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西藏平叛中的“四水六岗卫教军” -- 西塞罗
转眼进入了一九五九年,时解放军在山南的一五五团三营因在泽当围攻战和贡噶伏击战中元气大伤,士气不高。为此军区花费大力气,先后又向泽当地区补充了大量物资和人员,计有一百零五辆车。四水六岗卫教军得悉这个情报后,当时在山南掌权的加马仓?桑丕和江潘群则决定将原拟增援札木的朗杰多吉和姜华亭撤回,集中朗杰多吉、拉珠?阿旺各部的部队再次攻打泽当、乃东等据点。解放军的兵力是山南分工委书记王元祥指挥的一五五团三营,及地方武工队等。王元祥驻泽当,接替杜效模的三营营长张锡福驻乃东,两地相距约三华里。围攻部队委姜华亭指挥。姜华亭亲自侦察敌情後,采取了三条措施:一、在未正式进入攻击敌人主阵地外的碉堡线,首先肃清隐藏在民房里的敌哨触角,全部占领各民房,把敌人活动限制到两点和一个制高点攻击;二、为了围攻泽当、 乃东的顺利进行,派兵往拉萨把敌人来增援的路线,从曲水起,分段破坏,分段警戒,使攻泽当后顾之忧;三、选拔突击队,按次序轮流进攻,不致使全军疲劳。
元月二十五日,对泽当的攻击开始。当时解放军已经在泽当构筑了坚固的子母堡式的防御工事,遍布坑道。四水六岗军缺乏火炮,只有美国空投来的两门无后坐力炮,虽然大量使用了炸药,但攻击进展缓慢。双方都采取了挖坑道的战术,进行爆破与反爆破,均有一定伤亡。而由于拉萨的局势日趋紧张,解放军无法再向泽当增援,以至围攻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卫教军占领了泽当外围军事据点后,即正式执行攻坚战。解放军在泽当除三个主阵地外,周围还修筑有二十六个地堡拱卫著。卫教军选择了一个排阵地,作重点式的中央突破,企图打破的堡垒火网,直接攻击三个主阵地,再择其中之一而解决。上次围攻中有激战的多吉家屋子这次又成为争夺的焦点之一,卫教军用炸药爆破炸坏了贸易公司和银行仓库的一部分。爆炸虽然成功,奈何卫教军脱离不了乌合之众的劣性,所以在紧急关头,官长虽冲上去了,但士兵们却未冲上去,结果被解放军反击回来,最终未能达到目的。
到三月下旬,达赖喇嘛和在拉萨之战中失败的藏军陆续退到山南,四水六岗军对泽当的攻击才告停止,他们在第二次围攻战中战死三十六人,伤一百六十余人。在前后几次围攻战中,从泽当烈士陵园现场来看,解放军在泽当总共阵亡约数十人,总伤亡人数应该小于四水六岗军。山南的这几次围攻战都以四水六岗军的失败而告终,用非正规的游击武装攻击坚固据点自然非其所长,古今少有成功的战例。当然,由于这几次围攻,住江孜,泽当和乃东的部队均被牵制,自顾不暇,丧失了堵截力量。因而在拉萨事变前后,达赖喇嘛和藏军残部主力得以一路无阻,安全地撤至山南地区。泽当的最后解围是四月上旬,解放军向山南发动清剿之时。
十四、退出国境
一九五九年三月下旬,拉萨之战爆发,战后失败的藏军主力撤向山南。另一方面,中央调派驰援西藏的原四野常胜军―丁盛的第五十四军也已赶到。四月初,张国华指挥第一五五、一五九、一六零团及五十四军一三四师的四零零、四零一、四零二团,分三路进军山南。计划以两翼包抄、中路徐图缓进,分进合击,捣毁山南基地,聚歼敌于雅鲁藏布江以南、国境线以北。
时在山南年宗,藏军与卫教军一方,计有兵力如下:四水六岗卫教军包括由泽当、乃东战场撤下来的攻城部队六百多人、贡布扎西部一千多人、散兵一千多人;以藏军为主的有从拉萨退下来的藏军二代本扎西岱拉部两百多人,一代本达拉彭措扎西一百多人,及拉萨等各地退下来的三百多人。此外,尚有各地退来的僧俗民众数万人。若计整个山南地区,藏军、四水六岗卫教军、各地退来的游击队,总和大约有一万五千余人。
在年宗觉拉寺的各方会议上,以藏军将领为主的意见,主张保存势力,整军退出国境;四水六岗卫教军方面的意见是主张进攻泽当、乃东的山南分工委所在地,给敌人来一次严重打击,若形势不利,再退出国境。之所以有此分歧,与藏军在拉萨之战中损失惨重,而四水六岗军胜仗打得较多,底气尚足。两方意见争执不下,卫教军总司令恩珠?贡布扎西一时也没了主张。
后来,大家请姜华亭来发表意见。姜华亭深知解放军的战略战术,认为对于解放军在正面的猛打猛冲,都不必过分重视,最要紧的还是谨防它抄后路一招,即所谓口袋战术。比如一九五零年十月阿沛? 阿旺晋美指挥藏军的七个代本,在昌都战役全军覆没,就是吃了截断后路的亏。因此姜华亭建议,无论进攻或撤退,都要派一部分精锐留守后路的措那,巩固后防,并迅速撤退辎重和非战斗人员。
当天晚上就接到措纳宗来的报告,由江孜方面来了解放军一五五团一个营,已经用钻隙穿插手段,占领了藏军唯一退却的要道措那宗,封锁了走向印度的山口!各部队及随军三大寺大喇嘛,研究结果,认为后防发生问题,只有撤退的一条路。决定撤退后,尽量避免走宽敞大道,当天晚跋巨拉山,因山势陡峭,损失马匹一千多,粮食遗失大半,但人员损失不大。从东路三噶丘林截击而来的解放军 ,迟了一天才赶到,藏军和四水六岗军得以脱出解放军的第一道包围圈。
然后,四水六岗军分成三路:恩珠?贡布扎西率大队老弱为中路,姜华亭与哈吉上佐为右翼,加马仓?桑丕为左翼,一路上以精干小股部队殿后,阻击解放军的包剿。待各路解放军包围圈合拢时,恩珠?贡布扎西等已率八千余人翻过大雪山,越境进入了不丹境内。当恩珠、姜华亭等叛军头目站在大雪山上,回首俯瞰山下时,解放军前来封锁中不边境的四零二团已经赶到,但晚了一步,仅止于山下,望着从自己爪下溜走的猎物,发出愤怒的咆哮。
据战后统计:解放军在山南之战中消灭叛匪二千三百余人。五十四军军长丁盛得知叛匪主力全部漏网逃往国外,大发雷霆,以四零二团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在总结大会上欲撤四零二团团长之职,后得张国华出面说项方才罢休。
“四水六岗卫教军”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曾经常牵制西藏军区三分之一的兵力。按四水六岗军自己的统计,战死一千余人,消灭解放军六百多人、地方党政工作人员五百多人,击毁击伤汽车一百余辆。如从各次战斗分析,解放军在尼木的几次战斗中牺牲当不下五、六十人,应占尼木烈士陵园中七十二烈士的大部;医疗队牺牲十六人;侦察排的损失和根浪沟、麦雍及以后的追击战,各有十几到数十人的损失;贡噶、扎朗战死九十三人,伤三十五人;泽当、札木等战斗估计有几十人的牺牲;加上最后的山南之战,这样保守的牺牲人数也约在三、四百人以上,地方工作人员损失不详。而卫教军在与解放军作战中,恩珠取枪来回途中的一系列战斗中,伤亡总和约在三百以上;贡噶、扎朗战死二十六人;攻打泽当伤亡二百余人;札木之战约损失三百;山南撤退中约有数百人的损失,合计千余大致不差。一个有趣的数字是,与内地的战斗不同,解放军牺牲与受伤的比例常呈倒挂现象,如贡噶、扎朗两战,牺牲人数竟是受伤人数的两、三倍,原因何在?这也许和自然环境有关,听去过青藏高原的人说,汉人到了那里,感冒伤风、破皮出血都是了不得的事情,出血很难止住。这样,在激烈的战斗中,若未及时得到救助,受伤者容易导致死亡,是极有可能的。而四水六岗军都为藏人,比较适应高原,情况要好一些,几次战斗中,受伤者的存活率要高得多。
尾声、“四水六岗卫教军”的结局
卫教军退出国境进入不丹后,又向南翻了几道丘陵式的雪地,最后进入印度,向印度缴械,变成了国际难民。退到印度的“四水六岗” 主要成员恩珠?贡布扎西、朗杰多吉、 仁钦才仁、伦杰札、安多?津巴嘉措、格桑琼增、根益西等共七人成立了决策核心,并接受达赖喇嘛的二哥嘉乐顿珠的领导。
一九六零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下,在尼泊尔木斯塘秘密建立了游击基地。“四水六岗卫教军”出而重组,以此为依托训练,十多年间曾对西藏派遣小股人员,但收效不大。一九七二年,由于中美关系改善,中央情报局中止了对游击基地的资助。一九七四年,尼泊尔派兵取缔木斯塘基地,基地首领旺堆(恩珠?贡布扎西的侄子)在冲突中被尼政府军打死。“四水六岗卫教军”从此寿终正寝,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名词。
(完)
刚开始出其不意,袭击一下运输队和医疗队倒还可以。缺乏重火器而去攻打坚固筑垒工事,以己之短击人所长,其实就是欺负驻藏部队兵力不足,否则根本是自取灭亡...
没有统一的行动纲领,没有全局的指导方针,光凭着各路人马瞅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虽然骁勇,失败却是迟早的事情。
正所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 一千个法国兵却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西藏的公路又那么长,条件又那么恶劣,守是根本守不住的,解放军的唯一机会就是把藏军聚而歼之 -- 四水六岗之类在冲突伊始所采取的破袭战的方针很对路,针对敌方的运输队打了就跑,专吃肉不啃骨头,正得老毛游击战十六字真言的精髓。可惜后来估计要么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解放军不过尔尔,要么就是上头布置的任务,要打两个“大”胜仗制造点“大”影响,所以才以乌合之众攻打坚强据点 -- 正好给解放军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 你想这几百藏军要是散落在青藏高原上,那得多少军队搜剿多少年才能清除?
所谓“天做孽,犹可违;自做孽,不可活”
这里不讨论政治问题,仅就军事方面说一下我的看法。
四水六岗卫教军的最终失败在于以下几点:
一。该部队始终只是游击队性质,没有转变为正规部队,因此只能够进行以多打少的伏击战而很难进行攻坚作战,这样它只能够用于中小规模的破交战和鼓舞士气。它前期的胜利主要是利用了自己的机动性优势和对方兵力不足的弱点。一旦对方以大兵团投入,它就只能够以游击战相对而缺乏给对手以重大打击以扭转战局的能力,这样随着对手的步步紧逼,它就只能够步步后退,否则将被逐步削弱以至消灭。这方面的例子可见捻军。
二。西藏地区没有能够形成普遍而有效的民变,这样该部队就缺乏有效的民间支援而只是游水浮萍,长期坚持是很困难的。中共长征以后南方留守部队的困境就是他们的前例。
三。国外没有能够给与有效的支援,以改进其装备和战斗能力。这样它前期的优势就随着对手的增强而逐渐化为乌有,自身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阿富汗抵抗运动的胜利关键在于几个外国势力对抵抗运动的不懈支持,其强有力的支援扭转了阿富汗抵抗力量和苏军至少是在局部的力量对比。
任何有效的抵抗运动都需要以下几个要素:逐步由游击战转为正规战的军事能力,控制区的民众支持程度,资源的有效动员和使用能力。四水六岗卫教军在这几个方面基本都没有做到,失败是正常的。
当年日本鬼子铁壁合围,五一大扫荡,撵着根据地政府钻山沟... 后来因为兵力不足才没能坚持下来,否则华北没准真就让小鬼子搞成东北的局面了
跟汉家军比起来, 一小撮藏匪在任何方面都不占优, 从人数到武装。 唯一可能占优的地方就是民族感情。 可是本朝汉家军乃是古往今来少有的会施仁义之师, 深明得道多助之理, 50年代上承战胜之威, 下未启动乱之机, 事尚不危。 再加游击战人数非常重要, 老美为啥在伊拉克这么惨啊, 兵力捉襟见肘啊。 可是全藏才一两百万人口, 汉家军马倘真有意进驻他一批禁军, 屯耕他一批厢军, 迁移他一批黎庶, 耕织采战, 试想蕃方如何能敌, 就算不聚起来也无立足之能。 藏蒙疆地非有波涛万里之天险, 寇能往, 我何不能往!
有没藏人流亡印度的资料,他们那个基地在哪里,在印度哪个邦哪个方位,,普通中国人可以探访的吗?去旅游的话要需要注意些什么?
http://www.xizang-zhiye.org/b5/arch/books/hanren/index.html
这个是姜华亭的回忆录.里面提到了武器装备的来源,其中有美国空投以及台湾空投的装备,虽然由于当时的器材限制,没有重武器,不过还是算有外界的帮助.
不管怎样,最后还可以把老百姓全杀光或迁移,看你依靠谁?
死一个德国人就拉十个荷兰人顶缸,抵抗运动很快就盯不住了.. 小日本在东北实行的战略村策略还是很有效地...
跟汉家军比起来, 一小撮藏匪在任何方面都不占优, 从人数到武装。 唯一可能占优的地方就是民族感情。 可是本朝汉家军乃是古往今来少有的会施仁义之师, 深明得道多助之理, 50年代上承战胜之威, 下未启动乱之机, 事尚不危。 再加游击战人数非常重要, 老美为啥在伊拉克这么惨啊, 兵力捉襟见肘啊。 可是全藏才一两百万人口, 汉家军马倘真有意进驻他一批禁军, 屯耕他一批厢军, 迁移他一批黎庶, 耕织采战, 试想蕃方如何能敌, 就算不聚起来也无立足之能。 藏蒙疆地非有波涛万里之天险, 寇能往, 我何不能往!
西藏平叛能够胜利应当说正是中共在西藏实行改革的结果。卫康乱起,本是因为改革触动了大农奴主的利益。但如果没有这个改革,则解放军在康藏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群众基础。如果没有群众基础,则可以一时战胜,却不能长治久安。藏人至今将太祖当作菩萨来拜,岂无种因?
其实在藏区当时更不好争取群众支持,一来有着同样的民族隔阂,二来藏民崇信来世的幸福,当世的生活好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伊拉克好歹还大多是逊尼派,比较世俗的呢。但是依然可以看到,通过改善民生等方法,藏区的民心对中央还是多有倾向。所说参加叛乱的都是大农奴主并不全面,因为参加叛乱的普通藏民人数还是比农奴主多。但是假如没有多年的人心基础,参加叛乱的人数肯定要多很多倍!因为普通藏民参加叛乱的原因多是民族原因,或是宗教原因,而西藏上层,包括康巴上层发动叛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惧怕“革命”,把它的地位革了,因为民族问题和1950年比并没有更大激化,宗教问题虽然有所激化,但也没到历史上发生的“灭佛”那种地步。
结果就是藏民中很多人从民族角度或者宗教角度同情叛军,但是从利益角度,又不能不承认北京带来的是好的生活,发发牢骚是正常的,但真的动刀动枪来反对北京的政策,也许这些藏民心里还更对头人老爷们不以为然,希望他们栽跟头。从这个角度上,普通藏民,特别是农奴,是和北京站在一个立场上的。阶级斗争现在1是搞臭了,但是历史上你不能不承认它有发挥作用的时候,否则就没有人抱着它抱那样好久了。假如1950年叛乱发生,大概藏民中支持嘎厦的比例要高得多。可见政策对头的作用。
反观伊拉克,伊拉克开打以后,感觉伊拉克人开始抵抗并不强烈,想当顺民的居多。而且伊拉克被封锁了十年,人民渴望过正常生活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美国人丝毫没有做努力来恢复当地的经济,安定社会局面(小布居然让美国儿童捐款来拯救伊拉克儿童?!你那军费里拿出个5-6%来早就天下大吉了。),反而一味的在这个时候专心来分蛋糕,瓜分伊拉克石油利益,真是不管老百姓死活,那没有个不反对你的。正常情况下美国人应该不会出此昏招,盖因为布什太“鹰”了,一味迷信武力,全不懂三分武力七分政治的国际政治准则,而且美国也有点打顺了手,自以为天下无敌,眼睛长到了头顶上,没法正常的看世界。我想伊拉克原来没有那样多的“恐怖分子”,倒是美国人这一通一味用武的乱打,给打了出来。
布什要是先看看中国在西藏怎样把事情办好的,恐怕要受教良多。
不过,他那个脑袋油盐不进的。。。
毕竟可以拿到研究的原始资料太少了,作者一定时费了不少心血,就是恐怕不能正是发表,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