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穷人的普世价值 -- 同人于野

共:💬212 🌺1536 🌵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俺给你说个真事

我们当地一个校长的儿子,高考的时候前后左右都排满了成绩好的,孩子随便抄。最后考上了中国人民警官大学。

看到这个想到的,我高考那年隔壁班的同学,女生,初中时一个班的。她高考英语考试的时候,前面的男生竟然在监考老师眼皮底下转过来看。无奈倒着看诸多不便,索性将她的卷子抢过来直接抄——那闺女都还没答完。

考完后她都哭成泪人了,班主任找到巡考交涉,本想即便她考砸了也不能让那种东西得逞。无果。

家园 杭州的省重点中学什么时候开始全省招生了

我初中毕业很多年了,对现在的情况不熟悉。以前浙江各地的中考出卷由各地市负责,这样也就不可能全省招生。就算同一地市之内也没统一招生,记得当年温州是这样的,各县中学在本县招生,包括瑞安中学这样的省重点中学。温州地区最好的温州中学基本上在市区招生,记得他们当时每年招十个班,九个班针对市区,一个班(所谓的农村班)45个名额分配到各县市,平均每个县5个名额。倒是解放初期招生政策还自由点,我一位大学老师来自福建,居然是温州中学毕业的。

家园 最早是杭外

当然这个比较特殊,八十年代杭州只有杭外面向全省招生。后来杭高也办了农村班,据说考试很牛,城市孩子比不上。再后来其他中学也效仿了。

家园 原来不是全面面向全省招生

有点像美国的大学,给成绩特别好的本国和外国穷学生发奖学金吸引人才,提高学校名声,但是根本目标还是锁定自己的客户群。

家园 那当然

县官不如现管,向本地生源倾斜是免不了的。斯坦福这样的私立学校都要留50%的名额给加州的学生。

家园 杭高的不叫农村班

就是扩招到杭州地区的郊县(不是全省),当然扩招生很多来自农村。

这些扩招生是住校的,大多数老实纯朴、读书刻苦努力,不少成绩优秀。但“考试很牛,城市孩子比不上”就未必是事实了。杭高的本地生源也是非常好的。

家园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那时只知道杭高有个农村班,大家都这么叫。记得以前杭高叫杭一中,成绩比二中和学军要差一点点。后来改回杭高的名字,有了一系列改革(比如扩招),然后渐渐就是三驾马车了。所以我的印象中,杭高在高考成绩方面还是从农村班得到一些好处的。

家园 “农村班”肯定带动了杭高总体成绩

现在努力回忆一下,似乎有俗称其为“农村班”的,正式场合不会这么称呼的。

农村班的成绩很好,平均成绩高过其它班是很有可能的,但拔尖的学生部分可能几个班都差不多。

看来您是杭州老乡。握手...

家园 握手握手

虽然离开杭州多年,但我算是正宗的本塘杭州人。我爷爷和我爸都是杭高的,想来是你的校友了。

家园 没错

俺的初中毕业文凭是杭一中的,高中文凭是杭高的。(所以亲历恢复老校名和扩招。)

俺也离开故乡多年了。

您祖父和您父亲是老杭高人啊。向他们致敬!

没错
家园 那你年纪应该跟我差不多

杭高复名和扩招时我也在上中学,不过是二中。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你们的铜管乐队,另一个是天文台的圆顶,每天上学骑车经过中河路的时候都能看见。

记得复名时我家老头子那个激动啊,校庆完了还把一帮老同学请到家里继续聊。当时还聊到蒋筑英,是他们同班同学。我感觉杭高毕业生似乎对母校特别有归属感。想来也是,百年沧桑,论历史杭州没有一所学校能比得上。

家园 二中一直都是第一流中学

要不是搬家离开了上城区,俺在小学(胜利小学)时的目标中学就是二中啊。

88年3月杭一中恢复杭高老校名时,俺正好读高一。

是的,杭高的铜管乐队挺出名的。可惜是俺下面几届开始搞的,俺连被选拔的机会都没有。

杭高的校友是很以母校为荣的。大名鼎鼎的校友太多了。蒋筑英就是俺一进校就知道的知名校友(您父亲就也是56届的)。后来我还了解到校友中还有徐匡迪、金庸......

家园 胜利小学的学友来与你握手。
家园 又来讨论这个问题...本地大学本来就是本地财政支持的

人家本地父母缴税养活的本地大学不为本地的孩子服务为谁服务??再重复一遍,只有清北和军事院校等是完全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只有这些大学在招生上不应该有地域性,而应该按比例招生.其他学校向本省本市倾斜招生是天经地义的,毕竟钱是本省出的!

家园 握手!

俺那时候杭州的省重点小学就胜利小学和安吉路小学两家。

俺进小学的时候,胜利小学在梅花碑地区,房子像破庙(后被定为危房),还发生过学生课间把教室墙挤塌的事,幸而无人受伤。到俺读四年级才搬进新楼。

胜利小学现在搬到滨江地区去了吧。

俺的一年级班主任是大名鼎鼎的程玲老师,那时候的小学老师们可都真好啊!俺永远怀念他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