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初论理想、现实与利益 -- 葡萄
嘎嘎
顺便说一句我刚才被游戏给shock了,居然可以杀人质,呃……
择始终拷问心灵。
痛苦的智慧之源
学习学习再学习
总是有一些人会不明白,何必非要说的明白。本来就是让明白的人明白。
另外,还有一句话,对成年人不用讲理论,懂的,不爱听,不懂的,听不懂。
其实人人都听自己想听的,都看自己想看的,也只能听到自己能听到的,看到自己能看到的。
所以,讲你自己能讲到的吧~~
看不明白!
不过,花了再说。
保存下来看!
小弟正在选房,没想到3个月涨了20%,现在头痛中,看了这贴就更头痛了
做自己看得明白的事情。
买房子,如果自己住,能负担的起的,那就买好了,未来涨还是跌对你影响不大。涨了,你高兴但你也不能卖,因为别的房子也涨,你还得有地方住不是?跌了你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住。
二,观察——测不准
上一节:悖论——诺斯悖论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37954
不确定性原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51569.htm
又名“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英文"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 h/2π (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最近被朋友在两个问题上开涮。一个就是,我对很对经济问题的判定,朋友把我看作反向指标。比如我看坏股票趋势,他们就看涨,我看好地产上涨他们就看跌。另一个是,每当我说自己中了什么新股感慨自己的太穷时候。他有朋友说,每次看到你说类似话题的时候,说他总有想革命的冲动。原因不是什么我中了某新股,而是我说尽管这个新股从市盈率角度没有任何投资价值,但是我说我知道点他们的股权结构,因此我认为这个已经让很多人瞠目结舌的市盈率至少还会翻番。并且我直接引起他革命论感慨的原话是:我一般只在看完所有对手底牌后再赌博。
昨天的新闻里说,欧洲暂停实行公允会计标准。这个标准,试图使银行与保险公司在会计报表里更即使与准确的反映上市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欧盟暂停的理由很现实,这样做会因为银行与保险公司不可避免的减记而造成股市下跌并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的潜在不稳定性。之前几个月,美国已经明确拒绝该标准在美国适用。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个公允标准,不仅美国而且包括欧洲都积极的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推行。当然,中国是有保留欣然接受的国家之一。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前不久一次闲聊中引起的小冲突。起因是,我人为今年我们财政刺激政策我们政府赤字的预算使我们累计赤字达到GDP39%水平,这个是我们近15年后重新超过政府赤字安全标准线。可惜,我当时的反问是这样。制定这个标准线的是以美国和主要以欧盟国家为利益代表的IMF。而制定这个标准的美国及欧盟主要国家,都从来没有在他们划定这个安全线后达到过这个所谓的按标准。如果把这个话题扩展至我们今天在热议的每一个经济话题,或者准确的说每一个针对中国批评的经济话题,都有这样类似的现象存在。即,批评者划了一条他们自己从未实现过的标准来评价中国和中国经济,乃至和中国利益有关的所有话题。这些话题包括,汇率、新能源和所谓的碳排放。
文字写到这里,我插一个笑题目:情结。
情结:
http://baike.baidu.com/view/68948.htm?fr=ala0
情结是一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一群重要的无意识组合,或是一种藏在一个人神秘的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每个心理学理论对于情结的详细定义不同,但不论是弗洛依德体系还是荣格体系的理论都公认情结是非常重要的。情结是探索心理的一种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论工具。旧称情意结或情意综。
结合刚才的文字,我想要表达的是,西方式的思维中那种无处不在的上帝情结,通过其政治、经济还有文化等等方面的强势,实际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包含在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本身的。而我在本小节想表达的意思之一就是,我们的言之所及之客观,即使不是潜意识中的主观,也是客观上的主观。
在观察——测不准这个话题中,我想引申的不仅仅是从量子物理所成就的测不准定理与测不准现象所带来的所为的“大混乱”。而且,很早以前,古希腊哲人就已经证明过,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本小节,我想表达的意思实际是建立在这样的观点之上的,既我们在观察本身实际已经在影响到我们观察标的,不管我们在观察之后实际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会如此。你可以把这样的影响看作为实际中的舆论公议,可以看作是是社会支持率的调查,也可以看作是当某一政策出台我们所做的预期假设——例如现在热议中的通胀预期。这些都是我所言及的测不准的注脚。既,我们的观察本身会扭曲我们的观察标的的初衷,不管我们的观察结构是否实际会直接而具体的影响到我们观察的某事务自身。如果觉得难以理解,你不妨假设考试——考试被观察——考试答案可以能观察获知,然后么。
事实上,上面所描述的还仅仅是一种静态的,从理论中假设一个客观的观察视角所能产生的实际效果。事实上,作为这个现实世界中的一员,无论谁称为观察者,其本身的视角是难以实现我们对观察假定的那种客观要求的。并且,在观察的过程本身,是否将影响人的判断或对已有观点的再考察,最终你、我、他(她)在观察中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们终究会获得一些我们观察前所未知的什么,不管这样的未知是我们可以预期的还是不能够预期的。最终,我们的观察都会实际与我们观察前的预期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这个就是我说的测不准。
所以,当量子物理出现的那一瞬间,引起物理界大混乱惊呼的不是物理学本身,而是我们概念中的物理界中所及人等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他们自认为的——出现了他们不能容忍的不完美。这样的不完美,来自上帝情结。一种人自以为为万物之灵,众生之长的傲慢。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用这样隽永的语调描述孩子——他们在金鱼缸里有种不切实际的安全感——在大人的眼中。实际,这样的安全观何止只存在于我们的孩子中间。我们这些成年人,多数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当改变来临的时候。很多人的不安首先不是来自于,改变为什么会来。而在于,这样的改变让大家在金鱼缸里感到了不安。这个金鱼缸,是我们改革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是我们高速增长可持续的预期,是我们对政府执政能力近乎信仰某种执念。
一个基督教教徒在自己的个人空间里这样写道:
耶稣基督并不是我们投票表决救世主的最佳人选;他只是宣告自己对宇宙万物的主权。他有什么资格作这样的宣告呢?因为他是“三位一体”上帝中的一位。
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来说,信徒通过信本身获得接近上帝真滴。实际这样的信,本质是通过信仰来获得服务于自身的上帝的属性,哪怕那知识上帝神性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督教信徒只要存在信仰就会有所为“上帝情结”。
如果就这个话题展开类推,我们不妨把我们自身从内心相信的事务都看作一种信。而对于这种信的执念,本身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都将在潜意识中影响我们的观察与判断。所以,我们多数人当面临改变的时候,往往下意识的反映就是——改变是胡搞——然后我们来证明改变本身是胡搞。至于,改变是不是胡搞,那就要看证明者本身的信到底是什么了。而这样的信,并非来自于观察,而是来自于我们对理想的假定,我们对现实的假定和我们对利益的假定。
正如我常常在朋友的诘问里恼怒的说,我已经给过我做判断的前提假设,而你们为什么总要跳过假设与证明的过程直接就我的假设做你们的结论。说到这里,另一个朋友的话倒是点醒了我,你写的文字,从公开的那时候起就不属于你自己的了。由此延伸,当我说什么,不论我如何解释我的话,在别人的观察中我自己预设的本意已经称为他们预设中前提下的“我”的意思。从这样的角度说,观察——测不准其实是一种常态,一种对不完美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判断。这样的判断,终究会通过一些很多人都关心的现实问题或者利益问题,来回归标题——理想是什么、现实是什么还有利益是什么。
既然,在我眼中完美与客观自身是不存在的。那么我在这样世界里,如何认知。通常,我们在讨论中都会使用一种叫归谬的方法来驳斥自己所反对的。而对于中国话题,或者说实际我们这里多数人关心的中国利益(直白的讲就是参与这个话题观察这个话题的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归属)话题里,始终在论坛中经久不衰的议题实际都可以通过李约瑟难题来规范。这样的规范包含这我们对历史的神圣感,对现实世界中中国利益的期待,和在神圣感和期待值之中始终贯穿其中的利益与价值判断。
好的下一章小节就是——归谬,李约瑟难题。
这里用一个帖子来诠释上帝情结,虽然这只是某一类人的行为表现。实际这样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多实际存在于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所区别的只是表现方式与具体特征而已。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43268
另外给一个刚回复的帖子,帖子里有关描述,可以说是我观察或者思考悖论的一种出发点。这个算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好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43255
三,归谬——李约瑟难题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543353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