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俺觉得此话大谬了!
不过那帮穿马褂,戴着瓜皮帽,接一根假辫子祭孔的人群很喜欢这个调调。
想把孔子给气活过来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就要“被发左衽”了。)
另:百度结果供参考:
...
“华夷之辩”实际上是孔子时期的华夏民族主义。
华夷之辩讲得非常婉转,意思是说要分清楚华夏和蛮夷。
孔子认为,华夏国家要互相帮助,来抵抗蛮夷的入侵。孔子认为,华夏国家是先进的,不能被落后的蛮夷所蹂躏摧残,华夏国家的君主有义务来保护华夏文明。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保护华夏文明,以及华夏国家的居民不被蛮夷侵犯杀戮,是最大的“仁”。
孔子的“华夷之辩”,对后世儒家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保护了先进的文明,使得华夏文明得意延续。
...
俺觉得此话大谬了!
不过那帮穿马褂,戴着瓜皮帽,接一根假辫子祭孔的人群很喜欢这个调调。
那帮怪人,不是祭孔,实是气孔,
想把孔子给气活过来...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说,没有管仲,我们就要“被发左衽”了。)
另:百度结果供参考:
...
“华夷之辩”实际上是孔子时期的华夏民族主义。
华夷之辩讲得非常婉转,意思是说要分清楚华夏和蛮夷。
孔子认为,华夏国家要互相帮助,来抵抗蛮夷的入侵。孔子认为,华夏国家是先进的,不能被落后的蛮夷所蹂躏摧残,华夏国家的君主有义务来保护华夏文明。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保护华夏文明,以及华夏国家的居民不被蛮夷侵犯杀戮,是最大的“仁”。
孔子的“华夷之辩”,对后世儒家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保护了先进的文明,使得华夏文明得意延续。
...
怎么看都像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现状啊?把宋朝的这些问题放到今天,基本都能对上号。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宋联蒙灭金和联金灭辽没有可比性。在我看来,宋辽结好百年,徽宗君臣背盟联金灭辽,纯属脑残行为。
相反,南宋与金百年世仇,金国与南宋君臣、百姓既有国仇更有家恨,与金国联盟根本不具备可行性,从朝堂到民间,都不会答应。隋末皇泰主的大臣元文都企图与仇敌李密和好,立刻就被仇视李密的王世充部杀死。
从金国的角度看,金国屡次败于蒙古,不但不联合南宋,反而丧心病狂的企图失于蒙古,收于南宋,想通过伐宋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种形势下,南宋又怎么可能拿热脸贴金国的冷屁股。
宋金的根本对立关系,蒙古都看的清清楚楚,所以成吉思汗遗嘱制订了借宋路灭金的计划: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十
这些大字不识的泥腿子们,在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5月份,被黄河在白茅堤(今河南兰考)决口的洪水,给洗了个澡。次年5月天降大雨20来天,黄河水暴涨,平地水深超过2丈,黄河相续多处决口,导致河南和山东的两岸人民,尽作鱼鳖。
洪水之后,就是大旱,大旱之后,就是瘟疫。因为政府财政的收入80%来源于山东地方的盐场,于是在至正11年(公元1351年)丞相脱脱决定修河,让黄河回到故道。
可是各地强征来的15万民工,大部分是这7年给害得家破人亡,而政府的救济不是很到位。被强征为民工之后,待遇很低,在加上监督官吏们中间打斧头,已经是愤怒和怨恨此起彼伏。而当年因为元朝政府靠印钞票来解决问题,发行的至正宝钞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用宝钞10锭,应该值5万文铜钱,却在大都(今北京)买不到1斗米,害得大家开始用物物交易来做贸易。
这个时候,反正要靠儒家的读书人是没有什么指望,那些民间宗教的组织者们,例如韩山童、刘福通、和彭萤玉等等没有读过太多圣贤书的人们,就唤起红巾千百万了。
当然这些泥腿子们,如果没有真正读明白书的读书人的引导,也很可能会把一腔热血去做事倍功半的蠢事,比如说清朝末期出现的义和团之类。但是当泥腿子们,在清楚的民族主义的影响下,其巨大的能量就贴现出来了。
而这些唤起农民千百万的有识之士,比如说当年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澎湃、阮啸仙、毛泽东等等,唤起的农民,那就成了中国现代革命中民族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后来在朝鲜的美军名帅麦克阿瑟听到中国军队可能会参战的情报,曾经嗤之以鼻,农民军队?结果就是这些泥腿子们打得这位西点名将丢盔卸甲。
其实回顾当年北宋被金兵入侵的历史,俺的感受是基本上是中国在1930-40年代,日本侵华历史的回放。金兵未至,就嚷嚷着要和谈和投降的大多是庙堂之高位的官僚,见了金兵就望风披靡的是北宋的政府正规军,而真正和金兵打个你死我活的,反而是各地的屁民和小老百姓。就是说其实在小民中间的朴素民族主义从来就存在,只不过没有被有效地开发出来而已。
俺个人的观点是,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之成功,和民族复兴之初见端倪,主要依赖于知识分子阶层的民族主义之兴起,和这些具有民族主义气节的知识分子,走了和劳苦大众相结合,对普通人民进行了思想启蒙运动的群众路线,就将这种朴素民族主义引发了出来。
而传统的中国儒家思想,虽然有孟子的民本意识,但在政府管理上,是鼓励和民众脱节的依赖于受教育阶层的精英意识。这个文官体系,在排除了普通屁民对社会政治的参与之后,一方面鄙视和压抑他们认为“钱就是大爷”的商人阶层,另一方面讨厌和不屑他们认为“枪就是大爷”的军人阶层。
当然在具体政治实践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笔杆子和支票本同样少不了。大部分儒家人士,比如说清朝大儒曾国藩,完全不会拒绝运用金钱和暴力,来平定太平军,从而开创了最后北洋军阀四处割据的局面。但是在儒家思想的理想中,他们期望的是一个天意所属的王权出现,可以让他们对这个权力进行政治依附,完全由儒家的文官们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是像曾国藩那样,靠自己形成的权力来源,来解决问题。
因此对北宋,在经济、文化、艺术、哲学、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了中国历史最灿烂的高峰,却也是中国文明被野蛮民族征服的时候,世界上不少的汉学家都试图为此找出答案。
而大部分人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中国文官管理体系中,并没有一个对武功这个暴力功能,对建立和保卫国家,稳定社会的正常运行的贡献,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传统文化上,中国文明的成熟,表现在对和平的肯定,正如许多西方的学者,对中国明朝永乐年间,所拥有的强大海军力量,没有用来征服和殖民世界,充满了敬意。要是换成人家西方人,早就杀得全世界各地人种灭绝,文明覆灭了。
这种对以暴易暴的反感,确实是一种高尚的文明,可是在人类世界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盲目的以文治作为唯一的答案,而厌恶武攻,简单地以文化主义来淡化民族分别,作为受到教育的民族精英的知识阶层,就在保家卫民的成绩单上,交了一个不及格的答案。
虽然今天俺们可以回过头来看历史,因为中华文明的先进性,在历史上不断的通过汉化附近的周边民族,而达到了中华民族融合和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民族的结果。俺们也可以看到历史上,当汉化后的契丹族人耶律楚材,对蒙古大汗窝阔台的影响,而挽救了汴梁过百万人口被蒙古大军屠城的结果。
但俺们也要明白,这种中期开始的异族汉化,并不能抹杀在前期,外来征服者对普通民众的大批屠杀。例如在金兵攻宋的初期,除了掳掠河北和河东(今山西)的壮丁充实自己的军力之外,大批的农民被掳夺作为奴隶,被押解到北边,用作女真人和党项人,以及其他游牧民族,交换马匹的货物。有时候,当捉的人太多,又不想花费粮食来喂他们,曾有数千人一次的“人货”被坑杀。这样的屠城故事,在后来的蒙元、满清和日本入侵中,又多次出现。
当然提起这些旧事情,并不是要号召大汉族沙文主义,对今天的少数民族作清算,因为俺们今天的所谓汉人,不少人就是这些汉化的蛮夷的后代。但是了解这些历史,才可以让今天的中国人明白,没有一个健康的民族主义,当然这个民族主义不是大汉族主义,也不是地方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国族主义,是今天中国人必须建立的新文明的基础之一。
在当今的中国知识界上,看到民族主义被不少所谓有志之士,当成洪水猛兽一般攻击,张口闭口世界主义和人类普世价值,却没有想到,不是因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在1949年为俺们屁民抵御了外敌,中国今天不一定会比伊拉克好多少。
韩那次北伐,其实是没有啥意义。就算和金国有仇,坐上观虎应该是个好的选择。而且在关中,应该可以支持西夏。南宋显然和北宋一样,没有国际视野。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继续听课,继续挖宝。
1217年,被蒙古逼迫迁都开封的金宣宗,听取了权臣术虎高琪的建议,大举伐宋,意图用南宋的土地来弥补在北方的损失。
战争从 1217 年 4 月开打,大致在 1219 年底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但从此之后宋金完全撕破面皮,所有的和议作废,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直到宋蒙联军攻克蔡州灭亡金国。
我说这些不是和蛙大抬杠,而是说宋金的世仇已经让双方没有任何合作的可能,即使有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有【国际视野】,主张宋金联盟,也会被朝野舆论赶下台,根本不可能实现。我们在谈论古人的时候,也要为古人设身处地想想,我们这些事后诸葛亮的主张,是否能在当时的环境下实现。
就说宋高宗本人,父兄被俘受虐,母亲被完颜宗贤霸占,元配邢氏被俘北上生死不知,独子夭折在逃亡路上,高宗在扬州受金兵惊吓阳痿而断子绝孙。宋高宗一心求和固然可恨,但要说宋高宗不痛恨金国更不可能。
不然的话,他就不会在岳飞和张俊两军局面很好的时候,就强迫收兵了。宋朝有一个颇大的谣言困扰,就是赵匡胤其实是被兄弟赵匡义给害死的。而金太宗被传说,长相几乎和赵匡胤一样,这个在信奉道教的当时社会,有很大影响。
这也是为啥当北宋官僚和金人合作,将赵匡义后代一网打尽,除了不在京城的赵构,和贾太后(?不知记忆对不对),基本全部北上。所以后来赵构儿子死了之后,过继儿子的时候,朝廷里是公开讨论,找到赵匡胤的后代来还这个债。
另外赵构的儿子不是死于逃亡期间。到了杭州之后,曾经有一次兵变,把赵构软禁,把他的儿子推出来。应该是病死的(肝病?)。
总的感觉,喊国仇家恨的是除了岳飞这种,和清议派人士,宋朝皇帝除了宋孝宗(就是赵匡胤的后人)之外,对这个东西不是太看重。老韩就被人家一锤子砸死。
所谓的唯物史观,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必须比前者先进。蒙元实在是拿不出手,只好全力抹黑宋朝。
从宋朝的灭亡来看.宋朝对天下的治理是最混乱的.最松散的.似乎是无为而治.她的繁荣是全靠民间的力量.
留在京城的是孟太后,哲宗的废后,既然被离婚了,就不算赵家的人了,所以才没有北上。
宋高宗的独子先是有病,但在病中被落地的铜盆产生的声音吓死了,是不是在逃亡路上还得查一下。
高宗一味求和,不提国仇家恨是自然的,是为了保住皇位,敢提的不死也得滚蛋,但不等于南宋君臣不恨金国。南宋皇帝的世系似乎与主贴无关,没必要讨论。南宋皇室有个特点就是皇帝经常自愿或者被迫内禅,而宰辅的权利都很大,在宋金世仇的环境下,哪个皇帝有“国际视野”,我估计他就得被赶下台,改当太上皇。
再退一步说,面对气势汹汹的蒙古,应该是金国更需要有“国际视野”,而不是南宋。金国的丧心病狂,让任何敢于建议联合金国的南宋人都不敢张口。类似的例子也许是伊藤博文遇刺之后,反对吞并朝鲜的日本人集体失声。
金宣宗的南征怎么看都不能成功,像他这样打不过强敌,向另一侧的弱敌伸手的,多少有点像欧洲的民族大迁徙,东哥特人打不过匈人扭头去打西哥特人---,仿佛多米诺骨牌。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只有金国伐宋这一例(我的不完全统计),其中除了术虎高琪企图利用军功夺权的个人野心之外,我能想到的原因有二,却都经不起推敲。
1 金国认为南宋软弱可欺。这个理由很荒唐,金国对南宋的战争历来占的便宜不多,即使在金兀术搜山检海的军事鼎盛时期,金军仍然在黄天荡吃了大亏。老韩北伐失败,金世宗也没得理不让人,见好就收了。可见金国对南宋没有军事优势,即使有也少得有限。金宣宗时代,国土日削,士气低落,军事实力下降还敢招惹南宋,真是寿星老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2 金国认为有西辽的成功案例可以学习。辽国宗室耶律大石远渡大漠,在中亚打开局面还立国百年,并一直与金国为敌,这大概让金国很受启发,认为北方领土丢了没关系,从南边能找回来,金宣宗大概认为自己就是耶律大石了。但这个想法同样牵强,我大致数了一下,类似西辽的成功案例,在中国的有5例(外国就多了,特别在民族大迁徙时代)。分别是慕容吐谷浑在青海立国,赫连勃勃在陕北立国,耶律大石在中亚称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固始汗入藏(经过多代努力成功的不算,否则就太多了,而且世系混乱还有争议,例如回鹘人在中亚建立卡啦汗国、在甘肃建立甘州回鹘、拓跋鲜卑建立西夏等等)。但他们要么是游牧民族(除了郑成功),要么是海盗出身(也只有郑成功不是游牧民族),有很强的机动性,说跑就跑,跑的还很快。而且最好跑到仇敌远方,让仇敌碰不到,例如西辽和金国隔着大漠和蒙古,吐谷浑和前燕隔着一大堆国家。
而宣宗时代的金国已经不再是游牧国家,而是汉化很深的中原式王朝,丧失了机动性,跑起来拖家带口的。即使灭了南宋,在杭州定都,蒙古人也会闻着味追过来,还是个死。除非金国君臣带着一群死忠分子,乘船逃到日本、东南亚立国。总之金国无法学西辽,硬要刻舟求剑,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我只能说金国伐宋是丧心病狂,自取灭亡,南宋想跟他联盟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