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钟雪灵博客摘录】通钢事件的前前后后 -- frnkl
这几年南京的一些钢铁厂的改革都非常的奇怪
我几个长辈都是厂里的人,南京的厂效益一直都不错,待遇也很好
但突然面对改革的时候,财务上一下就有了几亿、十几亿的亏损
虽然给民企收购之后,国有股份还是可以保证大部分被劝退的职工的退休金,但待遇肯定没有原有的好
这种改制,得益的应该只有那极少数的改制决策者吧
厦门网的链接【瞭望东方周刊】吉林通钢事件始末:警察多次试图强行救人未果或凤凰网的链接【瞭望东方周刊】吉林通钢事件始末:警察多次试图强行救人未果。
这个报道给出的细节是最多的,看起来也最客观。
引子
2008年冬天,通钢人迎来了最严酷的寒冬,七座高炉全部停产。在此期间,普通工人每月领取300元生活费。这样的严冬在通钢人的记忆里挥之不去。通钢占据的二道江区,约12000名一线职工、近3万人的职工队伍,嗷嗷待哺。
3年前,通钢人满怀信心迎来的建龙集团,却在严冬时节离席。至于建龙缘何离开,众说纷纭。2009年3月末,通钢集团宣布与建龙集团实行股权分立。“逃跑”的建龙让通钢人失去信心。一位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提供的消息表明:建龙退出后,通钢对3月份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只亏损了5000万左右,而3 月份报亏是2.7亿,“通钢与建龙股权分立后,通钢负债高达80%。”
3月股权分立的方案
通钢集团增资扩股的方案
建龙集团的承诺是:保证努力做到年内不亏损,保持年产80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确保通钢股份在2010年形成 1000万吨生产规模;通钢集团注册地、纳税地保持永久不变;通钢集团现有班子全部留用,员工不裁员、不减薪。
事件的酝酿
至23日,吉林省国资委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正式到通钢宣布建龙增资扩股的消息时,流言已充斥整个厂区。流言主要针对中层干部调整和裁员,一些人认为重组后“必将洗牌”,建龙已经准备好替换通钢干部,更有甚者说建龙将会从外地带来200名左右的后备干部。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执拗地认为,建龙作为民企,掌权后必将对通钢进行彻底整顿。一些附着在通钢上游和下游的产业,也感觉到了严重的危机。
通钢的一位领导感慨地向本刊记者说:“通钢周边有多少是围绕通钢活着的,通化市的百万、千万富翁有多少是通钢养着,建龙为了利益最大化,对通钢的原燃料等必将强化控制,这些人将无利可图,而以前这种钱就是白捡。”
事件的开端(注:从这段可以知道,23日通钢被控股的决定已经有官方渠道传达到普通职工干部)
据了解,当时约有60多位退休员工欲进入办公大楼,被保卫处封锁,但部分人从后楼到达会场,听到了会议的相关内容。
目击者称,会议结束后,省国资委领导、通化市领导、建龙集团相关人员准备离开时,一位妇女情绪激动,用身体挡在领导的小车前,引来现场在职员工鼓掌起哄。后经现场协调,领导们乘车离去。
当晚,一些政策性宣传材料,宣讲省政府重大决定意义的材料印发。此时,厂家属区发现大量小字报:召集群众第二天早8:00到广场聚集。
24日事件的第一阶段
此时,通化钢铁办公楼前及广场上聚集人员达400人,周边尚有数百人围观。以退养、退休人员为主体,他们冲进办公楼院内,开始呼喊“建龙滚出去”的口号。后院外有人打出“建龙侵害国有资产,从通钢滚出去”的横幅,聚集人员开始通过厂区1号门涌向生产区。
细节一
10时01分,被派往现场做工作的通化市政府领导的随行人员遭到驱打,工作无法开展。
10时05分,工作组对铁路线采取隔离措施未见效,风机已休风,2号高炉停产。
10时24分,工作组派到现场部分人员回到通钢宾馆。通化市政法委书记齐晓光建议,要求通钢集团发挥自身党组织作用,宣传并劝返群众。
10时30分,另一批工作组人员回到通钢宾馆,汇报现场情况。吉林省国资委主任李来华向公安机关表明,在有人身攻击的情况下,企业工作人员已不敢出头做工作,建龙集团与国资委工作组人员的人身安全已经受到威胁。
11时05分,现场劝解已无法奏效,1至6号炉也已休风停炉,7号炉也有停产之虞。
11时30分,现场传来部分人员又向7号高炉及焦化厂聚集的信息,负责焦化厂维稳工作的建龙集团派驻人员陈国君遭到围攻。一些人对他进行了第一次殴打,陈国君躲进焦化厂旧办公楼二楼化验室。
细节二
一个细节是,中午炼铁厂食堂面向所有人免费开餐,而且提供饮水。
及至下午,厂区五个门已被聚众人员封堵。不等企图说服聚众者离去的各级领导开口,聚众人员的谩骂与围攻就会呼啸而来。
细节三
“当时谁来也没用,工人都红眼了。”一位目击者说,外围的聚众者与警察对峙,有警方车辆被掀翻,里面的聚众者则在寻找陈国君。
细节四
本刊记者采访到的一位现场目击者称:“大家撕扯着,把他往楼下弄,他嘴硬,大家你一拳我一脚的,陈国君被打得口鼻流血、胳膊折了、头都大了。”
另一位目击者则称,在5点左右他看到了躺在一楼走廊入门处的陈国君,大家排队过来看,还有人向躺在地下重伤的陈国君吐口水说,“你一天赚的比我一年赚的还多。”这位目击者还称,当时陈气息尚存,肚子一起一伏的。他听说,之前陈在走廊里大喊救命,喊了很长时间,可没人理,这时2号门那面有很多警察,但就是进不来。
细节五(注意开头一段,国资委好牛的姿态)
15点30分,经过与省级领导请示沟通,决定暂缓执行与建龙集团的合作。
17时15分,吉林省国资委主任李来华在遭到聚集群众石块攻击的情况下,直接面对聚集人员,宣布终止建龙集团重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决定。
然而,聚集群众对工作组的信任已降至冰点,这个口头宣讲没能缓释聚众者的情绪,也没能拯救处在危难之中的陈国君。18时10分,陈国君被打现场传出消息,他已经生命垂危。
19时56分,省国资委关于建龙集团不再入股通钢集团的通知正式文件传到,印刷后向群众发放,但聚集群众依然不同意医务人员对陈国君进行抢救。
23时,白山市警力到达,进行强攻。现场目击者称:“警察抢起已经死亡的陈国君,迅速从2号门撤退。”官方说法是,陈国君被解救后,送至通化市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细节六
吉国资发直改[2009]105号《关于终止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集团的通知》称,经认真研究并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终止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不再实施。
至夜,通钢恢复生产,山城鞭炮齐鸣
官方和民间对建龙参股几年来的评价
民间评价是:2005年至今,通钢整体变了样,效益低下,发展缓慢,更主要的是员工人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
官方的评价认为,建龙集团是国内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第一次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资委与职工的认识落差
是不是建龙走了,通钢的天就亮了?
您先改成效忠,然后忠臣奸臣往上扣。我也觉得我说的话根本不是扣帽子。我们各说各话吧。
现在倒一脸悲情的在这里。
您忒假了,真的,上面您还口口声声的拥护实名制,有网友让您带个头,就尿了。
貌似忠心直谏,行污蔑歪曲之实,这和轮毒运还差多远,您自己掂量。现在不会有人因为说一句我看TG要亡下大牢。也不会因为您说TG要亡,政府就赶快做末世准备,象大清那样树倒猢狲散。您有掰的自由,人家也有不是?要不要像章家敦博士一样,也给个崩溃的时间?不然,中国历史上没有千年的朝代,您说要亡,又不给个时间,那不是稳赢?
这里有谁说了TG要亡?除了你说了,别人谁说了?
抓住枝节臆造对手观点,并试图把观点指向政权,上纲上线,这一套封建时代多了,乌台诗案,清风不识字,
您,也是一把造文字狱的好手,如果时代合适的话。
从开始,您一直在把不同的论点解读描述为对现政权的威胁,并企图以此作为手段占据辩论的上风,
您的论据都是心证,什么你所知道周围的重庆人如何如何并放大,以此作为中国这个尺度上的论据。
这篇报道后面一半集中讲述了通钢人对建龙的积怨
通钢的职工为什么对建龙不信任
这样的变化从建龙05年介入重组通钢时就开始了,通钢内部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05年入驻通钢的时候,建龙就派来了37位处级干部。上述知情人士称,建龙就是想用自己的高管取代通钢的管理层。
另一方面,建龙对通钢进行了大幅度的人员重组。据通钢内部人士介绍,建龙重组的开端就是裁掉了50多个通钢副处级及以上的职员。
而随之而来的,还有对职工的“铁腕减薪”。记者向多名职工了解到,05年重组之前,建龙职工的工资水平在1200-1400元左右,现在厂里职工的工资普降至700-800元,经济危机时部分工人工资低至300元。
相比之下,建龙方面委派进入通钢的干部工资则为通钢普通职工的5倍至几十倍不等。据走访调查,部分建龙进入通钢的干部年薪高达400多万。
过大的差异在通钢职工心里埋下了积怨的种子。此外,通钢职工称,陈国君甚至在24日与职工见面时曾多次以下岗要挟内部职工。而在之前,建龙曾向政府许诺,进驻通钢后不会裁员减薪。
另一方面,建龙进驻后还有更多令钢厂职工们不平的事情。通钢拥有的各方资源是建龙比较看重的。中钢协相关人士表示,在进入重组程序之后,建龙比较注重开采矿山和卖钢材。而且对职工劳动强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据焦化厂员工反映,员工之所以对建龙控股颇有意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初建龙初次入股时承诺的资金未兑付。
但是对于得出这个结论的背后证据和公安局是否已经掌握了一定线索,上述领导不愿置评。
评论:对某些官僚而言,有没有证据不管,先放风定调是必须的。要是在某些国家,这种放风的做法肯定要招来媒体的猛批。
当然,建龙集团的整个手法并非没有可訾议之处。。。。
如果说建龙输掉的是并购个案的话,那么有关地方输掉的则是整个招商融资的大局。。。。
遥想当年“振兴东北”口号响彻云霄之际,各路东北官员均着力将治下一方打造成投资热土,为此不惜向前来考察投资的民企许下种种政策优惠。。。。
。。。。。
其二,民企与国企合作,国企职工的利益不应当受损。企业合作,其目的是双赢,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但在此过程中,应当尽量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光投资人要受益,企业员工也应当受益,不能为了合作就损害职工合法权益。就国企来讲,在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时候,更要考试这个特殊性。国企许多员工家庭都是几代人同在国企,国企兴亡牵系着几代人的利益和情感,那么,在改制和重组的时候,更应当考虑这类因素。以往国企改制或重组,常常发生侵害国企职工权益的事,这正是矛盾突发的根源所在。
显然也对吉林省高官推卸责任最有利,不能忽略这一点。
一般而言,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官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