主题:我们大家都是过客《一》 -- 潘涌
他是邓公拥趸——其实俺也是,只不过较之于这位仁兄的保留要多一点。
这也是当今奶共们的两难悖论;覆巢之下无完卵,砍了毛旗,这天下还是捂治不住!人家的清算运动,可是已经到了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降!
而且,而且的而且,还有一个坑儿挖在那儿:砍了毛旗,而又没有替代,土共在20世纪的大部分历史,就必然被打入另册——就连彭总邓公一干人等也一样没处躲;而介个“替代”,俺估计,恐怕没哪位高人能找出来!
批评归批评,友好归友好。
不过哩,这是一个学风和方法论问题,对治学立言者来说,也不是一件小事,还望楼主认真对待之。
就一篇随笔,看看就看看呗,史记不也参杂了司马迁的一堆私货吗?
每个碎片也许都是不完整的,但只要每个碎片都有机会生存,相信真相还是能被理解的。
学风和方法论问题, 我要引起重视, 因为我还得写论文. 您更要, 因为您有一堆大作和书稿等着呢.
至于老潘, 也许有点中年人的固执. 而且我感觉他着眼点在于亲身经历的人和事. 解读陶铸的文章, 不如说是讲给自己听, 因为对他自己来说 --
只是, 并非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 像他那样对这篇文章刻骨铭心, 所以也许别人感觉到更多的是另外一层意思, 尤其是最近一些无谓争论增多的时候. 我个人觉得老张的故事也很让人感慨, 不过关注的人好像不太多啊.
我觉得, 即使顺着老潘的思路, 陶铸与其说是拍马屁, 还不如说是表明心迹. 毛泽东好像讲过:"共产党员好像柳树一 样,到处插下去就可以活,长起来。但柳树也有缺点,容易顺风倒,所以还要学松树,挺而 有劲。柳树有机动性,松树有原则性,柳树可亲,松树可靠,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可亲、要可靠。"
都是随笔,都是灌水,如果我评不得他的,老兄有为何评得我的,对不?
如果发散开来,可以是几何量级的递增,何其多也!而治史论史,是需要敛式思维的,逻辑链是需要完备的。
实事求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多不少,少说多练
比什么都管用
靠已经逝去的人无法保护江山,同样,打倒逝去的人也无法推翻一个江山
能不能守住江山,靠的是自己的政绩。
双石兄,所以我们俩其实一直是没有分歧的,也许所欠的只是点破这一层窗户纸。
而且,我们也是说了不算的人么。
这个渣昨天还刚被双石上校轰过一遍
这个全民“闷声发大财”的“猫”、“摸”二论,现在就有重新审视和检验检点之必要。起码在这个“政绩”究竟是个啥的问题上,有可能就会惹出诸多人士无穷的争议来——这些争论并不都是无益的!而割断历史传承性的危害,恐怕也不是一个“少说多做”就能对付得过来滴,或许我们或我们的后人,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或许我们正在很起劲儿地步入某一段历史的覆辙哩?
不管是摸还是猫还是毛,你只要不对老百姓的路子就会被淘汰。我认为传承是不重要的,一个政府应该是随时接受老百姓审视的政府,总不能因为你来历好,就原谅你现在的错误。
我不是某一个人政策的支持者,请双石兄不要误会。
推行法治,以全中国人是国人那就可以了.其实六十年来,做了那么多.但出现了那么多问题.不是他们没智慧,而是立足点开始就错了.
为人民服务,那谁是人民?人民需要什么这两点上.七九年老邓真的做了一次认真的思考才有今天的成就.但问题是既然老邓对了那社会问题怎么来?
就是谁是人民的问题了.说小一点的例子,征地,你政府是首先保证那些农民的生活还是国民的财产,那就体现了这个政府的态度.当然,城市要发展.但发展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国民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某一个人获得财产.
政府为什么会庇护那些事情呢?因为中国社会是党的国家.而不是全民社会.
其实,强调法律的一体性,打倒党员不准逮捕的那个荒缪的东西.谁犯法都要受法律制裁这一点.从现在开始做.用二十年的时间去改变,这不难,而且这才是出路.
无非就是坦陈直言,交换看法而已。就算是有歧见也没关系,何况还谈不上什么歧见。
历史是没法改变的,而未来是肯定会改变的,谁的辉煌历史也不能成为执掌国家的当然依据。老百姓要看的不仅仅是你做过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将来会做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大,兄弟自衬还不具备全面论述和评判的本钱,所以建议还是暂时打住。
政治局会议是不是候补委员也有表决权?我印象中是这样。
党员不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