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对老萨第二张照片的解读 -- 黄河故人
饭塚朝吾是大佐,被打死后上了美国报纸;
日野武雄是少将,被打死后上了伪满报纸;
服部晓太郎是是中将,被打死后连关东军司令都被日军自己瞒过了
专找那种金融高管!
又练枪法又练观察力!
当年俺家的炮手就是用“水连珠”和轻机枪准备的。
怪不得那边要等
感谢黄河故人兄的热心考证,这样的帖子,不补没人性啊。
说到东北抗战中的“炮手”,实际上,从我看到的抗联资料中,颇有不少烈士在牺牲的时候是手持双枪的。使用武器多为驳壳枪。想来,大镜面驳壳枪号称20响,双枪连发就是两挺小机枪的火力阿。再加上抗联和义勇军多有神枪手,这个威力在近战中多可独当一面。可惜,日军这种情况下,不是用炮炸就使用掷弹筒,甚至还有出动飞机的(打王凤阁的参谋长就用了飞机,打赵尚志甚至出动过炮舰!),在重武器面前,可惜了我们的神枪手。这个问题黄河兄也写过文章,提到东北的绿林双枪玩不好,报号都不好意思到双字 -- 不知道王家烈要是到了东北报号“双枪将”会是怎样一个局面。
关于战斗的考证,我给您多一点资料,实际上这是一批照片而不是单独一张。我多放几张上来。 日军攻占龙岗隘口之后,从画面上看日军多为骑兵。 事实上,照片的说明提到,参战日军是日军的骑兵第十三联队,这是日军老牌的骑兵部队了,后来在后套和傅作义的骑兵部队曾经多年殊死交战 日军这次“东边道讨伐作战”中炮毁的磐石城南门
-- 由此,龙岗隘口之战,我推测是1932年农历八月中旬宋国荣部攻打磐石县城时,日军以骑兵快速部队增援磐石后追击宋部时发生的后卫战。宋国荣从磐石撤退在农历八月十四日,可能已经进了公历十月。宋国荣部原为正规军,所以阵亡将士的服装也较为整齐。
宋国荣,吉林省伊通县人,东北讲武堂第八期毕业,九一八事变前任东北军第二十三旅六六五团一营营长,辖4个连,共600余人。1932年6月起事反日,曾攻克双阳县城,1935年战败后退往北平。
至于搜身,我家河北老乡回忆当地日军扫荡,和八路军交战时,对于八路军官兵尸体都会用刺刀挑开棉衣和腰带,一来判断人是否真的死了,二来检查是不是身上还有武器。这张照片或许也是这种情况。
另外,我那篇文章提到的“太平哨之战”,也有进展。找到一张当时日军展示缴获物资的照片,其中有一面旗帜,上书“黄沙会”。据查,这是个发源于山东的教门,有的部众抗日,有的投日,情况复杂。由于闯关东的山东人很多,莫非是他们带来的一个分舵,参加了抵抗力量?
请注意“黄沙会”的旗帜
最后,为了表达对您的感谢,增加一张照片 -- 中国抗日武装攻占后破坏的日本领事馆三道沟分馆。
据资料记载,1933年7月,杨靖宇曾在三道沟袭击日伪军一部,是不是就是此战?由于东北有太多的三道沟,还没法确定,不过可以算是一条线索吧。
[完]
九曲黄河万里坑,浪淘风簸自不马。 如今直上西河去,同到铁手织女家
抗联机枪喜欢用捷克式,这个来源没问题,伪军多用捷克式,日军多用歪把子。抗联对缴获的歪把子颇不喜欢。
前面提到小孤山十二烈士,或可有所注解。里面提到有一挺机枪两次更换枪管,那捷克的可能性很大,绝不会是歪把子;在那种寒冷的天气还换了两次枪管,可见射击猛烈;敌人又多是爆头击毙,可见机枪主要做压制射击所用。
捷克最大的缺点,就是弹匣装子弹太少,只有20发;一支大镜面匣子也是20发。一百米及以内的战斗,两支驳壳枪,一挺捷克式,我想大家都会做出最合理的选择的。
还有,我觉得一个不对劲的地方是画面右侧的日本兵枪好像短一点。要是骑兵,或可解释,也许是我的错觉。
还有,注解还没完呢。
“歪把子”机枪那个“独具特色”的弹斗,子弹刷着油往里上,还要经常卡壳... 虽然一次能装三十发,但实际上打起来基本上就是五发一停...
“捷克”式机枪无论威力还是准确度都比长苗匣子要高一个数量级... 即便是百米以内战斗,要我肯定还是要选“捷克”式...
像“炮头”那样甩匣子打飞雀,虽然潇洒,却不是人人都能轻易做得到... 一杆“捷克造”,两百米之内指哪打哪不是什么难事;训练有素的射手,打三四百米都没问题...
我有点明白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为什么死啦死啦要迷龙练短点了。
第二张图中的鬼子照片太象地道战中的鬼子了
献花
读"英雄本色"诸坑之感
西河浪没几坑留
英雄豪情再回首
兴衰荣辱存青史
热血丹心再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