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在文革和改革中的心理感受:改革比文革更文革。 -- 万兹
在网络上骂骂人而已,人家管理者没那么多精力和骂人的对耗,关了了事。这对社会政策一点影响也没有。
“口头左转”是忽视了人数的对比。
想想,非毛横行阶段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
我就生活在改革年代,从八十年代初期起,邻居大妈大婶痛斥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的话语就充斥耳边,无非是她们那时没有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已。
而且它的寓意是什么,你能说说吗?
问题确实存在,影响确实存在,但是说“民不聊生”是夸张,极大的夸张。
互联网上的情绪,就象小摊上的报价一样,水分太高。
文革后期各种大专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采取的是“基层推荐,择优录取”的办法。一般的干部子女或知识分子子女,除非人缘特别好的,很难过“基层推荐”这一关。不是他们想“熬到恢复高考”,而是在恢复高考前基本没他们的机会。
“民不聊生”是不是当时邻居大妈大婶的亲口感叹我是表示怀疑,但是发展到今天累积的情绪如果发出这个声音我是很相信的。
寓意(不是大妈大婶的)是:钞票贬值了,有人在囤积财富了——这又意味着什么?
大妈大婶的口语基本是“日子没法过了”——我想我的概括应该没有扭曲原文的意思吧?
事实是涨价了,但是大妈大婶们,我知道的范围内,没一家真的过不下去了,至少,她们在涨价以后购入的菜,是只见多不见少的。
所以对互联网上的情绪,我的看法也一样——事实很可能是真的,情绪很可能是真的,只是程度被放大到了一定程度。
请网友看看时代需求,不是吃就能解决问题的,吃饱了还要用自由门上网躲避控制为什么?说明人是有的精神追求的
事实说明,打死程国军并不一定要过不下去啊
“在网络上骂骂人而已,人家管理者没那么多精力和骂人的对耗,关了了事。这对社会政策一点影响也没有。”
要有影响还需要左转吗?我是赞成压制的。
否则,瞎争也没什么意思。
不就是一个口头左转指出了左派光说不练的本质么,至于这么敏感么?
我用什么软件,是我的自由。你愿意说多少次随便,无非是让我对你毫无用处的攻击越发感到滑稽,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而已,欢迎继续表演。
所以每次群体事件后,挑头的都是拉几个出来惩罚一下。其他人继续无所谓过下去。
所以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观点。
但是别人可以不理或者嘲弄某个观点,那这种追求也就是自娱自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