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父亲的空军生涯-总理逸事 -- 一直在看
那老飞一个飞行日下来得掉20多斤肉,2个飞行日下来就是40多斤肉没了,怎么补啊?
我75年至80年在包头附近的机场,当时当地的空勤灶标准是3元/人.天。而我当时听说,全军最高的伙食标准是潜艇灶(出勤状态),而空勤灶是不分出勤与否的。空勤灶还有一点特别的是:保证供应。即从膳食平衡、营养保证的角度保证食物品种的有效供应,而地勤灶就只保证标准,不保证供应。
具体说,冬季我们内蒙地区的地勤只能吃到土豆(少量)、白菜、猪肉、鸡蛋,4—6月份只能吃到猪肉、鸡蛋、粉条、腌萝卜(5月中旬开始可以吃到大蒜);而老飞们在飞行日都能每人一个铜制的碳火锅,够土豪吧。
空勤灶的项目细分我不清楚,通过地勤灶可以想象一下。地勤灶(1.01元/人.天)的食油定量是2.7斤/人.月,粮食定量是31斤/人.月(90%细粮(其中50%面粉,40%大米),10%粗粮(小米),小米(熬粥)不够吃,用面粉到地方上换小米),猪肉保证、鸡蛋保证,由于油多,肉蛋多,所以粮食吃不完,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蔬菜。
后勤灶是0.54元/人.天,粮食定量高于地勤灶,食油定量低于地勤灶,肉蛋较少,蔬菜就更是可想而之了。
据我哥说,步兵灶更够呛,饭都吃不饱,不是因为定量的原因,而是连队领导搞政绩的结果。
除了各种器械运动外,每天5000米跑是必须完成的(现在是否会有跑步机了)。
不是掉肉是流汗,据说能出3~4公斤的汗,当然介里流的汗不仅仅是水,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不仅仅是要补充水,还要吃好。
你是说“战斗机出一趟勤,体重要掉几公斤。”
“一趟勤”就是一个起落,平均一个飞行日3-4个起落,模糊算算就是十几公斤咯。
“不是掉肉是流汗”,那你以为“掉肉”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呢?
总算知道运十是咋回事聊
从各种书和网络上看饥荒面积很大,饿死人数也很多。但是经历过这场饥荒的祖父母辈对此完全没有感觉,父母出生于61年,我的外婆,61年生了大女儿,62年生了大儿子,以一年一个或两年一个的速度一气生了五个。外公是乡里的干部,将二姨妈送到太外公外婆那里,最小的舅舅送到亲戚家养了几年,理由也不是饥荒,而是家里孩子太多带不过来,而妈妈对小时候最初的回忆是有一天她做了值得夸奖的事,她的爷爷从客堂上高挂的装梅干菜的竹筒里夹了一块肉奖励她。父亲这边,61、63年父亲和姑妈分别出生。我的奶奶虽然抱怨爷爷离家在外工作,她赚工分很累。
身边的老人述说,给我的印象就是,那几年,吃得不好油水不多,有时还会饿肚子,但是没到饿死人的程度。反而是解放前为了躲避轰炸的飞机和日本人丢下来的病菌,我年轻的奶奶逃难时在一堆马粪上睡了一晚,从此落下了终身的洁癖...她还在世的时候,院子里总备着清水,她做事之前总是不断洗手,洗手,洗手...也总是叫我们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