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资料汇编】文宣基础教程:友邦人士教你打土共的脸。 -- 厚积薄发

共:💬393 🌺160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他是小孩子赌气话,你也当真
家园 老铁似乎是最大的业余吧?
家园 或许

这句话有些想当然

如果你们教给了青少年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自己去查阅资料验证官方的宣传是否符合事实,这是不是符合普适价值的?

适合普世价值的话未必每句都得说出来,相反的话不能说,未必不能那么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般的断句依然是主体的思维方式,宣传教育群众依然是主调。

家园 哦,西西河不是老铁建的站吗?

所以老铁得天天泡河,属于专业选手。我们其他人属于业余泡河的。

嗯,我是这个意思。

家园 乃肯定没有看到,他中间几个月不发言的情景

不关心领导啊,咳咳,咳咳

家园 送花同时来攀个亲戚 同族同乡
家园 安全厅的不是吃闲饭的

真正罪大恶极的不会有好果子吃,慢慢就会湮没于众人

家园 晕,蛇MM见教得是

很不好意思,老铁除了挖河,还真不知道在忙些啥。。。。。。

家园 呵呵,乃看

不清楚的人,或者别有用心的人不过一引用,说,南京老萝卜说过哦,铁手是专职做西西河的,嘿嘿,后面再有人跟着继续转

其实老河友们都知道,这个西西河是铁手业余时间的投入,钱,精力等,他还需要别的工作养着西西河呢,西西河给他带来的,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因此哦

家园 哦,你是说这个。向老铁和蛇MM致敬!
家园 老铁是有名的帆板男,嘿嘿
家园 都有,但是本意如果存在歧意,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的
家园 正事要紧,身体要紧,兄台为此劳神,惶恐有愧。

固然是愤激之言,但我留置于此,是有不惜己身作“靶子”之意的。不怕别人生误会,有猜度,扣帽子、调侃开玩笑的。

我在河里从来没举报过一个人。扣给我的帽子不算少了,说话难听的也不少,没关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日久见人心。哪个论坛不是潜水员占大多数的?说话的人哪里是最终的裁决者。相信群众,还是相信凡事需尽操于我手,行为言语自然也会不同。

骂几句,又不能掉根毛;但凡想有心做事,没人骂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常的。很多人不乐意提毛公,我在此不妨说一句,读毛公的书,真能让人提高涵养,甚至提高民主素养的。我若不读毛公的书,自觉委屈,多半要布尔乔亚式哭哭啼啼。中国若想进入民主社会,毛公是绕不开的。

我为什么不删这句愤激语,甚至不惜自己当靶子也要说这句话?

很简单。

1)未来10-20年,文宣媒体战场,关涉国家太重,到了影响胜负、国家升天还是坠地的地步。能不能和民众一心,共御外敌,文宣媒体的节点之重,表达之重,将是30年前所未有的。

现实要求现有文宣力量必须要加速进化。这无非是沉默大多数的常识。任务这么重,现有水平多半不堪完成,也是常识。懒驴推磨,不推不动。但愿重话能触动有司们的心思,自我进化。只要有助于事情改进,我落什么样的骂名都无所谓。

我在网上没图捞什么好处,国家崛起,我辈能安乐过自己的小康生活即好。

2)若只看到“你我数人”,对之不满,这自然是正常反应。我再说句不客气的话,厚积薄发兄和我对于媒体运作还算有些心得,好歹有人还会承认两三分;其实,一个爱国的有立场的,即使讷于言,承包下来,结果都比现在要好些。我曾经在陈郢客:【解读】一封有意思的信提过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创始人宋必达之子宋铁春写了一篇回忆文章,“鞍钢宪法”的真相,令人感慨良深。

 1925年1月25日,父亲出生在辽宁省辽阳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宋家人虽然日子过得清贫,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无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要送去读书。爷爷当年是卖掉了六亩肥田和奶奶的嫁妆送爸爸和叔叔去读书的。

1953年,父亲从东北工学院毕业,来到了鞍钢。

他担任鞍钢第一初轧厂值班技术员兼值班工长。

天性善良的他和工人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受尽日本人欺凌的老工人对这个待人和气的年轻“干部”也很喜欢。很快,他和工人们成了朋友,生产中有了什么问题工人们也愿意和他商量,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作为一个受党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父亲和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怀着对党的无限热爱把全部精力都投身到工作中去。

这时候,很多苏联专家来到了中国,随同专家回来的是一批到过苏联学习的干部。同时也带回了苏联 “三大件”——皮夹克,波罗的海收音机和俄国老婆。不知不觉中,当初那些穿着破棉袄,腰系麻绳的“进城干部”也渐渐地洋气起来,随着“一长制”的推行,领导干部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变得难以沟通了。

 1959年,计划中的“大酒钢”下马,父亲从酒泉回到鞍钢。在二初轧厂搞起了“技术表演赛” 和“联合表演赛”,他率先提出以“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形式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联合攻关,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把“人”的因素与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立足技术革新为突破口,通盘考虑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领导干部的参与支持,是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的。这是大工业生产对各部门协调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管理体制的必然。同时,离开工人的参与和积极性的发挥,任何好的想法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重点来了

非常难得的是,当时二初轧厂的孟厂长对初轧机超压下实验非常支持,这是一位解放前经常领着工友到鞍钢大白楼闹罢工的老工人,虽说没有什么文化,却对工厂十分了解,是一个十分正直的老人,对这个年轻人十分重用和信任。“你们放心大胆地干吧,出了事我来担着。”正是有了这样的干部参与,才使得初轧机超压下实验有了前提和成功的可能。

宋必达的儿子叙述很有家风,不忘本——我当时看到此处,历史观多少有些修正:专家亦有专家的盲点,领导的胸怀承担,才是最要紧的。

鞍钢宪法是工人们和年轻的破障不迷信不信邪相信实践的技术人员合作的产物,毛泽东明白这一事例意味着什么,“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这是世界性的实验。

鞍钢宪法固然有它的不完美——推广起来,它对官僚领导阶层要求不低,官僚阶层出于利益也会消极甚至抵制,后来墙内弃置墙外香,其精髓被日本人拿去主义了。一叹。

但凡这样一个人承包——我和厚积薄发,呆鹅……免费义工,自不用提。我深知,呆鹅兄、一些河友顶的并不是我,而是可有“这样一个人”?!

3)这句话的文眼实是“承包”,当然这句话的文眼绝不只是“承包”。

体制内有很多有才能有想法的青年、中年,嘉木mm所发的帖子,和我从同学朋友那里得到的资料是可以互证的。

但是时间不等人——10-20年后,这批人大抵才能走向中高层,可是这最危险的十年怎么熬?!

若是没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体制内行动博弈,静待缓慢的更新换代,中国堪忧矣。

我之所以放弃“我不被人骗,也不去骗人”自娱自保的态度,无非是某日明白了——

百余年来,中国在拼命赶路,赶路的直接后果便是:更新换代很快。

康梁被胡适一代人置换的速度是很快的,这是群众人心的选择。

胡适20余岁成为新文化旗手,20余年后,又被新一代人抛弃。

内忧外患,中国唯有拼命赶路。周恩来26岁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31岁的王莘写就《歌唱祖国》;24岁的陈刚(1935年出生)在求学期间创造了我们的新古典:“梁祝”!

毛泽东说,年轻人永远是对的。这实是中国独有国情的大线索。

今天很多颟顸老人,自然试图将自身利益延长得越久越广越好,他们的思想能力,亦落后于时代需求;中青年人,唯有行动博弈,我们才能熬过最危险的未来十余年。

3)我大二时便有不做offce lady,不做公务员,不做官僚夫人之志;无他,自己好歹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我并无进中宣部之志。我把这句话扔在这里,是提醒大家,舆论战场可忧,群众唯有自己努力,不可对中宣部轻易抱有任何幻想。

我们不做事,官老爷们自然不会做事;

我们做事了,某些官老爷们或许还怪我们多事;

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要做事。是为了我们自己,只要你还承认自己是沉默大多数中的一员。

我们既要做事,又要博弈,推动懒驴前进。

是严酷的现实要求我们,唯有如此。

4)有人问:群众要如何发动起来?当下,还能发动起来吗?

天,这是教科书里划重点,死记硬背就搞定的吗?

我再说句实话:群众哪里需要发动?

我就是群众的一员。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开始在西河看帖,只想股市赚钱,别的都懒得说话懒得参与;

正式湿鞋写文章,始于北宸台海篇。因人家的诚意感动,终有所回应。

又感于yaodao兄回帖之诚意,始有八九系列。

……

当我写沈崇案的时候,无非也是应群众所请而写,群众们,踊跃提供各种助力,铭感于心,永志不忘。哪里需要发动什么群众?

为大家说些心声,做点实事;真有困难了,群众怎么会不帮你?

本来,这就是你我,大家,每一个人的事情。

相信不相信群众,相信“感动”机制还是相信“压迫”机制,自然是两种做法。

说到底,无非是“有心”还是“无意”。

5)马大善人说得好,本手岂不铸败局

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劣势在什么地方。发达国家都虎视眈眈的盯着卧榻之旁这个文化迥异,激流勇进的国家。从资源的丰富,工业机器的完备,现代制度的成熟上讲我们远远落在后面,搞精英治国,根本是水中捞月。简单的说就是马太效应,搞到最后精英都成了买办。不是我不相信精英的操守,而是我绝不怀疑利益集团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不择手段。

我们的优势,在于人,在于文化。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实践洗礼的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精华的结晶。中国的希望在于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于中华文明的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组织制度的有机结合。

丢掉幻想,行动起来,埋头做事,大声呐喊!

——这便是我写这句话的真义。

关键词(Tags): #焚书#解读#一言以蔽之通宝推:芝蔷,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从陈mm的“大话”引发的话题(下)

给陈mm表完了功,再回到南方有嘉木的看法

我有个好友是外媒的记者,后任制片人,她给我说过,其实外交部、中宣部很有一批中青年的干部,非常有能力,思路也极清晰,随便哪个出来,都能把外国的记者给震住。但是为什么我们却屡屡在宣传战上处于被动,和制度内的惯性有关系,一个事件出来,要改变惯用的手法、定性、宣传方式甚至意识形态,是需要时间,需要上下左右的协调,需要承担风险的,有时候不是说几个能人就能扭转大局面的----转型需要时间,仔细想想这些年改进也是有的,我们每个人都踏实做好自己的部分,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或许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吧。

以及她的一点个人体会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蛮愤青的,动辄就把政府当老百姓的对立面来指责。等工作之后,成天和各部委打交道,突然发现,部委里那些干活的,办事的,不都是同学、各校校友、师兄弟姐妹么----其实就是你我而已啊,就不说别的,我那届同学里公认非常优秀的几个现都在国家各部委供职,而且基本都工作在比较棘手的第一线。我有个极好的朋友,她数年前辞了投行的工作去银监会,已经无数次给我说过,当你觉得你真在为这个国家做点事的时候,钱就真得不重要了。然道他们进了政府就不爱国,就比我们没能力了?只是在体制内真正想做点事实在比较艰难而已,太多掣肘,太多方面,或者说太多利益集团在其中博弈----我以前接触过几个外资口的中层官员,他们说到经济上的问题,真得是忧心忡忡,研究地比我这个小师爷透彻多了----我由此相信政府内部,至少在国家层级,是汇集了最优秀的一批人才的,而且我也相信政府在有意识地吸纳和培养这样一批人,慢慢地他们会成为转型的中坚力量----和弓草兄一样,这是我对国家和政府抱有信心的原因。

如果我记忆没有错,嘉木mm是北大的。我从大学时代至今,身边都有不少北大清华的朋友,其中聪明能干的不少,我非常相信他们会成为政府中的能臣良吏。那我为什么还是要这么骂文宣部门?我为什么不等时间慢慢改变一切?原因有几点。

1.再聪明的人,长久不和人民接触,不战斗在第一线,也会慢慢变迟钝。我怕聪明人在衙门里呆久了,眼睛仰望星空太久被脚下的水坑绊倒了。人民需要的,是真正能为他们服务的贴心人。从有服务意识到主动从人民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可以有很大的距离。我只举一个例子。

我在海外想要向外国人宣传新疆骚乱的真相,最具说服力的是视频图片。我从网上搜到的图片大多没有详尽的注解,也不清楚来自于何处,这样的图片是不堪大用的。文宣部门能否主动想到这一点,搞一个集中的图库?又比如秦刚散发的光碟,可不可以放到网上方便下载?再比如下面这张图片就很好(维族小姑娘)

点看全图

可是它的出处呢?找了半天,才在xlin网友的帖子里(一个适合向外国人介绍的视频)看到一个视频,小姑娘出现在7分50秒处。可是这还是不够。小姑娘姓甚名谁,是何人打的,都语焉不详。要知道,西方媒体可是会说这是汉族暴徒打的。

只有下接地气,真正战斗在文宣第一线的人们才会感到什么是文宣真正需要的。海外华人并非比国内文宣人员聪明,只不过我们天天接触西媒,对他们的手法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才会有针对性那么强的反制措施。这也是我以前提议对外文宣部门要有专门的轮值小组,及时浏览主要外国媒体的原因。

2.嘉木mm的“信心说”,我也曾有过。但是后来却产生了怀疑。你如何能保证他们不蜕化变质?更要命的是,既然政府已经吸收了这么多有才能的人,我是不是就可以回家睡觉了?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么体制外的力量岂不是一片空白?那么体制还有外在的压力逼迫它进化吗?毕竟我也认识不少北大清华人,他们即使聪明能干,也是从普通人中成长起来的,与你我并没有不同,比建国诸英杰差之远矣。

这其实牵涉到一个要命的问题。我们这些体制外的人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是相信政府自有能人,中央在下大棋,于是撒手不管回家打酱油,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和监督?毛主席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个原则除了用在国家民族上,是否也可以用在民对官上,也用在个人身上?

我观陈mm的言行,恐怕是希望人民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帮助监督政府。否则,政府一味沉浸于“下大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我们这些棋子给牺牲掉了,或者用网友的话说,作为“弃子”给牺牲掉了。这是相信精英,还是依靠人民的问题。我以为,精英与人民,二者缺一不可,谁也离不了谁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一个有借鉴意义的例子是陈天桥。以游戏起家捞到第一桶金,随后转向文化市场。起点中文网不知道有多少写手靠他吃饭。而这些写手百花齐放的奇思妙想,何尝不是在为民族的一场思想革命做铺垫?陈mm批评有些知识分子嘴巴太大,把只能做不能说的事情都说了。那我就不妨曲折隐晦一点,引用起点作家阿菩的作品《陆海巨宦》的一章来说明我的看法:

[SIZE=3]三十 陆海策[/SIZE]

破山遥望西南:“还记得我们在尤溪的时候,他给我们讲过的天下大势吗?”

破山、岸本信如斋和日向宗湛现在在日本有个共同的身边,那就是岛津胜久的家臣。而在三年前,当他们还在中国时,也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六艺堂的弟子。

当他们还在尤溪的时候,就常常被李彦直所讲的海外见闻所吸引。是遇到了李彦直,他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原来有这么大!六艺堂能在十年之内产生那么多的英才,和李彦直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是很有关系的。

尤其是这三个破门而出的弟子,他们在离开尤溪进入大海以后,将所学与海上见闻相印证,越是印证对李彦直就越是惊佩!李彦直传授知识时,总是自称“从书上得来”,一般来说,在书斋里做学问传授弟子,弟子用于实践时总会出现所学与现实不符的情况,但破山等下海之后的见闻,却每每印证了李彦直所传知识的确切,三人甚至能以李彦直的概括性知识去纠正老船工们被表象迷惑而产生的谬误,用李彦直所传授的格物之理去解释船长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正是这些,让三人在身份上抛弃了以李彦直为老师以后,却在心里不自觉地继续李彦直所传授为师,甚至比还留在大陆地弟子更加信服。

这时被破山一问。便又勾起了他们当年在尤溪求学的情景。

“天下大势……”岸本信如斋道:“我记得他当年说,若论到综合起来地力量。大明仍然是举世第一!可当下最新兴的、最有活力的力量,却不在大明!当我们还在尤溪时,还不是很明白他说的这股力量是什么,但现在却有些明白了,他说的那股新兴的力量,应该和在海上活跃的佛郎机人有关。”

“不错!”破山道:“他说,如今这个时代,正在进入一个小国时代!大国庞冗,对内无法深入管理。对外调转不灵。难以因应新出现的情况;小国灵活,反而能对境内进行更有效、更细致的管理,并对外释放他们地力量。只是如今那些小国方兴未艾,离大明又远,所以暂时来说才没造成多大地威胁,但要让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继续下去,迟早有一天东风会被西风压倒。到了那时就非人力所能回天了!”

“那他想怎么样?”岸本信如斋说:“大明乃是天下第一大国,只是不可改变的事情,他总不能把大明变成几个小国吧?”

“他当然不是这么想的。”破山道:“他的想法是仍以大明为立足之本,却去嫁接小国的长处,取长补短。他说,那些小国眼下虽有活力,但根基不够深厚,无法久远地强盛,相反。大明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便有可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以千年所积之根基加上新来力量地催化,必能取得主宰世界之地位并持之久远而不败!”

虽然已经离开了尤溪,但日向宗湛还是忍不住被这份豪情壮志所打动,他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睛却已经泄露了他内心的激荡!

“根基在于陆。而新兴之力量来源于海……”岸本信如斋道:“这便是他的陆海策么?”

“不错!”破山道:“他认为天下大势。就在这陆海二字!大明虽然据有华夏大地,环宇第一。但当今圣上尸位素餐,朝堂诸公抱残守缺,各部各省贪腐横行,其间破绽甚多,大有可取之道!东海各派私商、倭岛各路大名、泰西新兴诸国都甚有活力,生机勃勃。然而,私商为中华出海之孽种,根在中华,其必须依附大陆正如藤蔓必须依附乔木,一旦陆海隔绝,失去依靠,则必萎顿不振;倭岛诸大名势力尚弱,十年之内不足为患,且倭岛之益害,不在倭岛本身,而系于中华之兴衰,中华兴,则倭岛为从属,中华衰,则倭岛为恶瘤,朝鲜、交趾亦然,所以他认为对付这些小邻,主要是务本,大明国内的问题处理好了,这些属国自然就得向中华靠拢;泰西新兴诸国虽然野蛮凶狠,但隔得太远,就算为祸,百年之内也只是癣疥之疾。就利害而言,东海私商最近,群倭次之,泰西最远。但是他认为,只要处理得当,这三种力量都可以化为己用。”

岸本信如斋道:“他想怎么用?”

破山道:“利字而已!这三派力量在东海,都是靠着一个利字纠结起来的。倭岛泰西均渴望中华货物,东海那些私商能顺其所求,故能勃兴。但走私渠道终究太小,如纤管细流,只能稍解渴意而已。时至今日,单靠走私已难满足海外诸国对中华货物的巨大需求,故诸国均渴望货物通路能够扩大,而私商身为华夷中介,更是渴盼着能开禁通商!谁能顺应他们的这种需求----哪怕只是给他们一个万分之一的希冀,他们都会报以重利!李彦直想要利用地,就是这一点来达成他的目的!”他顿了顿,道:“挟七海之财货,以干朝廷,谋其威权;挟大陆之威权,以临七海,取其财货----这就是他的陆海策!”

岸本信如斋听到这里也有些呆了,日向宗湛叹道:“他做事确实是大手笔!被你这么一道破,我才明白他这些年的一些不合理的举动,其实也都是有原因的……”

只可惜,陈天桥终于成为了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进了体制。都说一入侯门深似海,可是面对侯门里深厚的资源,有多少人能抵抗诱惑?没有体制内的支持,陈天桥如何做得文化市场这个生意?可是入了侯门就得受种种侯门规矩的限制,便如嘉木mm所言,再能干的人有时也无能为力了。

我们的位置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伟大如毛公,自于混沌中开天辟地,打造出一片体制外的新天地,吸纳八荒之人才,遂成霸业。而今天华尔街“精英”回流中国,有多少人是冲着体制内丰厚的资源去的,又有多少人是要下决心自创一片天地?我之所以赞赏陈mm,就在于她所秉持的精神,仍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字。

普适价值里有独立的人格与精神一说,国人觉得新奇时髦,挂在嘴边以显深刻。却不知这个嘴上的时髦却是毛公及其战友们用无数的鲜血与汗水早已实践过的道理。普适价值与毛泽东思想在此合流,世界真是奇妙。

如今建国前三十年积累的资源即将耗尽,我们又到了一个历史关头。是相信政府相信党,轻松回家睡觉打酱油,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辛辛苦苦做游离于体制外的建设力量?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回答的问题。

永不受招安,问君能持否?

(全文完)

这里是陈mm的回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从自己做起从我做起

“我们既要做事,又要博弈,推动懒驴前进。”

“相信不相信群众,相信“感动”机制还是相信“压迫”机制,自然是两种做法。

说到底,无非是“有心”还是“无意”。”

陈mm真是说出了心里话啊。呵呵。强烈支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