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山雨欲来风满楼(一) -- 黄河故人
在二战后期对苏作战的关东军预案中,将通化作为核心守备区。总的计划是通过一系列的阻滞战,将关东军主力逐渐撤至以通化为中心的筑垒地域以屏蔽朝鲜,长期坚守。关东军司令部最后阶段就是迁到通化,因此,应该有很多的关东军的部队接到了到通化集结的命令。这样有很多的成建制和被打散的关东军汇聚到通化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后来,四保临江中,也是依靠关东军的筑垒地域进行防御的。
老兄这个问题,害我剧透了。
通话暴乱选在春节,也和这之前大批苏军被调走受降未放下武器的关东军有关。
苏军人数是不少,放到东北那么大的地方,也就显不出来了,扣去驻防之类占用的兵力,机动兵力并不多,还要剿匪。关东军最高76万人,抗联活跃时期,关东军大概是20多万人,放到东北撒芝麻盐一样。
记得一篇回忆文章提到“通化暴乱”前,一个日本老板认为日本战败,要留在中国就要找个中国女婿,就为自己当女招待的女儿物色人选,是个共产党侦察干部,并告诉了他日本人将要暴乱,为首的是个关东军将军,有国民党支持。该老板按照党的布置,在日本侨民集会时,要求暴乱首领拿出国民党的委任状给大家看看。结果该首领拿出了杜聿明签发的印在绸子上的委任状。
另外在抗战后,军统的文强负责“对日对韩工作”,对韩工作是策反共产党队伍中的朝鲜人李红光支队。对日工作方面,文强提到他留用的日本人提出了利用在通化残留的5万日本人对抗共产党的计划。
这件事理论上文强是必然有关系的。
杜聿明不敢说。
那个杀人犯军医还留着
哈哈
辛亥革命成功后,北洋政府把紫禁城午门上“大清门”的的牌子取下来准备在反面刻上“中华门”三个字再挂上去,谁知道,这牌子反面已经有三个子了“大明门”。
国民党同是中国人,为了政权,可以在鬼子投降后与鬼子联合,一起屠杀这边的同胞。
我们呢?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国民党的抗战成绩采取淡化的态度。
国人不团结,外酋笑哈哈。最终,利益被外国人占有,中国就在内耗里衰退。
这本来是大家都知道的劣根性,但是每次看到,终究忍不住发怒。
我曾经路过香港中文大学钱穆图书馆,左边一排书架,是我们出的,从书名看,全是攻击湾湾的;右边一排,则是台湾出版社出的居多,全是辱骂这边领导人的。我当时站在中间。感觉复杂。一句话,看不得国人内耗。
真要正经考证起来,现在中学历史书上还到处都是为了民族主义照抄的当年党国的牛皮和大话
等再过半个世纪,没什么政治因素了。党国的真实战绩会更加的真实,更加的精确,更加的难看
不知道现在的中学教科书改进没有。作为70后,当年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读下来,就是潜意识里给我们一个印象:国民党打了败仗后,就躲在后方,不是和我们闹摩擦,就是不抵抗,甚至有和日本准备妥协的趋势;我们在敌后,才是主要的抗战力量。很多年后,历史逐渐消雾,我们中间很多人有一个问题:啥?国民党还抗日?
萨苏已经有帖子专门说明历史教科书上的问题。但是,我们当时的教科书给人的效果就是这样,很多人大脑里是这个印象。也许河友们早就更接近真相,但是,河友只占中国人少数,在当年的历史教学里,就是这样。
没看到资料的,就不写,真是难得。
啊,忘记了,你不是马甲。
70后学过的历史教科书版本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