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钱学森逝世 -- GPRS
望重的人有多么的不可取。。非得证明他犯过何种错误。。只有这样才算是心理平衡。。
不知道算什么逻辑。。
钱老的介绍词中有一句话“是新中国航天和导弹之父。是这两个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知道什么是奠基么。知道这两个领域的奠基人,对中国的大国地位意味着什么吗?。
并不是每个人科学家都会得到这份评价的。。
就凭这两个字。。他就该名垂青史。。
英雄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一生。。在尸骨未寒之际,总得让他走的消停些。。
我的祖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那里以前就是以地瓜为主粮的。除了地瓜,那里就产花生和棉花。当然现在都改种葡萄了。
主要是官方向来习惯搞一些高大全的宣传,钱老也是人,他的思想总是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换而变化,这是很正常的。
根据我看到的资料,应该说美国怀疑钱老是共产党并且启动了一系列审查程序(称之为政治迫害也无不可)并吊销了参与机密研究工作的资格,让一向自视很高的钱老感觉受到了侮辱,从被FBI关押那段时间里体重减轻了15kg,并且出来的时候换上失语症(这个是蒋英在电视节目里面讲的)可见所受刺激之深。如果说之前钱老还是想申请美国国籍,但是以他当时的身份,就仅仅因为被怀疑是美国共产党就遭受如此对待,恐怕他深深认识到当时美国政府对他的戒心和歧视,以我的理解就是:说白了看清楚美国政府就没把他当作自己人,以他的脾气干脆想回中国不在美国干了,这也是正常的思想变化,也和后来不愿意再去美国能够相互印证。
邓对钱非常冷落的,邓上台的时候钱的日子不好过
这是个无关的话题,可是萨的感觉,却是一种流行的心态。
在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界,却产生一种独特的,没有英雄的信仰。
这不是北岛那种激昂的“我不相信”,倒是有几分某些地方官场的风格 -- 我贪,你也别想做清官。所以,这样的官场里你别想独善其身。
这是怎样一种心态呢?萨一直看不大明白,一直到看了老作家王鼎钧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半本心理学》。
王老的文章是这样的 --
消息由现场传到办公室,大家对这个行善的工人赞叹不已。有一个读过半本心理学的人插进来说:“我们对那工人的行为不必惊奇,也用不着佩服,他所以这样做必定有他自己的理由。他在心理上有这样做的必要,他已经得到满足。”经过这一番提醒,每个人都想起自己看过的半本心理学,承认这个问题没有再继续探索答案的必要。
现代人都有一点心理学常识,看过解释人类行为动机的一些小册子。这些小册子确能帮助我们了解同类,但是也往往使人看不出屈原的行为到底有什么可敬,冯道的行为到底有什么可耻,满纸“剌激”“反应”“平衡”“适应”,不见价值判断。人们对“苦行”早已失去尊敬,因为皮毛心理学说“他有自虐狂”。“忠”是美德,可是皮毛心理学对“忠”的解释,无论忠于诸侯、忠于国家,或忠于帮会都适用。
现代一般人对善行的感动和对恶行的激动远不及古人。这绝非仅仅因为他们忙碌,而是他们的“认知系统”起了重大的变化。他们把善和恶当作了同一货色不同的包装。
所以,世上没有英雄。
好吧,我们再看一篇文章吧,是立夏的小小说,名字就叫作 -- 《英雄》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朦胧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二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三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四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五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据说,他是有真实原型的,而她是完全虚构的,所以这是一部小说而已。
如果你还被这部小说感动,那或许有两个解释 -- 第一,你还不懂得现代心理学;第二,你的胸中,还跳动着一颗真挚的心。
[完]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做理工的人看来是个笨办法,没办法的办法。
胡萝卜和白萝卜可是有本质区别。
吃红薯的孩子死因可能是消化不良造成的,具体还得调查一下,红薯毕竟难消化。
俺感动了, 俺还不懂得现代心理学
哭
我想我的胸中,还跳动着一颗真挚的心。我宁愿一辈子也不懂这个半吊子心理学。
同样不明白,为什么钱老都能受到这么多责难。人真的要做到100%完美才能被称颂吗?99。999%都不行?
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对别人的标准怎么这个高,为什么不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1%。
就是那。1%,也有很多很多时代的原因。
在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我不相信如果换了别人就能做的更好。
我觉得往好处说摸石头过河感觉有点象gradient descent, 因为当前的每一步都是根据眼前的(或者说脚跟前的)状态所决定,所以这是一种局部优化方法,缺乏全局性和长远的打算。
但是实际工作中即使能做到局部优化也是不错的,我对这三十年来是否能称之为做到了局部优化依然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