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龙女士的书“1949”谁看了?是否值得邮购? -- 管理实践
共:💬95 🌺234
杜聿明从徐州西逃,就有大量学生在一起,被围之后,手无寸铁的学生深受兵痞之苦,也很惨的。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就有表现。
把这块单独拎出来,绝对很悲情,不过这在大陆真的没有市场。
你绝对不会想到,在每天靠配粮、四面站卫兵的收容营里,还有人会认认真真地成立剧团。河南出来的豫剧演员跟着部队流离到越南,在富国岛暂时安顿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设“中洲豫剧团”。
再看看马甲的文字
冀南行署文工团的一位女干部,带着十四个小演员在枪林弹雨中东奔西跑,始终没有丢掉一个人。最后跑不动了,小八路们在大姐姐的带领下手牵着手唱起《国际歌》,一起牺牲在鬼子的枪口下。这群坚强的男孩女孩,年纪大的不到二十,最小的不过十二三岁。他们手里紧握着的"武器",是二胡,是口琴,是小洋皮鼓。
如果客观地评价,哪个情节更动容?
在粮食有配给、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搞点艺术,和那些牺牲生命的抗战音乐小战士比一比,“绝对不会想到”这几个字真挺可笑的。
通宝推:白鹤,
从你的文字基本功看,台湾的中文教育应该强于大陆。
最近看锵锵三人行,里面举了一些台湾中小学的考题,的确非常深,没有熟读古文的是难以获得高分的,我敢说多数大陆高级知识分子能混个及格就不错了,包括在台湾长大的女嘉宾都说很难,她说她小时候能随便背诵出师表。。。
这个以偏盖全,可真够盖的。
呵呵,萨苏应该是北方人吧,南方人这个"蛮"字用得很多,也不会用写错成"满"
这个也不一定,学生的考题是紧扣课文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平时都有训练,各个地区都有一定的考试风格,如果没学过那套课本,没经过那种风格的训练,考不及格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就象台湾的知识分子来考大陆中小学生的考题,也不一定能及格,一样的道理
复 ID被盗?
我要说的是这个意思,上帖没说出来。
一种是高级淑女。
一种是高级婊子。
你尽搞些上马比下马的个例。
同为颠沛流离人,都同情
反过来问,现在台湾打来了,你逃不逃?
南方人偏重前者,北方人偏重后者,这不属于语文教育的问题。。。至于《出师表》这种的名篇,你小时候不会背?
前者是北方方言,后者是南方方言。吕叔湘先生在《语文常谈》中说明南北方方言差异时,举的就是这个例子。按照吕先生的说法,二者的最大差异在于,“蛮”字可以重叠,说成“蛮蛮多”来强调和加重语气,“满”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