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们的祖国,万岁! -- 黑岛人
真不知道那位是怎么想的,好像这足以让老马及其思想永世不得超生一般!
这个可能就是所谓屁股问题了,脑子里知道,说出来的话却是一点常识也没有。这种人我当面见过,我当电子元件二道贩子的时候,一次和几个芯片原厂和分销公司的员工吃饭。一个家伙动不动 P民,僵尸腊肉,陈胜吴广的,满嘴跑火车。差点被众人抽,带他来那位兄弟,悄悄和我说“不要说我认识他”
我可一点也不知道。
原著小说里面,顾小姐可是国民党那边的。当然,就爱国这一点,也谈不上有偏差。小说比这电影还是要强很多的。
兴奋的好像吃了春药的猩猩,手舞足蹈。言外之意就是老马有问题,有作风问题,好像所有历代马教弟子都是有这问题一样,全要拖出去喂狗……那天要不是电梯被卡住,我也不会这么倒霉!
最早是马克思姨父莱昂菲利浦斯开始,到他表弟弗里德里希菲利浦斯1891年开始整飞利浦公司,到如今和咱们生活息息相关啊,俺用的灯泡,剃须刀飞利浦的质量过硬啊。还有倒卖过的半导体元件,飞利浦的也不错。有一年飞利浦一个二极管厂失火,搞得全球缺货啊
网上那篇文章还说,飞利浦家族曾经给马克思多次无息贷款。飞利浦家族的女儿也组织国际劳工联盟什么的
中的王成“向我开炮”
顾晓梦在“信”里说:“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顾晓梦为何要心存歉疚?好像没人对此提出质疑。
李宁玉——周迅饰演的顾晓梦口中的“玉姐”、“我爱的人”“我亲爱的人”——究竟是什么人?
《风声》的电影作者有意将李宁玉正面塑造,可是他们“忘了”这个人物的设计逻辑。李宁玉是汪伪“剿匪司令部”的译电组长。稍有常识者不难想象,译电这一角色在日伪阵营里发挥的是什么作用。——相应的,对于抗日者来讲,李宁玉的角色又意味着什么。在这一点上,事实的关键在于,既然李宁玉并非国共双方的潜伏人员,那么她就绝不是一个无辜者,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侵略者的帮凶。影片的作者一再强调李宁玉的“冰清玉洁”(影院海报对李宁玉的文案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在影片作者那里,日方武田特务长用侮辱她身体的方式摧毁其精神,因此果然排除了她的“老鬼”嫌疑。——但是,试想,李宁玉如果真是“冰清玉洁”,那为何以宾夕法尼大学高材生、“密码天才”的身份既不选择重庆、也不选择延安,而选择了为日伪服务?因此,强调李宁玉的无辜、冰清玉洁、精神上的高贵,无非是出自影片编导的一厢情愿,丝毫不能站住脚。
而在顾晓梦一边,且不说主义,顾晓梦若无对日伪的切齿痛恨,万不会以显赫的家庭出身而加入中共地下党,深入日伪虎穴获取情报从事抗日活动。在此种逻辑前提之下,顾晓梦与李宁玉结成情感上的闺蜜,这本身就毫无可能。 因此,《风声》的叙事最终是令人惊愕的,它将顾晓梦的行为逻辑自行解构——同《色戒》一样,顾晓梦也弄假成真爱上了“敌人”,只不过身心都没有为对方所俘,但歉疚是结结实实的。——这是一份对“敌人”的“歉疚”——如果这“歉疚”成立,那顾晓梦当初的选择、最后的牺牲其实毫无意义。
所以说:私人情感必定战胜家国意识,小的必然战胜大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
我们看电影之后也讨论过的,可能因为改编的缘故,从小说到电影,李的人物设定变化很大,没能面面俱到。
顾晓梦这个人物更容易让我想起老萨曾经写过的“血光团”(里面有“孙连仲将军的女儿,同仁堂的乐大小姐”),而不是TG。至于她的歉疚之情,可能更多的是自己舍弃家人亲友,从容就死,令爱她的人蒙受丧亲之痛(而且还会受到连累),类似“忠孝不能两全”之憾,倒不应该仅仅是对李宁玉的爱。
的影视创作人员的意识形态观念,“小的必然战胜大的”简直是根深蒂固,黄纪苏说过的,任何反面角色一旦加一条刻骨铭心的爱情线,那效果简直是无往而不胜,绝对大翻盘。
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感情当工具,
为他人利益,那您是那部分人的神,我深表敬仰
如果为自己利益,那您就是。。。(抱歉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