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对已故国家领导人稍存敬意! -- 巴山夜雨
就算一天之内可以改回去,造成的后果也不是几年之内可以消除的。
如果改了,就是减少少数民族福利,就是民族歧视了
他自己短视一下,把继任者放在火上烤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一个过时的政策,可以是前任留给现任的包袱,但也可以是机遇。如果当年的老江或今天的小胡修改了那“两少一宽”,固然会得罪一些少数民族,但何尝不会从广大汉族人民那里得分?那绝对是得大于失,可以迅速的获得政治声望。
何况,一个政治家的工作,本身就是利益的运作。这既包括平衡现有各方面的利益,也包括触动一批人的利益来换取另一批人的利益。只有成功的进行了后一种运作,才能真正的成为优秀的领导人。
对了,老兄的贴子为什么不能直接显示出来,需要确认?你的观点很有见地。
再没魄力动手就只好别活了
拿太祖高皇帝开涮, 拿胡乱邦开涮, 拿涛涛宝宝开涮, 都是可以的. 都没必要上纲上线.
这结论下的草率,并且没有根据。。。。失败。
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是对西藏万分向往;对达赖、他二哥、邓和胡、当地的西藏逃亡人士,...,都多少 pay some attention。
如果说西藏、新疆是80年代起开始“乱邦”,我们把前前后后的几件事捋一下:
1978年邓小平透过香港新华社社长李菊生主动邀请达赖喇嘛的二哥嘉乐顿珠到北京访问,邓小平主动向达赖喇嘛招手,并放话:除了西藏独立,什么都可以谈。
嘉乐顿珠在1979年1月抵达了北京,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待了他,谈话涉及面很广。其中有:欢迎1000个达赖在国外亲自培养的“教师”回藏执教。达赖兄弟讲先回来三、四十人。邓小平说太少。(这些教师到西藏后扮演的什么脚色,我们不必细说了吧。)
西藏“流亡政府”代表团在1979年8月考察西藏4個月,后来在79-80年间,又有几批参观代表团到西藏,代表团的成员有很多是1959年随达赖逃到印度的。(但前去西藏的访问团回来后的反映都不好﹐代表团所到之处都是哭诉所遭遇的苦难。嘉乐顿珠将详细情况告诉新华社社长李菊生。李菊生向中央作了汇报﹐于是就有了中共中央书记处“西藏工作座谈会”。)
1980年3月,胡耀邦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将座谈会纪要作为中央文件发到全党。
两个月后,1980年5月﹐胡耀邦到西藏视察﹐随行的有万里﹑阿沛阿旺晋美﹑杨静仁等。胡耀邦在拉萨逗留九天;临走﹐召开了西藏党政军县团以上干部4000多人的“西藏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胡耀邦在会上发表了讲话﹐提出未来的核心目标是“尽快地使西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较快地提高起来”。
1981年7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嘉乐顿珠﹐会谈约一个小时﹐胡耀邦交给嘉乐顿珠“关于达赖喇嘛回国的5条方针”,其中体现了邓小平“向前看”的精神﹐提出欢迎达赖喇嘛回国的邀请。
又是“在国内”,又是“把所有公民作为平等的意见表达者”,可即使如此,您的结论仍然没有可靠的数据做支持。
另外,一个历史人物是否富于争议性,不仅要看赞与骂的数量是否存在压倒性差异,还要看赞与骂的极端性(这一点我前文没说)。对赢政和老毛的谩骂都有极多的极端之辞,而对周恩来就没有这么严重。
再多说一句:说一个人富于争议性,并不必然代表我对其评价负面。赢政千古一帝,无论当世还是今日,毁骂之声不绝于耳,但其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鲜有其匹。毛亦如是。引用陈郢客的原话 -- “毛公堪与始皇并举者,是其敢为百年计千年计坚忍(亦残酷)不仁之心。”领袖既能残酷不仁,怎会不招致剧烈毁骂?反过来讲,真正有能力将本民族代入一个更高的、全新的境界的领袖,没有这种残酷不仁,又怎么可能施行此千年大计?否定毛泽东身上的争议性,在很大程度上等于是在否定他的伟大卓绝和独一无二。
还有些其他的话: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97576
民族政策的变更所带来的恶果,胡确应负主要责任。胡缺乏对政策长远效果的预判和洞悉能力,政治上确实幼稚,与老辣深邃的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邓虽无须承担主要责任,但未能及时阻止胡之改政,既说明他不够敏感(或比较怠政),而更大的可能是他没有真正认识到毛民族政策的深刻内涵。所以在政治素养上邓与毛的差距也是可见的。
同理,毛也应对大跃进和文革负主要责任。我一直非常反感把大跃进的主要责任推给全党、把文革的主要责任或推给林彪四人帮或推给全党或推给整个民族文化、反正就是要撇清毛的观点。在这一点上,左派朋友学不到陈郢客的渊博深刻无妨(少有人能与之并举),但起码应该学习她的公允客观。
当然毛的失误是高手的失误,是在没有路的情况下摸到一条弯路那个性质的失误;而胡则是无谓失误,是放弃前人正确道路另辟犀境结果误入歧途这个性质的失误。
最后,如巴山所言,胡为政的功过得失尽可评说褒贬,但辱骂攻击就下品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官僚体系的惰性是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