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看龍先生的文章 思考平民的歷史 -- 墨田夏

共:💬139 🌺831 🌵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花!支持一下楼主,同一本书,各取所需吧,你我

感兴趣的是多知道几个普通人在那个年代的故事,这里多数的批评者感兴趣的是找到了批判的对象和素材。

貌似区别在于,你我觉得大视角与小视角(哪怕是小女人视角或妇人之仁的视角)可以并存,而他们似乎觉得不能,所以他们总要搞个是非出来。

家园 还得补充一句,龙书的一些涉及TG作战的事实肯定有

错误。但这么多批评者较劲主要不是因为这个,而是龙应台的一些历史议论让他们不舒服,就拿这个说事。龙当然也不是个科班的历史学家。但这不意味着她采访来的那些故事没意义。河里许多人写访来的故事,又有几个是科班出身。

我对平民故事感兴趣,无论是王外马甲的,还是龙应台的,无论是讲得很好的,还是差一点的。

家园 改革开放前,共产党从来不忽视万骨和普罗大众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他们都只是普通一兵。

忽视万骨和普罗大众的反而是龙应台的先辈们,以高戈里的文章作证:

国共两军抗战英雄之比较

中共抗战英模“六大平民本色”——再论国共抗战英雄之比较

国民党军抗战英雄缘何少有士兵——三论国共抗战英雄之比较

家园 其实,共产党官方出版的许多书籍中都有普罗大众的身影

下面是我读《十里店—一个中国农村的群众运动》的读书笔记的一部分,可见一斑:

土改中如何划阶级?

——以《十里店—一个中国农村的群众运动》为例

【十里店在河北武安县。此文中提到的土改是一次土改后的复查,也就是二次土改,发生于1948年。另,在后文中,仅【】中的内容为摘录者添加或评述】

P57

划阶级的过程……是“自报公议,三榜定案”。各人先在小会上自报家庭经济生活情况,由大家按规定的条件评议是什么阶级成分;然后张榜公布,让全村的人都知道;张榜以后大家再讨论,把大家同意的、不同意的都写出来,再出第二榜。大家对第二榜再提意见,绝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就定下来,出第三榜。三榜后有人还不同意,还可以提到人民法庭去裁决。

“【上级下派的】工作队无权为任何人定阶级成分。工作队是来这里帮助你们定成分的。工作队的任务只是把灯拨亮,使大家更加心明眼亮。”

P64-P65【下面一段极为重要】

这一结论是根据划分成分的基本原则作出的,即根据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剥削他人劳动来定成分,而不是根据家庭生活水平来衡量。李连喜娘和李力滋【李连喜是个有病的年轻人,他娘是寡妇、这次代他开会,他们家是另一家老中农,他们家和李力滋家都是土地和工具较多,但缺劳力】都从互助组雇工并按规定付工资。这样,中农雇主的结余就不多了。实际上,雇工的生活水平往往比雇主要高。尽管如此,李连喜和李力滋毫无疑问是中农,因为他们比村里大多数人拥有较多的土地和农具。【想想网上那些用勤劳致富或者地主比雇工吃得差的例子来攻击土改的言论吧】

P69

这次划阶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确立了这样一个原则,即人们不会仅仅因为富裕了而被划到敌对阶级中去。只要不剥削他人,发家致富不受任何限制。

P58-P60【下面是一个自报中农但被划为贫农的例子】

……傅立荣……开始自报:

“前年,我有八亩一分地。去年春天,农会又给我补了一亩五分地。这样,我现在一共有九亩六分地。没有牲口,只有一把锄、一把锹和一把镢头,没有犁、耧之类的大农具。我的种子够用,但肥料只够上三、四亩地。

“我家三口人,只有我一个劳力。打下的粮食不够吃,就给别人打短工。

“我有四间房子。”这不是说有四个单间,实际上是两间房,每间房子只要有一根房梁就算两间房。

“我的地定的产量是七石多,实打三石多谷子,一石多玉米,总共四石七斗多粗粮。

“我自己估计不算贫农。我的地不能说是太少。尽管打的粮食不够全家吃,我可以在外面帮工换吃的。我老婆会纺棉花织布,她和我闺女都会做衣裳。因此,吃穿都不算困难。

傅立荣停了一下又说:“算个中农户吧。”

“大家看算个啥成分?” 【工作队成员】耿西问道。

【当地农民组成的】各个酝酿小组又各自凑到一起小声议论起来。最后,一个小组的发言人站起来说:“我们认为他是贫农。尽管他的地不少,但产量很低。尽管他有四间房,但非常小,在里面扭不转身。”

另一个发言人站起来说:“我们也认为他是贫农。因为他还要靠打短工来养家。他也没有牲口。”

又有人说:“他只是在最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才翻身的。”

妇女们交头接耳议论了好久,才站出来一个说:“他的确是贫农。他老婆是个半残废的,妮子还很小,不支多大事。就他一个是正经劳力。”

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说:“他说的不真诚,他自报的完全是贫农的情形,对吧?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把自己划成中农呢?他应当直截了当地讲自己是个贫农。”

就此,耿西问傅立荣:“假如你不到外边找活干,够吃吗?”

“当然不够。”傅答道。

“既然如此,”耿西说,“这里每个人看来都认为你是贫农,你的意见呢?”

“我没什么说的,”傅答道。显然,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贫农,但又怕直截了当地讲出来,好象是为了要求给他补窟窿似的。

“还有人要说的吗?”主持会议的人问。

“没有,没什么了,”屋里各方响起回答,“他是贫农。”

P60-P62【下面这个例子跟上面有点类似,我就不摘录详情了,但里面一些话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活动】

“……五月间我买了头小毛驴,七月间把它卖了,换了头大毛驴。我从银行借了三块钱(当时是冀南银行的钞票,票面是三万元,后来折合人民币三元。——译注),靠贩卖碗盆挣的钱还了。

……另一个人插话说:“他花五块钱买了一头小毛驴,又在七月间以七块钱卖掉了,后来他花十三块钱买的驴就大多了。他现在还为这头驴欠着债……”【此人原是贫农,第一次土改后逐渐发家,自认是新中农。可是,大家讨论后认为他的家发的还不够,最后结论是他目前还是贫农,但夏粮丰收后就是中农了。】

【在此讨论过程中】有段时间,寨上的妇女会主任兼村妇女会副主任王香【十里店村实际分为两部分——寨上和下街】,似乎自命为所有妇女的发言人来讲话。结果,其他妇女变得越来越消极。当耿西发觉了这种情况时,他和蔼地笑着说:妇女们自己会讲话,无需任何人代表她们。【是不是挺值得深思?】

P63-P64【下面这个例子是第一次土改前的中农,这次仍为中农】

……李力滋……说:“我有十二亩半地和一头驴,还有各种小农具(锄、镬和锹),但是除了一把犁外,没有任何大农具。另外,还有我孙子的七亩地。我们俩一起过了十年了。全家要养老俩口——我老伴和我,还有小三口——我孙女,孙子和他媳妇。”孙子只有十三岁,媳妇比他大两岁。

“我没负什么债,但我老伴生病得花钱抓药,我的地的常年产量平均每亩一石。这些地全是八路军来以前买的。

“我们分过一次家,后来又合在一起了。分开过的时候,我儿子是中农,我是贫农。因此,现在我也搞不清到底应当算什么成分了。既然我们五口现在住在一起,可能我应当算是中农吧……

……五口人有十九亩半地,当然算是多的了。按当地标准,产量也是高的。另外,这些土地是在民主改革以前就有的了。这样,李力滋被定为老中农。

P65-P66【上文提到的村妇女会副主任王香自报为贫农,但大家不同意】

……王香年轻时给人家当童养媳,受了不少苦。当一个女孩子从小被许配给人,送到她未来丈夫家住时,她常常被当作奴隶看待。

后来,王香翻了身,并被选为十里店妇女会主任。尽管如此,她还是觉得自己的地位不稳……如果失去了贫农的身份的话,她还能保持在妇女会里的地位吗?她不知道。当她站起来自报时,信心就不如平时那么足了,但她照旧叉开两只裹着的小脚,语气坚决地说:“八路军来以前,我啥也没有。后来我翻了身。现在,我有五亩九分地,常年产量六石二斗。我没有牲口,没有自己的房,也不欠债。我想我是个下中农。”

王香采取了这样一种折衷的办法,既不好意思把自己叫作贫农,又不愿承认自己是中农。工作队员耿西对她解释说,这次划阶级中没有下中农这一成分,她得定下到底是中农,还是贫农。王香稍稍迟疑之后,大胆地说,她是贫农。

……一个小组的发言人起身说:“王香的一个侄女是寡妇,她种不了所有的地,就给了王香三亩。她没要任何报酬,只是偶尔去王香家吃顿饭。”

另一个人说:“王香有的够多的了。实际上,她的粮食根本吃不完。她儿子当兵,地都由别人代耕,又有人替她挑水,村里还供给她烧柴。”【王香是军属,可以看出基层政府对军属的照顾。不过,这次土改复查明确公布说不能偏袒军属或烈属。】

再一个小组的发言人是个和事佬,他说:“她现在收的粮食确实不少。但如果她儿子结了婚,那就太少了。所以,如果我们把两口算成三口的话,她的粮食又不够了。此外,她也没有牲口。总的来说,我们组认为她是贫农。”

但是耿西说,“划成分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我们不能把两口算成三口;一口就是一口,既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因此我们只能把她当兵的儿子算一口。但我们也要把他算成一个劳力,因为他要回来的。至于代耕,不能算作给她划成分的依据。她没有牲口,这并不能决定她是不是中农。当然,如果中农有窟窿的话,也要给补上。”

……最后,她同意被划为新中农。

P67【下面提到了共产党带来的经济革新,再加上上文中的冀南银行贷款,这些经济革新在现代人看来比较初级,但却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好处,这说明了旧有的农村封建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进行土改。】

【一个老中农】傅为山说,“但我的日子确实是在八路军来了之后才好起来的。他们让我们种棉花,我就种了,这以后,我有钱买了一头毛驴。”

……共产党带来的革新,如种棉花、纺织、互助组、合作社贷款,以至对地主和富农的限制,使几乎所有的中农都从中得到好处。……

P67-P68【中农和贫农之间的矛盾】

【文中提到,在第一次土改中,许多中农利用土改中的错误获得了过多的好处。】在那些经过工作队辅导的积极分子的鼓动下,贫农敢于起来通中农争辩,并坚持他们上午作的决定。因此,傅为山和其他中农为彼此定为贫农而作的努力失败了。但在下午的会议上,傅为山和他的伙伴们又作了一次新的尝试。这次他们的企图是,使尽可能多的人划为中农。显然,他们忖度着:在运动后期,会请中农献出土地来填贫农的窟窿。他们认定,被划的中农越多,分摊在每个中农身上的负担就越小。

P68-P【当天的最后结果】

最后,工作队的肖航一字一顿地宣读了寨上第一次划阶级的结果:

P80地主后代被选入贫农团

P88在批评党员干部的错误行为时,同时要防范反党宗派主义的活动。

P107名言

通宝推:直到永远,桥上,
家园 因此,我的结论是

龙应台的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充分暴露了她的无知本性。

家园 我只对真实的平民故事感兴趣
家园 是你自己在忘记,而不是共产党在忘记

至少在我讀書的日子里 歷史就是XXX在那裡開了什麽會議 作出了什麽決定,樹立了什麽意義 某年某月某日在那裡消滅了多少敵人 如此之類

请问,你知道狼牙山五壮士吗?知道张思德吗?知道刘胡兰吗?知道董存瑞吗?知道邱少云吗?知道黄继光吗?知道雷锋吗?知道……

我打赌你都知道,但是,你为什么在写此文时不知道!

还是高戈里说的好

国民党军队抗战,阵亡以士兵居多,但“不分等级”的青天白日勋章却99%都授给文武官员了,其中将军及省部级以上官员又占了82.9%。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在各阶层分布的数量与阵亡者在各阶层分布的数量,呈反向金字塔状。面对这样一个战争背谬,人们不能不探究其深层的社会原因,特别是在中国根深蒂固几千年的等级秩序和等级观念。

相比之下,中国共产党宣传的抗战英雄,多为普通农民、工人、士兵,以及基层干部。在儿童团员中,有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的“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在农民群众中,有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在乡村民兵中,有山东海阳县赵疃乡文山后村的“地雷大王”于化虎、河北曲阳县尖地角村的“太行勇士”李殿冰,还有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地道战的创造者和组织者张森林;在工人群众中,涌现了唐山开滦煤矿矿工特务大队大队长节振国;在普通士兵中,有“爆破大王”马立训,有“狼牙山五壮士”;在基层连队,有刘老庄连、马定夫连;在基层指挥员中,有港九大队短枪队神枪手刘黑仔,有电影《平原游击队》主人公李向阳的原型包森;在游击区,有津浦线上的“铁道游击队”、白洋淀里的“雁翎队”;还有掩护群众突围马石山的王殿元十烈士、东北抗联妇女团“八女投江”、“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等等。特别是建国之初30年,这些平民抗战英雄的名声远远大于许多著名的抗战将领。

通宝推:雪君,小楼,匿名:1
家园 你忘了忆苦思甜了?
家园 算無意 也不是無意

你知道狼牙山五壮士吗?知道张思德吗?知道刘胡兰吗?知道董存瑞吗?知道邱少云吗?知道黄继光吗?知道雷锋吗?知道……

==========================================================

知道 但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歷史都不考 而且這些人物都不是來自于歷史書 是語文書 還有露天電影院的老電影。。。。。

同時你也應該知道 國軍那邊被有意河蟹了 我知道謝晉元居然是在一本武打小說裏面 看一本家庭之友的雜誌才知道戴安瀾和遠征軍 臺兒莊倒是在看電影之前知道 那怕是托李先生之福吧

你也回想下 當年的歷史書 歷史考試不就是我說的那些嗎???

河里的朋友一起回憶下 當年歷史書里有多少平民的視角??

家园 不考就不了解,表明是你自己对历史不感兴趣

其实,你跟我的大多数同学都一样,他们也都是不考的部分就不去了解。这种事情不应该被指责,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可是,如果再去指责编书的人乃至政府导致自己对历史了解不多,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不对了。

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因此,我知道的远比你多,包括国共两方以及平民的。

家园 我們那時候 早沒有忆苦思甜了

我是76年的 蘿蔔兄 不是我自夸 高戈里寫的那一串名字里 我都算知道多的呢。我們上初中 就遇上8*8 後來出了好多事 後面的人只看歷史書 只怕知道的更少。再過幾年 只怕後面的人 連 魯迅 劉和珍君 誰是最可愛的人 巍巍 都不知道是誰了

家园 我是1980年出生的。

我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有的人对历史感兴趣,有的人不对历史感兴趣,这非常正常,可是,如果去指责编书的人乃至政府导致自己对历史了解不多,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不对了。

家园 雖然確實不專業

你這話 有道理 也沒道理 我估計大家年齡差不了多少 那個年代 可不是現在 沒有網絡 沒地翻牆去啊

那時我們就在一個四川的軍工小城市里 你去那裡找什麽書來瞭解 政府不太情願讓你知道的故事呢。

我當年從一本知音風格的家庭雜誌里 知道遠征軍的故事 全班都以為我在吹牛

家园 我也是出生长大于偏僻小城的

我直到上大学时(1997年)才第一次碰到了电脑,大学读了两三年后网络才开始兴起。可是,在上大学之前,我就已经搜罗到了成堆的历史书籍。这就是兴趣的不同所造成的你我之间的差异——我相信,在你的兴趣方面,我肯定不如你。

家园 我是82的。

我那时候也没有忆苦思甜了。但是龙的这种视角的回忆文章并不是没有。还是看是不是去搜集。

另外我不是萝卜丝兄,你回帖太快,认错人了。

祝早上心情愉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