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时评]我们在怀念朱镕基什么? -- 黑暗森林

共:💬405 🌺1057 🌵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批孩子已经开始进工厂了,我表弟就是其一

直接进了富士康,虽然血汗,但是也比出去打工好。

家园 我认为不能这么比

[qutoe]我小时候哮喘极严重,差点翘过,当时国产药物只有氨茶碱,且对急性发作无效。六七岁时有了沙丁胺醇气雾剂可用于缓解急性发作,但是属于进口药物,不能报销,一支四五十元,而我父母(一个教授,一个高工)每月收入只有百来元。现在这种气雾剂一支二十元左右,绝大多数药房都能买到。[/quote]

如果你说的药还是跟以前那样的技术和产能一样,现在的售价绝对不只卖20元左右,也一样会是你收入的一半左右,一样也用不起。你小时候的情况,应该比较倾向于物质缺乏和技术落后。

换个角度说,你父母亲现在应该退休了吧?他们当初的工资水平跟现在比,当然是没办法比了。但是,他们后来分的房,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房价,是吧?他们现在每个月领取的退休金,比他们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高2-5倍,也不算太夸张吧?他们以前受的苦,现在也慢慢得到补偿,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家园 我就是来抬杠的,很多工作,农民那是没知识,才会去做的,

简而言之就是被骗去的。就算你了解农村,那你又了解工厂多少呢?

某些情形下,为什么工人宁愿下岗拿钱走人,也不愿接着干?工艺流程改变的有什么后果都跟农民说了吗?为什么工人再就业时不去那些血汗工厂,真的是农村更血汗?在我看来,珠三角、甚至是长三角的那些山寨厂,连倒卖人体器官的都不如,那些人好歹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呢。

家园 小修个地球就这样,那搞石油、地探、矿业、林业、基建的

我看直接都不用活了。这些行业都是靠高待遇、高福利在撑着,要说苦,说累,种田怕是没法比。

家园 分税制是对的,光请客不花钱是错的

分税制以后,地方收入减少,中央收入增加,可是公务员工资要加,教师工资要加,这些增加的开支是由地方负担的,所以说是光请客不花钱

从此以后地方为了增加收入,就只有卖地,炒房地产一条途径了。

家园 您没经历过拆迁吧

我老家村里闹拆迁快10年了(还没搬呢,这效率,唉),我说说我的所见所闻。

如您所说,老人是最担心的,因为给的那点钱不够他生活。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的。很简单,老人村里养起来。因为村里有钱。村里80-90年代办小工厂攒了点钱,后来因为效益问题或污染环境都关了,加上这几年卖地的钱攒了600W左右,现在村里的日常招待费用就是这笔钱的利息所得。搬迁以后,因为是按照现庄址给买地安置,实际上村里实际用地不会超过20%(平房转楼房),剩下的土地建房就是村里的收益了,这笔钱不是小数。

现在村里男过60女过55,如果是本村户口,每月可以拿200块的补贴,如果村里钱再多的话,完全可以再多发一些。同时,日常产生的煤气水电等费用村里也可承担(现在已经承担了有线电视费)。

只要这一代老人照顾好了,现在40岁以下的人根本不用考虑了,因为即使还在农村,他们也不是靠土地生活的。

家园 能说说你们村的大体位置?

能说说你们村的大体位置?

拆迁十年了,也算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把?

你把你老家的寸土经验,就想推广到全中国?

家园 您没看清楚

是闹了10年了,还没搬呢。

在唐山农村。

不是以我经验推到全国,是说征地不是如此不堪的。对有些地方来说,农民是否失地,对他自身影响并不大。

农民也有进城生存下来的权利,农民也有追求他自己喜欢的生活的权利,而不是被贴上标签只能种地。以户籍论去向我不赞同。

家园 我父母确实是闲的没事

把种地当作锻炼身体了。我父亲每月大约有4000左右的退休金,母亲没有退休金,但是政府每月给100块钱,如果是本村户口的话还会再多100.

村里的年轻人除了做生意的就是上班的,一个种地的没有,也不需要他们种地。

家园 你就别拿你家的经验,来说中国的农民了。

如果能离开土地,还能有个好的去处安排个工作之类的,谁呆子一定要脸朝黄土背朝天啊?

可相当一部分的地方的农民是离开了土地,就失去了自己生活依赖的源泉。

你就别拿你家的经验,来说中国的农民了。

家园 确实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就离开了依赖。

可是,确实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找到了更好的生活。

要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我觉得是必然的,因为几口人种个四五亩地,生活改善不了,生产效率低下的显见的。

应该是想办法让他们离开土地也能活下去,而不是要他们一辈子都抱着那一亩三分地。

家园 顺便说说汶川地震学校倒塌的问题

在90年代末、国家教育改革,所谓乡镇负责中学投入、村负责小学投入。而当时中国又在开展普6和普9的教育普及,要求大量的新建校舍,当时建设的很多学校建筑都是不合格的,因为地方政府根本没有钱投入,能盖起来就很强了,根本不会考虑防震的问题。

确实
家园 对的,关键是出路。

对的,关键是出路。

不看出路,只谈拆迁的好坏,是片面的。

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太多了,不种田出去工作的很多,但那是因为他有了一份可以离开土地的工作。

家园 农民别进城就对了

没土地了,进了城人家当你还是农民,歧视你,小孩就地上学都不行;没工打了,只能回家,土地没了,又没城市户口,还是没地没保障的农民,低保也吃不上,两头都没着落。你还会感谢那些靠征你的地发财的人?

照这么说,农民就该世代种地别进城?进城还遭歧视,上学问题啥的,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再把他们轰回去种地吧?为啥农民就应该没低保?有土地进城就不被歧视?还是有土地就该回去种?

家园 你是看不懂中国话,还是故意抬杠?

我的意思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如果没有社会保障上下为难,----朱当时就是这么干的。

谁说农民不能进城?有地也可以将土地借给别人种,自己进城啊。这并不矛盾吧。只要自愿的,出国都可以。

问题是当时他们被征了地,是被逼的,强行的。这才是我们也讨论的问题。进城也是因为补偿款少得可怜,几年就会坐吃山空,才进的城,所以也可以说几乎是“被逼”进城打工,和你爸4000多的退休工资是两码事。

如果不是省会般大城市周边,在小县城能有这么高的退休金,但除了这几个数得着的行业,恐怕真不多,我不好说你爸不是公务员就是垄断行业的,如果真是那几个行业的,你就别瞎参乎了。因为朱时代得利确实就是他们,最感谢他们的也就是他们了,公务员的工资在朱时代倒是涨了又涨,那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是在讨论朱政府当时的弊政,别老是你家你家的,你家在农村有多大代表性?你老爸老妈是闲得慌,才种地的,别人七八十岁还种地是不种就活不下去,能一样吗?

再说你说的也是今天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温吸取了朱的教训,惠农政策值得肯定。你如果不了解朱当时的情况,可以向四周的老百姓打听打听,当时拆迁征地的是如何的凶神恶煞,官兵矛盾斗争是如何的激烈。

另外。我想说,不要一旦被人指出错误了,就一句我只是就事论事没别的意思别误会缩回去,然后又阴一句阳一句凑上来。要辩论就堂堂正正的辩论,夹枪带棒敲边鼓扔砖头的伎俩就不要搞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