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浙江工厂、河南零件与印度基建(上) -- 月色溶溶

共:💬410 🌺1091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我为自己是浙江人感到庆幸。

庆幸生长、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不至于养成“等、靠、要”的对政府的依赖心理。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幸福的生活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得到。

一个人,为人处世上对得起朗朗乾坤、下对得起清白良心,只要自己自食其力,奋发向上,又何愧于人。

浙江人做生意不是靠骗才成功的,骗,或者假冒伪劣,只能蒙人一时,无法骗人一世。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下,浙江制造依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锋芒丝毫未损,这样的形势能用 浙江人骗术高明 来解释?太低估了他人的智商了,也太低估了现代法制社会的执法效率。

当然,我也不否认,任何团体都有害群之马,这个问题就打住吧?一不小心就成地域贴了。

其实地域贴很无聊。对地域优劣感兴趣的人大多固步自封。

我出生在浙江,六代之前的祖先定居于福建,家谱中看到的二十代之前的祖先从河南迁出。

要是我考不上大学跟着一班同学到外面做生意,今天可能是上海人;要是我大学毕业争取留校,今天可能是黑龙江人;要是念大学时春心萌动,就可能毕业后成为随军家属成了江苏人;要是毕业时服从学校分配,今天可能是四川人;要是在就业洽谈会上同企业签约,今天可能是广东人;要是大三时家里生意没亏空,可能我继续深造今天可能待在国外。

在这个流动性逐步加大的社会中,我们是哪里人?

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中国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人值钱就够了

我bf的一个同事在qq空间里感叹“在温州娶个老婆要n个十万,n至少大于10”。而作为一般家庭出身的他,每年工资也就是十万,家里也没有什么钱。不过他最后娶了一个月薪2000的护士mm,那护士的哥哥资产超过一亿。故事有个光明的结尾。

在温州,作为白手起家者,他的工资能有十几万,可比他老婆值钱多了。真正优秀的男生,有钱人家的女孩倒贴也要追的,人家还不见得看得上。

家园 浙南的政府力量弱,才有民间产业的大发展

市政建设上不去的一个原因是,缺乏人才。跟周围不少规划、建设、市政人员接触过,好像有足够脑筋,而且能把头脑放在业务上的不太多。

家园 他是国内某重点大学垄断行业毕业

但是工作挺累的。由于在工作中过于直率,被排挤到了遥远的新疆。人是挺有才的,比较不得志。觉得他比较书生意气。长相也五大三粗的,不太像典型的南方人。您要是说优秀,我觉得也稍微有点过了,在浙江这种白手起家年收入10万以上的应该很多吧。何况他现在也完全拿死工资,还被排挤。

话说他没有找到女朋友的时侯,一直是稍微有点消沉的。现在女儿都出生了,感觉从他有了女朋友,精神面貌立即变了个样子。女人改变男人的力量真大啊~~~

家园 精度32μm不算什么难达到的技术

最普通的车床、铣床都能达到的精度,加工中心达不到这个精度就奇怪了!普通车床和铣床的加工精度是0.01mm,也就是10μm,这是一个初级技工就能加工出来的精度。你们这是什么单位,连数控加工中心的精度都达不到32μm?

家园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歧视劳动者所造成的

不仅仅是大学高校,连国企研究所里技术人员出身的领导照样不重视技术工人。按我们单位的领导的想法,单位里的制造部门是可有可无的,所有的零件产品都可以外协解决。

家园 您的阅历是比我多得多~

“产业升级的方向是抢占技术制高点。沿海各省不会放弃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战略目标的,附加值高嘛。要追求产业升级,不要熊掰玉米棒子,最后两手空空。请不要忽视了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撑作用。”

上面那几句话其实是针对月光mm讲的。其实我一直没有说浙江不该发展现代制造业,我也同意浙江该发展现代制造业,所以也要适当的腾笼换鸟(这也是上次去山东威海参观一个厂之后的深刻感受,他们也是找不到人来做工,我暗想这个厂要是开在河南,肯定人满为患)。但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或者是特长。

您说“这种做法对浙江是舍本逐末,要是浙江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头脑清醒,不会出此下策的。理由同上。”

这个我不是完全赞同的。一部分生产放在浙江的确是比较合适。但是随着像月光mm讲的那些铸造什么的放在浙江不划算的事情逐渐增多,浙江和它的配件提供地就不能再是这样的松散的联合。因为如果联系过于松散,其质量稳定性、生产能力等必然会对进一步降低成本产生制约。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出现月光mm所说的,拿着图纸不知道去找谁生产的状态。与其拼命提高自己的降低成本的能力还不如分散自己的零件生产,采取有效的采购控制来降低成本。当然这个就要有较高层次的合作。现在工业生产是世界化的生产,为何我们在成本较高的时候连省都不愿出呢?

我家乡的金丝猴集团,就是采取了分散的模式。河南的厂设立在一个小镇上,人力资源和土地都很便宜。上海的厂在上海郊区,但是用工多数是河南过去的。两个厂生产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很可能,对研发和运输周期要求比较高的巧克力和出口的糖果之类是放在上海生产的,而奶糖什么的是放在河南生产的。因为我在河南的厂那边从来没有见过发福利发巧克力的,一般都是发奶糖,呵呵。

比如,目前河南的矿山机械生产量是全国第一的。这就是基于河南自己的矿产和邻近省份的矿产比较丰富,做出的产业设置和自动调整。其他的,像榨油机、简易机床等生产量也是比较大的。精密点的也是有的。像您说的加工中心,我相信洛阳郑州等地规模较大的厂里是一定有的。您说“关键还是性价比。王传福引进日本全自动生产线后在进行人工化改造大获全胜就是这个理。小车床的优势就在于成本低。自从去年开始闹民工荒后经济型数控机床在浙江非常普及,一台价位在5万元左右,加工中心也才20万元。”在那边用数控机床,即使经济型数控机床,在河南可能也是用人力来代替的,然后用更便宜的车床。我姨夫用的机床成本可能也就是几千,最多一万吧。

事实上,闹民工荒本身就是内地人在用脚投票的表现。浙江相对较高的生活消费,迫使一部分民工选择回乡从事其他行业,或者转投他地打工。而像我姨夫这样的小作坊主,可能雇佣的就有这部分人,或者因为回流的这部分人而“溢出”的人力资源。浙江用人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将进一步压缩利润,也逼着浙江进行产业升级,或者退出利润较低,用工量较大的产业,或者想办法进一步压缩成本。

我所能想到的浙江比较有优势的行业,因为接触面和了解还不是很多,只能想到以下一点:浙江有好的教育基础(离上海较近,又有浙大)和人才队伍(上海和杭州像两个大吸铁石,上海一直是全国的精密仪器加工中心,具有良好的硬件和人力基础),一定的精密仪器加工基础,发展医疗器械、电梯等对自动化要求比较高的仪器,应该是个方向。如果什么都去抓,盲目的去上一些并非特别划算的加工业,我觉得不符合比较优势。像一些配件之类的,的确是可以往内地转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美特斯邦威人家不做衣服,只做流通和设计,人家做的也不错啊。

事实上精密仪器这块,利润很大,江苏浙江这边可以通过政策扶植和技术引进来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只能提出我自己行业内的。其他的所知不多。但是相信这个行业的市场还是很广阔的。其实在大学评估之前,浙商该有计划地往这方面发展,推进政府采购中国产精密仪器的份额,培养高校用户群。

我们和浙江的科学仪器以及医疗器械打的交道不是很多,就跟宁波江南通过代理商做过一笔采购。现在这个厂在我们这边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恒温培养箱市场。但是我认为他们做的还不够。因为第一,这个厂出来的东西仍然比较粗糙,第二,耐用性一般般,我06年采购的5台现在都多少有点问题,想想自家的冰箱,冰箱才两千一台。用十来年都不会坏的,宁波江南要走的路还很长。第三,没有高端市场可供发展。目前在国内超低温(-80度甚至更低)冰柜被海尔占据。低端市场,宁波江南的每台价格在5000-7000元。但是如果追求耐用,买进口呢?国外进口一台培养箱要差不多两万多,而且万一坏了配件很难弄。

再如,我国的教学科研用显微镜现在市场基本上被日本奥林巴斯、尼康、德国徕卡、蔡司几家瓜分。低端是奥林巴斯和尼康,中端是徕卡,高端是蔡司。最简单的奥林巴斯大概每台要两万元。而类似的国产的大概才2000-5000.目前南京光学等很多企业都在做,甚至有的企业做到了几乎将国外的所有步骤都代工。但是它们目前还没有发展出来可靠性强的品牌。国产的最好的,5000-6000元的显微镜,仍然做不到像国外的低端品牌那样,在5-10年内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甚至国产的可能刚买就会出问题,一个老师跟我讲他五年前买过几台显微镜,现在一台能用的都没有了。目前,是国产的大家都不敢用,进口的很多老师买不起,最后的结果是,买一台进口的n多人轮流用,而项目较少的老师只能因为缺乏经费望洋兴叹放弃要做的方向(很多刚开始申请课题的人也就是申请到几万块钱的项目,根本不够买仪器的)。而且现在工业显微镜其实用量还是不小的,现在苏州南京等地做这方面服务的也不少。我也跟其中的人打过些交道。据他们说,工业显微镜利润比科研用的更大。

另外,针对高能物理、高压地质、海洋勘查等科学实验,很多仪器设备是需要定做的。这方面中国尚是空白。中国很多自制基础实验仪器还是1950-1980年代老一辈科学家胼手胝足自己上干出来的,现在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很多机械面临老化。迫切需要提供升级服务。我bf硕士的研究室就改造升级了一台仪器,是全国唯一的一台高压高温地球物理用的压力机。在没改造前,这台机器要一个小时调整一次,我bf就连续半年,每天1-2小时去看一次,白天黑夜都不间断。其实说起来这个技术难度应该不大,但是就是一直没有改造,不是怕费钱,地质的课题每个都几百万,加起来改造一个仪器还是足够的,是一直找不到会弄的公司。

海洋调查也是如此。很多原理非常简单的机械,搞海洋物理、海洋地质、海洋气象的未必会设计开发,那些仪器又都贵的离谱。到目前我国用的深层采水器,就是简单的几个塑胶筒加上闭合装置,一个1200美刀,按说开个模具搞定材料就能做出来,现在没有人能做。坏了呢,就只好乖乖掏美钞。我说的这个采水器的使用方,就是国家海洋局二所,在杭州。上次听说他们掉了一个筒子,真是背运啊。若是采购的话,很多仪器以美元计都要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其实有些仪器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举个例子,做底栖生物的有种沉积物采集器,就是几个有机玻璃筒加上一个配重的铅块。另一个仪器,一个实验室买回来就闲置了,因为老外提供的外设不能用,一个中国学机械的学生来对它进行改造,只不过是改造了下进水和出水的装置,就使设备能够基本正常运转了。一个做化学的老师,需要用一种玻璃管来进样,这种玻璃管是用石英玻璃特别拉制的,若是出国采购就非常贵,后来他在上海找到一家可以生产,一根就要一千多,他隔段时间就要用一根。国内这种仪器不下几十台。而有些情况下用的流速计之类的简单仪器,很多大型设备上都是有的,需要做的只不过是针对某个特殊研究项目的小型化或者想办法安装到需要的设备上。但是做科研的去市场上问,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我们不做”,是没有这类的企业。其实,如果实现校企、所企结合,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很好的。

海洋调查方面,经费就更充裕了。一天用船就要十万甚至几十万租金,一般海洋石油等矿产勘探哪个项目都几千万上亿。不光是科研院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也是需要的。目前已经有一些科研院所自己开始成立设备研究小组,可是光靠那几个人哪行啊。所以,还是要和企业结合。而这方面的仪器设备企业,哪里有呢?如果浙江在这些高精尖方向上作出点成绩,可能不光是节约自己的钱了,还有可能通过打入国际仪器市场来改变中国制造的名声和地位。

或许,我这也是在幻想吧。或许,又有某位站出来说我有偏见呢。

通宝推:迷途笨狼,建筑师,
家园 优秀的技师成长在南方就好了。

俺们这边的技师到了翅膀硬了就自立门户,自己开小加工户接单。俺表嫂的一个世叔,就是这样白手起家,去年他办的企业的销售额9600万元。

家园 呵呵,无非周围的样本多,观察比你方便罢了

个人认为浙江当务之急是把山西不正当没收的煤矿给拿回来,再通过省际合作和地区合作(法律上、政策上和经济上,比如对某些信誉好的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等),将四周变为其零部件和工业半成品生产基地,鼓励在内地办厂,将浙江的经济影响扩散出去。这才算是贯彻了社会主义“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也贯彻了资本主义的生产理念(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

原先对你这段话理解有歧义,现在我理解了。基本赞同你的看法。不赞同的地方在于对产业链或者对产业群的理解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各自通过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来感悟,不再赘言。

但我更希望内地来浙江打工、受聘的朋友可以回乡创业,成为本地发展的火种之一,成为推动地方发展除了外来投资之外的另一只有力的引擎。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我不太希望财富过度的集中在某一部分人身上。

事实上精密仪器这块,利润很大,江苏浙江这边可以通过政策扶植和技术引进来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相信只要有市场,就会有江浙的民资主动进去。之所以没有放弃原来的产业,一是原来的产业还有相当的扩展空间,二是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要是原来的产业已经相当饱和,那么,精密仪器很快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另外,也不要小瞧了新行业入门的门槛。

我周围一家公司,发明数字化燃气表并通过国家认证已经几年了,但市场迟迟无法打开:一、市场要求全寿命试用合格;二、老的燃气表还没完全作废,无法要求人家主动替换,客户巴不得老表测不准呢;三、欧洲市场设立种种技术壁垒;四、国内西气东输主要用于工业用户,民用的还没大面积铺开?(这一点我不大清楚,好像老板是这么说的)。现在老板欠账两百万,苦苦支撑,衷心希望他能创业成功。

还有,利润大的一个原因是,市场不够大,不能对企业家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浙江讲究产业群经济,小批量的产品往往也意味着风险也大,往往等投资下去,市场就已经饱和了,面临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无法回收成本。那么这小批量的产品往往就只有几家企业在生产,缺乏竞争的结果就是

现在这个厂在我们这边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恒温培养箱市场。但是我认为他们做的还不够。因为第一,这个厂出来的东西仍然比较粗糙,第二,耐用性一般般,

另外,针对高能物理、高压地质、海洋勘查等科学实验,很多仪器设备是需要定做的。

这些产品的市场相对于日常消耗品有多大,可想而知。要生产这些东西要投入多少?能生产出来,还得保证卖得出去。所以,只能靠政府投入,研究所自造了,呵呵。不要说这些,我周围的企业,针对产品的质量控制、表面处理等测试,很多仪器设备也是需要定做的。而且委托研制的价码往往要比企业自行研制的成本高出一倍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形位公差有多种精度要求

mang只是说了个笼统的精度 您多虑了

家园 呵呵,科研仪器的和厂里用是不一样的

科研仪器要比厂里用的贵得多。而且由于老外也不是成批量生产的,所以他们的可能更贵。最近杭州国家海洋局二所的大洋一号上装的机器人就是自行研制生产的,不知道节约了多少银子。我们这边前阵子也买了一个水下机器人,很简陋,还花了50万。其实要是能生产工业水下机器人,稍微改装下就是科研用的了。

我们用的一个小有机塑料板,在国内就没有生产的。只能去订做。那个东东要是进口的话起码要上百欧元。一个德国mm来我们这边玩的时候,说她们那边都是用一种特别有弹性的纤细的钢镊子来镊起细小的脆弱的物体,从网上一看定价,居然20多欧。其实也就是两个高弹性的钢片,焊接到一起,做的精细点。这种东西,做出来估计普通外科、显微外科和某些工业上都是很爱的。

其实这些研究集团跟企业集团合作,是18、19、20世纪西方科学进步的基础。贝尔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无不是有着良好的合作。可能第一步要有些投入,但是接下来可能将带来巨大的利润,比如在工科,很可能研发过程中提供模具和配件的厂子得到最后成品的生产权,这个将带来不少利润。现在某些江苏那边的玻璃仪器厂已经是类似的结构了,他们向全国的大学发放宣传材料,定做化学反应所用的玻璃器件,然后快递过来。我们也定过。可能订单都较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技术,随机就可以用于工厂的制备过程设备生产。

别的不说,上次我们进口的一个ctd(测温度、盐度、深度的仪器,海洋科研常见的,一个大概16万左右,顶一台小轿车),矫正一次花了2000英镑。简直是杀人啊。我说的江南恒温培养箱,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医疗机构和有生物类的大学都要用,很可能法医什么的地方也用。全国怎么也要每年用上几千台。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加温的器件,一个制冷的器件,一个恒温控制器。就是多弄点模具加工组装出来。

如果如此产业集群(机械设计、电子、精密加工等云集)的江浙再搞不成这个产业,我想中国也没有其他地方能搞成了。

像您说的那个表,我的看法是,浙江的民营资本要走资本主义的路,在中央和地方扶植自己的代言人,推动行业标准和竞争秩序的建立,促进产品优胜劣汰。我觉得如果做到这样了,浙江的产品将更好的走向全国,也将更好的走向全世界,同时中国制造业也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现在浙江虽然经济上是强的,话语权上是弱的。这个很不利。河南省长徐光春上任以来,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增强河南省在全国的话语权,改变河南形象,比如这几次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积极推荐典型什么的。倘若浙江能增加点合理的话语权,无论是在行业内还是在政治上,可能民营经济会过得舒服的多。光低头做生意有时候是不行的啊,尤其是自家的产品突破常规要打出牌子的时候。

比如,浙江的采矿业,倘若能够实现良好的开采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作为国家的样板工程,之后逐渐的形成国内的行业标准,则很可能以后全国的有色金属矿产开发以及尾矿处理这块浙江将切下很大部分的蛋糕(那可都是几百亿的大单子啊)。再比如,您说的这个仪表的问题,倘若政府(哪怕是省内)通过采购和各种行业标准,提倡采用新的技术,则企业发展也会受益不小的。

当然,要增加话语权,首先要增加富裕阶层的修为。如果杭州飙车事件每天发生一起,增加再多话语权也是掩盖不住的——呵呵,别扁我啊。

浙江在5.12地震期间捐资蛮多,可惜没有打出浙商整体的旗号来,就火了一个裘德道。如果浙江多出几个像邵逸夫(逸夫楼)、陈嘉庚(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李嘉诚(汕头大学)那样的人物,则整个浙江形象都会有改变的。如果浙江多输送几个中央的代言人(山西煤矿后面不知道是否有李小鹏的原因?),则有些事情就不会这么哑巴亏了。

结果现在呢?投资个煤矿被骂黑心老板,买个地皮被骂投机倒把,在自家门前炒了一点,就被全国的报刊关注。多余的资金没有地方去,国家和地方的行业水平也提不上来。这种恶性循环是怎么造成的涅?

无解。

家园 关键看你加工什么东西,手机模具达到10μ小意思,

直径10米的巨型齿轮你弄个32μ精度来看看。

家园 嗯,谢谢提醒。

希望你的产业建议能被有志于从事精密机械制造的河友看到并投诸实施。相信这条道路非常的广阔。

改变形象需要时间,也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反省,正如今天的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形象一样,问题不是只出在某一方。但无论怎样,打铁都靠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社会都在进步,无论在哪一方面的进步行为,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不会甘居人后。

至于代言人,倒不必了。建设一个有希望,有未来的社会,我们依靠的是公正的法律、合理的规则,和全体国民奋发向上的努力,而不是所谓的“后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既然浙江人做得不够好,就应该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何必要文过饰非,抢占什么话语权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水电的转子

很多都是进口的.我见过一个德国进口的,安装前有大约十米直径.

家园 花谢M大,

个人以为模具行业是现代机械工业的核心产业,这个可以从台湾代工产业的兴旺看出来,他们基本上都是先从日本引进快被淘汰的模具技术,然后利用当时尚算便宜台湾人力以及后来的大陆人力资源,然后迅速做大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