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没有千斤力哪有四两功”说法辨 -- 京城马国兴
“没有千斤力哪有四两功”说法辨
或问者曰:今日拜访您老,却有疑问请教!希望您老尽力给我释疑解惑!
答曰:可以!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或问者曰:我是修炼太极拳的,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常听人们说:“没有千斤力,哪来的四两功能拨千斤”呢?我一直对这个问题疑惑不解,不知道这个说法对否?
答曰:既然你提出这个问题来了,就这个问题的说法来说已经存在多年了。以我个人的修炼、体认来说,这个说法“不对”!有这种认识、说法的人,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任凭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的说法之技术、功夫为何?
我曾经著作过两篇文章,一篇是专门论述并计算出“四两”为何?一篇文章是论述“拨千斤”中的“千斤”为主宰人身动变平衡的“管件”名称。
所以说,具有运用“四两”功夫的人根本就不存在具备“多少力”的问题。更不要说“千斤力”了。看看前贤是如何论述的?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硬力者,修身、体育之道有然也。
《清代杨氏传钞老谱太极体用解》
阐释:
形拳招熟的明劲功夫,劲出于于筋,力生于骨。筋劲骨力如果以持物的能力看,有力者能执数百斤,此乃是骨节、皮毛之外形功夫操炼的结果,故有此硬力。
如以全身修炼之内劲功夫来看,似不能持得几斤重物,然其乃是炼精化气之内壮的真功夫呀!其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无往而不利的功能。
虽然,修炼、运用太极拳术攻防之道遵从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宗旨,法分三修:内功修炼建健之体,外功修炼建顺之体,内外功修炼建健顺德之体;游历三境: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神拳神明;成功一也:即成功于神化之功的无上境。其功成以后的攻防功夫艺境运用之妙,胜于硬力者。这就是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是有其必然的规律、及其正果者也!这一见解,前贤有论,以资对照,录之如下:“故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功用到此,谓文兼武全将相身,更必出处有道焉”。这就是“虽然,若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硬力者,修身、体育之道有然也”句之精义。
精心阅读这篇引文,就清楚劲和力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也就能够明白具备内劲功夫的人能够“四两拨千斤”以制胜,其并不具备所谓的“千斤力气”也。尤其是“功成后犹有妙出于硬力者”的说法,阐明了“听探顺化相互根生、为用的” 的“顺从以为进退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掀的借力打人”的“妙出于硬力者”。因为,硬力者是作不出“顺从以为进退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掀的借力打人”的巧妙艺境的!
何况,神气形三才浑化归一之人具有“击之不能散,撞之不能破”的功夫。但是,绝对不是“力气大”的原因也。
浑化归一德普三光艺境
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非养得目有神光,(身有灵光,体有元光,)难使敌一见生畏怯于心。非神光难御乱敌。(非有灵光,难疾胜劲敌。)非有元光,难临大阵而耐久。灵光者,身外有红光缭绕。神光者,目中有青苍之气,足以照远出威。元光乃身外黄光闪烁,是内外功满,毫无缺欠,浑光普照,无隙可乘。惟目中剑内手上,更有一番稳准气象,足使人畏。故敌人动得其咎。学力至此,乃为练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后世慨见而神警。故闻声而惧者,因实称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战不持寸铁,何待矢折而胜也耶?古之将帅,操不胜之术者,以其训练精细,百战无敌,谁敢慢视哉?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阐释: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神以知来,智以藏往。柔行气、刚落点,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攻防变化灵巧至极,能不胜人吗?所以说:智以藏往的功夫,乃从实实在在的修炼,实践的体验中得来的。刚是从柔软至极中生化出来的,即“以柔用刚”之攻防机制的技法,灵是从虚空中生化而来。天地间,最灵最妙、大作用,俱由虚空而起。《中庸》所谓“中”,朱子所谓“虚灵”,皆是也。人体亦如小天地,而最灵最妙,大作用,亦是俱由虚空而起。正《中庸》之谓“中”,朱子所谓“虚灵”。所以说:灵从虚空中生化而来。快应从“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真知体认中生化而来。不知则盲动、妄动。真知,乃从体认中来。无“体”则无以为“用”,真知则动静恰到是处,则曰快。应无不当,则曰快。故知:快从真知体会中来。俗话说:“熟能生巧”,熟练“以柔用刚”之攻防技术方法,则知省时省力省事。则巧生。巧者,以柔用刚之攻防技术方法,灵巧便当敏捷机妙至效之简说也。
于此可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之“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不灵巧则不能化敌之击,乘敌之虚而进击。无智则不知如何柔化进击。无刚则虽能进去而击,却发不得人出,不能至胜。故神智、刚柔、灵巧,全具备时方可与敌一战。然神为一身之主,神全则其它诸项皆备矣!
故有:“非养得目有神光,身有红光,体有元光,方可使敌一见而生畏怯之心”。的说法。此乃修炼功夫至上者也。目有神光则知,身有红光则柔,体有元光则刚。神知则能“以柔用刚”致“至巧至妙”之境矣!
目有神光,眼乃心之窗,心藏神。故神足之光芒由目而显,故曰目有神光。即曰目有神光,足以照远出威,知微见著,一方面知敌来意,见其短长,乃审时度势清晰无误,扑捉战机自然百无一失。一方面胜敌以攻心为上。目有青苍之神光四射,照远出威,神光威力足可摄敌胆、惊敌心,而使敌手心惊胆怯,不战而其自败矣!故战乱敌非具神光不能胜之,不虚发也!
身有灵光。灵光乃红光缭绕于身。说明外形已至空灵之圣境,故灵光呈现。攻防之道,双方角斗,利在速胜。无故拖延,百害丛生,乃兵家之大忌。与劲敌交手,更应速取胜为佳。乃只有“身有灵光”者,才能疾胜劲敌。即一触即发而胜之。灵光者,虚灵至极,故能一触即发而胜人。
体有元光,元光者,元气之灵光。刚健之纯,乃体外黄光闪烁。元光者,乃精足气满刚健之纯之象也。精足不思食,气足不知疲,神足不思睡。故元光者,可临大阵之战而能耐久战不疲,而又越战越勇猛异常。
以徒手搏击而言,能达目有神光,身有红光缭绕,体有元光闪烁,三光具全,是内外功德圆满之象,可谓毫无欠缺了。一身辉光普照,可谓之无隙可乘了。惟见其目中、身象、手上,更有一番稳如泰山之势,动则如龙之灵,快则似虎之准。虽神志安详,其威风不抖自呈,足使人畏。其功之绝妙,对手一动便得对手之过失而即胜之。非得道者,安有此绝世之功夫。
目有神光,神明艺境;身有红光,外形空虚通灵之象;体有元光,元气充足,诚之至也。神、气、形,三者浑元归一之体,一而三之元玄之用。体用功德圆满。拳术攻防之道的学力至此,及至绝学无忧之境,乃可称为是个“练家”了。方不愧以“练家”自居了。因其有功夫之实,故名与实相符,故无愧矣!其练家之名与实,可令后世之人,大慨见其实学,也应神往、而又警惕了。之所以留芳千古,因后世之人,神往其实学之艺境,而又警惕自己修炼莫负前人之留意。而闻其名便生怯惧之心,因实际功德艺境可称其名,后世之人常恐不及也。故能威感不断影响着后人,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也。不战而能屈人之兵,真师也。古之将帅,操演战无不胜之术者,非勇猛恃强也。以其训练精细,骁勇善战,故百战无敌,称名于世,谁敢轻视呀?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欲达战无不胜之术者,亦必以其训练出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精细,方可百战无敌也。何谓之训练精细?即此经文所详述的“三一一三”之宗旨、法则内容,全部精通而功德圆满,辉光普照的神明艺境,便是。不能达此便有功德缺欠之处。即“内道外德谓之全,百术万灵自不全”故知: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在于至德神全的道通德全,不在于术尔。
一点子黏走相生化打合一说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太极拳论》
“一阴一阳是为拳”,说的是自身内劲体之阳、外形体之阴,是“体”;“拳打一阴一阳”,说的是人刚我柔,人柔我刚,是“用”。由此可以明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体、用有别。故不可混说。上句言“体”,此句言“用”,条理分明,乃大家之风范。
运用人刚我柔,人柔我刚的刚柔相济之具体方法是:人以刚势进击,则我以内劲承接住其刚势,柔化我的外形体以走之,走化时顺其对手运动的方向,万不可有主动改变对手运动方向的意图,只能改变自己,同时在“粘连点”后一线运用内劲之刚势在其后黏而随之运行;柔之走化之劲势和点后黏随之刚势,都要与对手之劲势的力度恰到好处,运行的快慢与对手恰如其分,劲形两方面做到无过不及,则我愈走愈顺畅,对手则由主动顺畅而走到受击的背势。此乃太极拳术中自身劲形一阴一阳运用于攻防中刚柔之一阴一阳的方法。
黏为刚逼,走为柔化,刚柔虽是二法,实为一点子施出。孙禄堂大师曾说:“太极一点子”,就指此柔走黏刚之一点。一点者,太极也;黏走者,两仪也。两仪即阴阳、刚柔。因为太极乃阴阳之母、动静之枢机,故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达到“黏走”相生的化打合一之艺境,方称为太极之拳法。然而,是什么理论指导?如何才能修炼得功夫上身呢?后面就有明确的答复。
我认为论到这里应该释疑解惑了!而“没有千斤力,哪来四两功”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就要误引修炼者进入尚力的歧途了!
或问者曰:论述的详细精妙!已经使我开悟而不会求“千斤力”而尚力了!尽力修炼内劲功夫,使“听探顺化相互未用的能力”达到自动化的艺境,才能达到“神化”的神武不杀艺境!
答曰:是的!只此一条清静无为的道路,才是正大光明之道路!
好了!改天在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