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所谓三皇五帝(下卷)——尧舜禹时代 -- 王威
帝尧的姓名不论在今天还是在他那个时代看来,都是比较怪的。
他的姓为伊祁,名为放勋。合起来有四个字之多。
伊祁应该是一处地名10(今地不详)。
上古时代的姓,都是随着母亲的居住之地而取的,比如黄帝子裔取姬姓,就因为母亲一方居于姬水的缘故。炎帝之裔取姜姓,就因为母亲一方居于姬水的缘故。
是以,帝尧之出生,既不随父系帝喾之姓,也不随母系陈锋氏之姓,而姓了个伊祁。
至于他的名字放勋。勋就是功勋业绩,好理解。至于放呢?和勋字合在一起的意思,却不是大放光芒,而是追逐11,追求建立功勋业绩。
所以我们不要望文生义,以为帝尧一出生下来,母家陈锋氏就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咄咄逼人,很霸道的名字。
其实这个这个名字和今天建国之类的名字一样,这个名字当然是寄予了母家陈锋氏对帝尧的厚望,但意思上还是很普通的。
只是这四个字组合起来,实在是让人记不住。今天之读者,如果不是有心,肯定是记不住的。
帝尧因为是个贵族,从出生到长大,是比较顺利,很小的时候,他就被封在陶(今山东荷泽市南陶丘)。
当然这块封地应该是有名无实的遥封,因为这时候山东半岛还泡在大洪水里头,而帝尧年岁尚小,也可不能去自己的封地主持政务。
到了十五岁,他的兄长帝挚封他为唐侯,封地自然是唐了。
唐在那里呢?
我们在前面曾经谈到过帝喾有一对冤家儿子,阏伯和实沈,这两个人整天喜欢打打杀杀。于是呢,帝喾将实沈的封地迁到了大夏(今山西太原)12,让实沈在这里主持祭祀参星。
现在,帝挚封给帝尧的封地唐,就大致在实沈经营多年的大夏之旁。13
所以,后世之李渊起兵,开创王朝称之为唐,典故便在这里。
帝尧初封于陶,次封于唐,合而称之,也就有了“陶唐氏”这个名号。
为了拉拢陈锋氏,应该说帝挚给帝尧的这块封地是很富饶的。
帝尧将唐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设立在平阳(今山西临汾)。
日后,帝挚退位,帝尧登基,便直接把国都从亳直接迁移到平阳。
这当然是师帝喾之故智,以迁都而达到摆脱旧都诸如邹屠氏等大族之影响力的政治目的。
但是,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帝尧新经营的这个土地有非常的特别的地理优势。
从大环境来说,今日山西得名,乃在于它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是以自古又被称为“表里山河”。
整个山西,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作为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从地形看,是一个由许多复杂山脉构成的高台地。
地形高,在乱世之中,是很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据险。
五代时期,后唐 、后晋 、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
这都是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 。
甚至可以这么说,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
当然,据险而守,并一定就能守住。因为要守住一个地盘,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要有吃,要有吃的,所守之地必须是个天然之粮仓。
我们从地图上看,便知山西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这六块盆地直到今天,还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区。
此外山西的地形高,还给帝尧的后期统治带来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当大洪水再次汹涌而来,其势前所未有。帝尧之迁都平阳,无巧不巧的保存了中华文化之一脉不绝,乃至于今。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帝尧定都平阳之后,随后的帝舜定都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帝禹定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尧舜禹三任君主都在山西境内打转。
这并不是和山西人过不去,而是山西的地形就是高,实在是高啊。
说起来,帝尧的尧,是个谥号,意思就,高,高,很高,非常高。恐怕他的这个谥号之由来,和山西地形也脱不了干系吧。14
当然,还另有一说,就是帝尧本人本来就很高——身长十尺。见于魏晋时代皇甫谧所著《帝王本纪》一书。
帝尧时代的一尺折合今天多少厘米,不知道。
殷商时代,一尺不到16cm。换算一下,才一米六。
西周时代,一尺大约19.7cm。换算一下,则是一米九七。
东周时代,一尺大约23.1cm。换算一下,则是两米三一。
如果照皇甫谧所处的时代尺寸,一尺大约24cm。则换算的结果是两米四〇。这就有点夸张了,要知道在MBA打球的姚明,也就二米二六。
当不管怎么说,皇甫谧特意记上这一笔,想来帝尧在人群中,应该属于鹤立鸡群的那种“高人”。
人类文明之初起,除了绕水而居之外,还有一点也颇值得注目的,那就是对盐的需求:
食盐在人类历史占有独特之地位,为了盐曾发生过战争,有些王朝因为得到盐而得以建立,另一些王朝则因为得不到盐而崩溃,甚至人类之文化也是在产盐地周围发展起来的。15
山西之晋南,古称河东。这里就有一块大大的盐池。
河东盐池,这是一个封闭性的内陆盐湖,湖水含盐量高,经过天日暴晒便可自然结晶成盐,无须加工即可食用。
当时,井盐、矿盐尚未发现,海水煮盐还属于未来科技。因此河东盐池的发现,对于黄帝王朝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在这里,我只需和大家讲三个数字,大家就知道尧舜禹时代之国政,很大程度就是围绕这块河东盐池。
尧都平阳,距河东盐池约140公里。
舜都蒲坂,距河东盐池约60公里。
禹都安邑,距河东盐池约20公里。
也就是说,时间越靠后,黄帝王朝的统治中心距离河东盐池越近了。
降至于夏商周三代,中国人的统治帝国之疆域越来越广阔,运输等技术手段也极大的提高,但还是舍不得离开河东盐池。
夏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商都殷(今河南安阳)、东周都洛邑,都距河东盐池不远。
不客气一点,我们甚至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唐(尧)虞(舜)夏殷周的兴亡也只是执掌盐池之富的势力的更替。
盐池产的池盐,通过一条条盐道被运往四面八方,史称“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
扩散到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为控制盐池之地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盈余。
春秋时代,晋国政府计划将国都迁离原先的绛城。高级官员们在国务会议上一致提出:
“一定要把新的国都安置在郇、瑕一带,那地方肥沃丰饶,而且靠近盐池,国家有利,人民欢欣,不可放弃它。”16
郇、瑕之地其实就是河东盐池之所在。17
河东盐池还有一个很大作用,是古人所不知道,就是它能接纳了两边地台冲刷、渗透下来的各种盐份,保持了盆地农田酸碱度的正常。
同样以灌溉农耕方式生产的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就是缺这样一个盐池,结果因土地盐碱板结而衰落了,而今天的晋南盆地,都灌溉了五千年了,还仍是肥田沃野。
谈完了大环境,再来谈小环境。也就是尧都平阳的一些情况。
平阳(今山西临汾)西临汾河,东、南、北三面都是平原,地形开阔,易守难攻。
所处之位置,为山西南北交通的咽喉,太岳、吕梁东西连络的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8
早在10万年,此地就有“丁村人”在此繁衍、生息在这里。19
而进入帝尧时代,定都于此,平阳发展更是飞速。20可以这么说,大致在距今4500年左右,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晋南的平阳。
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以及东方、东南方文化的交汇撞击下,平阳不仅进入了 “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群中的中心地位。
帝尧即位之初,作为被母家陈锋氏硬抬上轿子的君主。他本人的施政,很难说是断自己意,还是以整个家族的意志为意志的。
毕竟他是刚刚即位,整个黄帝王朝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以他的有限从政资历和经验,肯定不是很清楚明白。也只能任由母家陈锋氏放手去搞。
陈锋氏的第一个措施,当是搞掉帝喾华而不实的五大行省(五方)制,把所有的权力都收归中央了,或者说,收归给陈锋氏。
既然帝喾最初设立五大行省的制度,是为了分权。到了现在,陈锋氏觉得帝尧既立,一族可以独大,大可以一脚踢开五大家族。
这个做法如果缓缓的去施行,估计帝尧时代之初,也不会有太大的政治动荡。
勾芒氏、祝融氏、蓐收氏、玄冥氏、后土氏这五大家族,一个个可都不吃素。因此陈锋氏的这个做法,可谓是点燃了一个装满炸药的导火索。
在不远的将来,肯定要“砰”的一声,炸的整个世界哐当的晃上一晃,这里暂且不表。
我们知道,这五大家族每一个都承担了祭祀一方时令之祭天权。陈锋氏拿掉了五大家族的祭天权,肯定要让人填补上这一政治真空的。
于是呢?在帝尧时代,陡然出现了一套新官制,以四岳为首的新官制。
四岳,就是四座高山了,到底是那四岳,没有文献上资料,不敢瞎说。
但是这四岳官长的名字,在尚书的《尧典》上记录的明明白白:
羲仲、和仲、羲叔、和叔。
咦,这四位是一族人吧。
没错,他们黄帝时代主掌占日之羲和氏的后裔。
羲和氏早在黄帝时代之前就已经是大族,《山海经》有关于他们这一族源起的一则记载:
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国。这里有个叫羲和的女子,
正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澡。羲和这个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21
帝俊是黄帝王朝各族公认的太阳神,而羲和氏之祖先居然被认定为太阳神的妻子,则其在黄帝王朝的地位之尊崇不难想见。
因此黄帝王朝历任君主,各大氏族都争着要和羲和氏结亲通婚。
又因此,羲和氏先是分出了羲氏和和氏这两大族。这两族在重黎氏鼎盛时期,又与之结亲通婚,分出了羲仲氏、和仲氏、羲叔氏、和叔氏四大族。22
由此可见,陈锋氏一脚踢开五大家族,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紧密计算之后,团结了帝喾时代帝喾最为头疼的、一力消弱的重黎氏,才敢发难。
是以帝尧时代之初,五大家族退下政治舞台时候,整个政治局面尘埃不起,安静的不像话。
陈锋氏和重黎氏双强联手重压之下。五大家族23都是政治老手,很识时务的很,自然不和正在风光兴头上双强去硬碰硬,而是谨慎的抱着这样态度静观其变——
且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既然陈锋氏联合重黎氏之羲和四子,拿下了五大家族,则对羲和四子不能不有所酬庸。
于是在一次盛大的仪式下,帝尧亲自主持,将原来五大家族(后土氏除外)主掌的四方时令祭天之权转交给羲和四子。
《尚书》之《尧典》是这样记载的——
帝尧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
首先,帝尧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
昼夜长短相等,南方 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
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
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
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
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
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
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 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
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
帝尧最后郑重告诫羲和四子,说:
“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24
10 今河北顺平有顺平有伊祁山。据说就是帝尧的出生之地,不过当是后世之附会。
11放 ,逐也。从攴方聲。凡放之屬皆从放。——《说文解字》。
12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桓公自称“西伐大夏”,《正义》说,“大夏,并州晋阳是也。”
13 《左传》: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
14 尧是个会意字。从垚,从兀。“垚”是三堆土叠在一起,越叠越高。兀则是高耸突出,所以“尧”表示高,非常之高。《说文解字》上就直截了当的说了——
尧,高也。
15 美国学者A·H·恩斯明格《食盐及营养百科全书——营养素》
16 晋人谋去降,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国利民乐,不可失也”——《左传·鲁成公六年》
17到了汉王朝时代,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官府管理控制机构“司盐”,实行盐业专卖。
唐王朝则设“两地榷盐使”,年赋税收入达150万缗,占全国盐税收入的1/4。
宋王朝置“提举解盐司”,盐池的池盐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元代设立“河东转运盐使司”,在盐池边修筑了城池,名曰运城,这是中国唯一一座盐务专城。明、清两代也均派驻了“巡盐御史”。
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历代政府还在盐池周围修筑了不少防护设施,如唐有“壕篱”,宋有“拦马短墙”,明代干脆两次大规模调集民工,围绕盐池修建了一圈高6.6米、厚4.8米、长约50多公里的“禁墙”。
为保护一个盐池而专修一道长城,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独一份了。
18 解放前,临汾城池依丘而建,内高外低,墙高壕深,壮似卧牛,素有“卧牛城”之称
19丁村人,中国北方的早期智人(见尼安德特人)化石之一。包括1954年发现的3 枚小孩牙齿和1976年发现的一块小孩顶骨残片。丁村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 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1954年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在汾河东岸共发现十个石器地点﹐1976年又在汾河西岸发现了新的石器地点。
它的发现,表明生活在汾河岸边的丁村人距今10万年左右。也就是说:丁村人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正好弥补了这23万年到1.3万年间的中国古人类断代。
20 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处占地4万平方米,包括若干氏族葬区的墓地。从葬制、葬具、殉葬品显示出的差别表明,当时已步入文明社会阶段。陶寺遗址还发掘出了部分先民的大型聚落遗址群,以及烧陶作坊、大城和小城遗址,出土了成套的礼乐器物,玉钺、石磬、鼍鼓和象征王权的彩绘蟠龙陶盘,表明这里不仅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而且已经出现了中央国家政权。
21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
22羲氏、和氏,都是重黎的后代,世世掌管天地和四时。马融说:“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
23 五大家族中之后土氏共工,在这次政治大换血中,似乎并没有被动摇权力根基,从《尚书》中之《尧典》上可知,日后帝尧还不时就国政请教这位元老。
当然,这一点也不奇怪,在这本书的上卷中,后土氏共工本就和重黎氏结亲通婚。
上古之政治斗争,争的都是本族之权柄。因此必然出现这种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局面。
24 乃命羲和 ,钦若昊天 ,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人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 ,曰旸谷 。寅宾出日 ,平秩东作 。日中 ,星鸟 ,以殷 仲春 。厥民析 ,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 。平秩南讹 , 敬致 。日永 ,星火 ,以正仲夏。厥民因 ,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 ,平秩西成 。宵中 ,星虚 ,以殷仲秋。厥民夷 ,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日短,星昴 ,以正仲冬。厥民隩 ,鸟兽氄毛 。帝曰:“咨! 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以闰月定四时 ,成岁。允厘百工 , 庶绩咸熙 。”——《尚书·尧典》
这段文字中,旸谷相传是日出之地。昧谷则是日落之地。至于幽都,即是幽州。
信息的不对称和认知能力的平等这个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公开太多的信息带来只是社会混乱。面对信息被屏蔽的认知能力不充分发达的大多数人,精英制度可以非常高效地工作,让社会利益达到最好的优化。需要注意的是给精英管理设立相应的规则,用以消除精英非面向社会大众利益的行为而世袭的行为。开通一条从大众到精英的通道,保证认知能力充分发达的底层能上升到高层,至少存在这种可能。不然社会会演化回到奴隶社会。
一句话涉及:
1.经济条件:包括财富和资源的掌控及差距;
2.知识条件:包括信息和知识的掌控及差距。
问题在于,
如果财富/资源/信息/认知能力的不对称/不平等是必然,且会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加深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永远不具备实现(效率+民主)的可能?
换言之,上述因素的平衡是否是实现我所考虑之问题(民主的形式公平+专制效率)的必要条件?或再换言之,如果是,那么技术的发展能否改变这种不平衡,还是会加深这种不平衡?
我自己初步的想法是:财富不一定是民主具有效率的必要条件(当然财富以暴力的形式表现时,另论),但信息是,关键在于信息和信息交流的渠道,知识也不一定(不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在拥有信息时结合一定的经验和逻辑也能推演出适当的决策)。
如果技术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我们就可能回到三力思的解决思路。当每个个体都是信息传导和决策体制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意志通过每一次点击传播出去,最后汇集到某个中央处理器,根据某种计算规则形成一个最终的决策----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极有效率的民主?
但是这样的思路里头有个很难解决的大变量,那就是决策回到现实世界的执行和责任问题。
----必须打住了,这是个没完没了的推演,还是干活养家糊口解决现实生活的民生问题比较重要
谢了
什么是民主
嘉木,执行和责任都不是个问题。分清楚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就可以了。这些执行都可以交给机器来做-如果社会高度发达的话,战争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完成。那么发起战争的责任,做决策责任却是机器人无法完成的。
民主的确与财富无关。但是民主出来的决定却和民主人的社会地位,尤其是认知能力密切相连。即使给出充分的信息,不考虑效率,决定者的分析能力上的差异还会导致很多非最优化的决策。(分析能力差异绝对是无可拉平的)。这种差异和他们在人群中的比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得到一个最优化的决策。如果让精英来决策,很可能是每次决策都是最优的。但是如果民主一下。那么最后的的结果就可能是我们知道最优决策,但是必须执行笨拙的计划,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意愿。这在一个孤立的社会倒也不是个大问题,大不了慢一些好了。如果这个社会是在一个非鼓励的,有外部竞争的社会的话,那么这种民主必然会削弱该人群的竞争能力的。
今天砸出的第四个宝了,我自己的第三个...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人民当家作主。
凡事都由懂行的人管着?
其实这是一个高度模糊的概念。中国的民主是根据西方的德莫科莱西造出来的。
1. a form of government in which the supreme power is vested in the people an excercised directy by them or by their elected agents under a free electoral system.
2. a state of society characterized by formal equality of right and previleges
3. political or social equality
其实民主的最大含义还是平等的权利。也就是每个人的意志都能得到体现。从第一点来看,精英制度也可以说成是民主的。这就看精英集团的稳定程度,他们是不是人民在一个公正的环境下选出来的。如果是人民选出来的话,精英集团该是不稳定的。
即使给人民大众以前精英集团才能接触到的工具和资料,恐怕也只有极其少数的人能够脱颖而出,真正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团体负责。更何况现在表面上看,大伙都很平等,屁民也可以用软件上网即时炒作外汇了,而且交易商还进一步,您缺钱是不,给您杠杆,给您一种可以和大鳄们平起平坐的错觉,但是信息还是不对称,精英集团只有在觉得手头的某些工具和资料比较乏味了,新的出来了,才会把这些旧的扔给人民。
其实这就是现代社会要防止的,精英世袭化和对精英管理的监督。
如果木有下层的进入改变精英的结构,那么精英就会退化成一个独特的垄断阶级。木有有力的监督他们可以只优化自己的利益(腐败)。精英的特权应该限制为只能为谋全体利益使用,尽管这个在实际操作上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