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大话中药发展史(1)——起源 -- 花大熊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不太懂,理解不了其中的乐趣.前段时间买过一些中医的书来看,但感觉隔行如隔山,自学中医太难,毕竟还有自己的工作与专业要应付.
祝专业的人士把这门科学发扬光大!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好长的好文!楼主写得真花心思,可以结集出版了.
我们任重道远。
推荐你看罗大伦的《古代医生的故事》和另一本《问中医几度凉秋》
网上能搜到。
专业的是很难看懂。
从没动过出版的念头呢。图大家一乐。
解放了,天亮了
看上面这段,似乎感觉东哥已经为中医药的地位定了调子。连余云岫这样的老顽固,也在政策的感召下,愿意为新中国建设医学统一战线。剩下的就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一部医学版的电影《创业》了。
可惜即使是在TG领导下的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有市场的,只是能够周旋的程度小了一点罢了。
与多数人的想象不同的是,中医在刚刚解放时并没有立刻赢得自己的地位。一般说来,TG的政策基本上那是和民国拧着来的,中医药却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外。
作为一个从五四运动中汲取自己力量的政党,他一开始似乎更打算维护自己的五四原教旨主义形象。作为五四精神领袖们批评的中医,自然又成为政府新政的活靶子。还记得余云岫么?就是现在被挺中医派口诛笔伐的,提出废止中医案的留日西医。不知道为什么,又被新中国的卫生部请了出来。
同样还是在上面说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余云岫的发言是在上午,下午的中医座谈会上,中医代表们却万马齐喑。没有一个人对中医政策提出质疑和建议。
后世的人据此认为中医在建国初期的不幸与会议上的“不作为”有关。老熊不这么认为。开过国内这种座谈会研讨会的,恐怕也都不会同意。哪有座谈会不定好调子,就让大家随意发言的?难道还能畅所欲言,然后形成个公正民主,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真当我们实行的是议会制度啊。
于是卫生部顺理成章,迅速推出了一种民国第二版的消灭中医案——要求中医参加医学基础考试!而考试的要求,无论是准入资格,还是考试内容,居然比民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能够通过者寥寥。据说合格率不到10%。考虑到当时尚未有规模化的中医教育体系(实际也没打算建),中医的消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参看日本的做法,TG的厉害可见一斑。
继续游行示威?拜托,你一定是民国电视剧看多了。在那个年代反对政府的某项政策,是要咔咔的。不像现在,牛博这样的右派集中地虽然经常被和谐,却一直没有倒掉。
转机来自于东哥。
天太冷,取个暖先
显示有六朵花,却只看见四个名字??
难道还可以匿名送花?
宝推,管理推荐,都会多算花,还不止算一个。
所以显示的花数会比实际送的花数多。
谢谢村长提醒
才发的这个应该是18
我电脑里没有分上中下。换来换去太麻烦,终于错了。
要知道现代人致病的细菌耐药性很强了。药量增加不知和这点有没有关系。
但是有些和病原性微生物无关的药理活性,比如凝血,也有类似问题。所以估计和微生物关系不大。
况且本来中药对微生物的直接抑制作用就很小,比如穿心莲。
要有注解,还有后世,包括现代的临床的应用,一起看才有趣的。否则真跟算命书是的。
比如内经里就有关于左眼视力一般强于右眼的解释。我问了下周围的,基本还真是左眼的视力好。内经是用地形解释的。那么南半球的土著居民,会不会是右眼视力好,或者两眼一样呢?如果真是这样,那就真很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