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1969年珍宝岛 -- 逐日夸父

共:💬82 🌺280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1969年珍宝岛

珍宝岛因形状类似古代的元宝而得名,老毛子称她为达曼斯基岛,位于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1969年3月,中苏在这里发生了一场低烈度的边境战争,珍宝岛也因此而闻名。

对于珍宝岛战斗的发生,官方正式的说法一般为: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这种说法给我们的一般印象就是,最初的珍宝岛战斗就是在苏军挑衅以及先开枪的情况下我边防军被迫进行的战斗,也就是说我边防军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同前苏联打了一场低烈度的战争。细究起来,这种说法下的珍宝岛战斗与天朝的一贯风格并不相符。无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tg应对军事摩擦的一贯方针就是有理有利有节。国际舞台从来就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面对鼓吹“社会主义大家庭下有限主权论”的毛子国,天朝即使再有理,也会变得没理,因此在国际上是否有理也不是tg所能掌控的。能掌控的就是有利有节,有利就是tg从来不打没多少把握的仗,要打就要打准打狠,有节就是见好就收。

回到珍宝岛战斗上来,我边防巡逻队一般只有20来人,按照正式的说法,面对有2辆装甲车70人左右的苏军(俄方的资料时,3月2日的战斗中,前苏联边防军前后一共投入50多名士兵),在3月2日的战斗中,天朝无论如何是不会占上风的。而实际情况是这一天,苏联边防军死31人,伤14人,差点被解放军包圆。这与官方的说法实在有太大的出入,一般的边防巡逻很难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如果大家看过《共和国战争》之《中苏战争》,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部纪录片在讲到3月2日珍宝岛战斗时提到3月1日的夜间,我边防军就悄悄地进入珍宝岛潜伏下来。由此可以发现,当时的tg对珍宝岛战斗是有所预见和准备的。而根据后来的资料,可以确定1969年3月的珍宝岛战斗是tg精心策划的一场战争。

根据1989年出版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中共党史出版社,网上有扫描的pdf版下载)披露,早在1968年1月中央军委就指示北京沈阳军区,要求加强中苏东段边境地区的东段边防警戒的重点部署,要求边防部队严格遵守针锋相对相对、后发制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选择有利的时间、地点,事先做好准备,多设想几种可能,有重点、有计划地打击苏军的挑衅,同时强调按政策办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陈锡联外号军中赵子龙,一直不知道这个外号怎么来的,谁可以告知一下)在其回忆录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另外时任黑龙江合江军分区参谋长的曹建华老人也回忆([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1/200701/0108_335_60072_1.shtml [/URL]),在1968年1月中苏七里沁岛摩擦发生后,沈阳军区报军委批准拟在1968年3月12日前后在七里沁岛方向发起自卫反击,只是后来由于天气恶化放弃了这一计划。还有一份资料,时任陆军133师侦察科长马宪则也有与此相同的回忆(《冰点下的对峙》一书)。

这场战斗基本上也可以排除由苏方主动策划的可能性,看过一篇文章,珍宝岛战斗发生时,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当时均不在莫斯科,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外出访(不知道那篇资料,看过的文章没有做出记录)。

由此来看,珍宝岛战斗是太祖当时策划的一场战斗。问题是在中苏边境对峙当中处于落后的情况下,太祖为什么要主动采取这样的行动,将中苏之间的斗争进一步公开化,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中苏双方的边防军继续在边境上用棍子、水龙头进行械斗?

最后来两张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美丽的珍宝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珍宝岛大致位置

只管挖坑,不负责埋。

家园 1
家园 【原创】1969年珍宝岛(2):太祖的战略动机

对于太祖为何采取主动行动将中苏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公开化,前苏联的官员认为中国通过珍宝岛战斗追求广泛的政治目的,也就是说通过珍宝岛战斗中国试图拉拢同苏联对抗的西方国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珍宝岛战斗之后,苏联国内两张宣传画。一张是中国的举动引起美、日、西德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鼓掌;一张是中国用带血的手同西方帝国主义握手。

国内也有人认为太祖是有意识地利用中苏边境冲突打开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调整中国外交战略,以改变文化大革命以来新中国外交在国际上的孤立局面,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缓和新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说白了,这种观点认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就是中国向美国提交的一张投名状,就像有的说法认为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为了同美国建交而纳的投名状。当然,还有不少人认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文化大革命强调反对修正主义的背景下,太祖对苏联不断制造边境冲突的一种反应,而由此带来的中美关系缓和只是珍宝岛冲突带来的一种副产品。当然也有的说法认为太祖利用珍宝岛冲突来缓和国内的矛盾,文化大革命以来,国内各地武斗不断,通过珍宝岛战斗可以将国内各界的注意力转移到中苏冲突中来,消除国内的派系斗争,稳定国内局势。珍宝岛战斗刚发生以后,美国不少报纸以及官方人员都持这样的看法。

至于太祖真正的策略何在,现在只能猜测一番了。先看看最后一种观点,以斗争求得国内团结。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典型的西式思维,而且也小看了太祖对局势的控制力,武斗虽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但太祖也不至于利用制造对外冲突来转移国内视线。就事实来看,在1968年8月26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下达全国:“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武斗就已经开始慢慢平息下来,不至于到了1969年3月还要利用中苏矛盾来转移国内视线。

至于太祖是不是有意识地利用珍宝岛斗争来调整新中国的外交战略,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现在还看不到有力的证据。当然不排除太祖有这样的考虑。在珍宝岛战斗后,太祖在看完一份关于珍宝到事件的报告后说,中苏交战给美国人出了一个题目,好做文章了。此外,在60年代初中苏交恶后,太祖也在不同场合说过,美国直接进攻中国的可能性已经下降了。在1964年,太祖同安娜.路易斯等人的谈话中,指出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强的,也是最弱的,因为它“手伸得太长”,占得地方太多,力量分散,就如同“十个手指头按住了十只跳蚤,一个也抓不住”。后来,太祖针对有人提出的“短期内,苏联时美国的主要敌人,从长期来看,中国是主要敌人”的说法指出,帝国主义是实用主义,“长期”对他们来说不那么重要,日本要打中国就得拉上日本等国,日本不参加,美国就不敢打。此外,在1968年底,中国已经准备恢复同美国的华沙会谈,向美方提议在1969年2月20日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后来,因为中国驻荷兰外交官廖和叔叛逃美国,这次会谈被取消。

上面的这些证据虽可以说明太祖在判断中国受到的主要外来威胁方面,有意识地认识到北方苏联将是对新中国的主要威胁,而来自美国的威胁将会降低。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太祖有意识地制造中苏边境战争来缓和同美国的关系。毕竟中美之间在1949年以后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而美国在越南的存在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虽然约翰逊总统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向中国传达了美国无意侵犯和轰炸中国。而事实上是美国扩大越南战争后,中美之间的冲突还是不断的,1968年前几个月,美国的军用飞机还多次进入中国领空,中美之间的空中冲突还是比较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岂能轻易地无视美方的现实威胁,而主动地制造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边境战争来表明自己有意缓解同花旗国的关系。在1968年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还指出,中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坚持两项原则,一是美军从台湾撤出,而是签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绝不以原则作交易,如果美国方面不能就这两个原则同意中方的立场,不管美国哪个政府上台,中美的会谈决不会有什么结果。这一表态表明了当时的tg在中美关系上还是坚持了意识形态方针,不像后来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实行的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

因此,就个人的观点来看,虽然中苏之间的珍宝岛战争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立的局面,对新中国在70年代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有重大意义,但这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太祖有意识地、有目的制造中苏之间的边境战争来向美国纳投名状。这也不符合太祖一向高度自信的性格,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会见太祖时,基辛格这样写道“他微笑着注视来客,眼光税利而微带嘲讽”。珍宝岛战斗后,中国与美国关系慢慢走向缓和,不能由这种结果来认为太祖有意识地制造和利用中苏战争来向另外一个国家示好,事实上从珍宝岛冲突到1969年底中美走向缓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有一个战略调整过程,这个问题后面再说。这个结果只说明了太祖在外交战略上并不死板,并不是一味地受理想主义的支配,也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

那么太祖为什么有意识有准备地挑起珍宝岛战斗? 其目的更多地还是对苏联方面在边境地区军事压力的一种反应。在1969年7月10日,太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we must not show the slightest timidity before a wild beast”(这句话从美方的解密资料上看到的,不知道太祖的原文是什么,不敢轻易地翻成中文),从这一句话对太祖的目的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60年代初中苏之间关系恶化后,双方之间开始只是意识形态上的争论,中苏两党都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居。但是后来,苏联逐渐在中苏边境地区制造纠纷,1962年苏联策划伊犁事件,6万多名中国边民冲击地方政权机关,并逃入苏联境内,其中还包括两个少将。同时苏联还逐步向中苏边境地区增兵,1966年苏联与外蒙古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在中苏边境的东中西三个方面对中国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在1966年至1968年期间,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的地面军事力量增加了一倍,而且所有的师都是齐装满员,火力密度可以与在西欧地区的与北约直接接触的前线相比,同时沿中苏边境地区改善和新建了一批机场,尤其是在外蒙古地区新建了10个针对中国的机场。在增强武装力量的同时,苏联方面还不断挑起边境摩擦。从1964年到1969年3月,中苏边境的摩擦事件达到4189起,比1960年至1964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在这些摩擦事件中,勇敢的中国边防军人是这样与苏军相对抗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骄横的苏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木船对炮艇,棍棒对装甲车。对这些勇敢的军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1968年8月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在太祖看来,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已经不仅仅停留于口头上或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而是切切实实的现实了。苏联会不会对中国也来那么一次突袭?这是摆在太祖等人面前的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同时苏军对中国领土不停地挑衅行为对于当时极力维护我国领土完整的领导人来说也是不能容忍的,毕竟太祖、先总理等人是受到过19世纪末“时局图”的刺激的。

在这样一种现实威胁面前,如果单纯采取退让的策略只会更加刺激苏联人的野心,而对于追究独立自主的中国来说,一步步的退让最终只会损害自己的大国地位。

以我个人之浅见,太祖主动挑起珍宝岛战斗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在威胁面前,通过珍宝岛冲突表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显示出自己无惧于苏联方面的军事威胁,随后通过珍宝岛战斗之后的大规模战争动员和准备表示出了抵抗到底的决心。另外一个意图就是测试苏联方面的反应,看看苏联方面是否会真的发起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孙子有句话叫“侯之,而知动静之理”,美国人将这句话翻译为“agitate the enemy and ascertain the pattern of his movements”(不是我卖弄英文,而是我先看到英文再查到孙先生的原文的)。毕竟苏联长期在中苏边境地区部署重兵,现在来主动挠它一下,看它究竟想怎样?当然,也有人对这样的看法持怀疑,这样做岂不是给了苏联人动人的理由了吗?我不这样看,如果苏联人真的想对中国动手,还怕找不到理由,即使我不挠它,它也会千万百计地找到借口,中苏边境的摩擦太多了,随便就可以编出一个理由。

在这样的战略目的之下,珍宝岛战斗在3月2日和15日打响。这两场战斗的具体过程就不细说了,网上有很多。

当然,太祖这样的战略动机也有可能适得其反,积极主动的姿态可能也会引来苏联大范围的报复。从中苏冲突发生后的情况来看,苏联方面确有不少人是这样考虑的。由此而引发的中美苏三方的互动才是珍宝岛战斗之后发生的更精彩的故事。

家园 珍宝岛一战中很多苏军官兵是冻死冻伤的

回到珍宝岛战斗上来,我边防巡逻队一般只有20来人,按照正式的说法,面对有2辆装甲车70人左右的苏军(俄方的资料时,3月2日的战斗中,前苏联边防军前后一共投入50多名士兵),在3月2日的战斗中,天朝无论如何是不会占上风的。而实际情况是这一天,苏联边防军死31人,伤14人,差点被解放军包圆。这与官方的说法实在有太大的出入,一般的边防巡逻很难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如果大家看过《共和国战争》之《中苏战争》,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部纪录片在讲到3月2日珍宝岛战斗时提到3月1日的夜间,我边防军就悄悄地进入珍宝岛潜伏下来。由此可以发现,当时的tg对珍宝岛战斗是有所预见和准备的。而根据后来的资料,可以确定1969年3月的珍宝岛战斗是tg精心策划的一场战争。

前不久CCTV军事频道在一个对珍宝岛的采访报道中,提到当时中国军队有在冰天雪地中坚持十几个小时不被冻伤的办法,而苏军不能。到了凌晨出击的时候,很多苏军官兵已经不能动了。

家园 苏军冻死的说法值得商榷

3月2日前一天,苏军并没有在岛上潜伏下来,而是在3月2日当天乘坐汽车上岛,随后不久中苏双方就开始发生冲突。3月14日的战斗,苏军也没有上岛潜伏,冻死的可能性不大。按照苏军的自负,依靠优势装备再上岛潜伏,毛子心想“我丢不起这个人”。而且苏军参战人员的回忆中也没有提到冻死一说。

只有我国边防军为了弥补装备上的欠缺才迫不得已上岛潜伏。当时为了能在雪夜里长时间潜伏,我边防军训练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马宪则的回忆

咱们的人在雪地里,一连猫了七天七夜,馒头冻得像石头蛋,放到怀里暖一暖,拿出来啃。人可冻惨了,将近零下30度,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脸上全都冻起了大泡,就跟让火烧的一样,陈绍光的耳朵冻成透明的了……这是什么劲头?什么精神?两不怕,那是真不怕,没有命令冻死也不回来。那一回他们没来,要是来了就在七里沁岛打起来了

陈绍光是师侦察连的副连长,在3月2日的战斗中身受重伤,流血过多而牺牲。

家园 小沙发
家园 苏军应该不会有太多冻死冻伤的

论高寒地区的作战能力和经验,苏军要认第二全世界没国家敢认第一,他们的边防军抗寒装备相当好。

而且苏军的机械化水平、后勤保障水平,都远不是当时的解放军能比的。

家园 分析得不错。老毛这个人

以我个人之浅见,太祖主动挑起珍宝岛战斗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在威胁面前,通过珍宝岛冲突表现出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显示出自己无惧于苏联方面的军事威胁...... 另外一个意图就是测试苏联方面的反应,看看苏联方面是否会真的发起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毕竟苏联长期在中苏边境地区部署重兵,现在来主动挠它一下,看它究竟想怎样?当然,也有人对这样的看法持怀疑,这样做岂不是给了苏联人动人的理由了吗?我不这样看,如果苏联人真的想对中国动手,还怕找不到理由,即使我不挠它,它也会千万百计地找到借口,中苏边境的摩擦太多了,随便就可以编出一个理由。

非常有信心,相信不管怎么打,老百姓和人民子弟兵还是会跟着他走... 跟后面的286/386/486比起来,他完全不惧怕再打一仗,哪怕“打烂一些瓶瓶罐罐”,也不要紧,大不了算是革命成功又推迟了几年而已...

所以他的根本不怕局势失控而导致苏联过度报复...

另外值得注意到一点是:当年中苏边境冲突是全面的,东至鸭绿江,西至伊犁,中苏军队算是保持全面“亲密接触”,为什么中国挑起的冲突地点是珍宝岛?为什么苏联选择的报复地点却在千里之外的铁列克提?

中国选择珍宝岛,如果万一局势失控,真要在东北打起来,苏联人的西伯利亚铁路一定会首当其冲,第一时间遭受攻击。往后的战斗,与其说是在东北开打,不如说是围绕着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的破交/护路战。如果西伯利亚铁路断绝,远东的数十万苏军不用打就完蛋了...

苏联选择铁列克提进行报复,用意也很明显:万一中方选择过度报复,此处并无“西伯利亚铁路”之类的软肋可以被中方掐...

所以可以明显看出,双方都无明显“大打”的打算... 还都算理智...

家园 很赞同你的判断

毛泽东的做法就是挑逗一下苏联,探测其战略意图和底线。苏联还手搞了个铁列克提,大家算扯平。但是双方的意图已经明了。

要说向西方示好,还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动作,比如华沙谈判和巴基斯坦传话,当时还没这么多想法。

家园 严重同意

太祖是什么人?

在任何时候,哪怕是面对最强大的敌人,自己相对实力最弱的时候,都绝不放弃战略上的主动性,进攻性。

从反围剿,到四渡赤水,到挺进华北,到跃进大别山,到炮击金门,到珍宝岛,那一个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毛子那有什么战略,就是和老美小孩儿比宝似的军备竞赛。要是太祖有今天的家底,呵呵,世界新秩序怕是指日可待了。

家园 同意

毛子在铁列克提进行报复的意思,就是提醒我们,西面哪,你那什么跟我在新疆玩?

老勃算是个强手,搞个平手,要是赫秃子,怕是得先怂。

同意
家园 赫秃也可能来个歇斯底里大爆发

这个不好说。

赫秃远不如老勃理性。

家园 在爆发的前一刻怂,参见古巴导弹危机
家园 赫秃的最大问题是不可预测

家园 为什么是珍宝岛

选择在这个时点和地点还是体现了太祖一贯的对敌斗争策略,有理有利有节。说实话,策划珍宝岛冲突,采取这样的一种主动积极姿态搞不好就会引起苏方的大规模报复,关键是掌握好度,过了,那就是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如何掌握这个度就体现了太祖的战略智慧和极大的勇气。

中苏边界争议地区集中于东段和西段,而西段争议地区都被老毛子实实在在地控制在手里,选择西段地区等于直接向毛子实际控制地域发起进攻,这种选择的内涵就超过了试探和表明决心,等于向毛子宣战了。而且,中苏边境摩擦事件大部分都发生于东段黑龙江上的几个无人小岛,这些小岛不在任何一方控制之下,两国之间摩擦也多是由于各自的边境巡逻队登岛巡逻,然后引起另一方的反应。而在西段争议地区中方很少采取主动的姿态,主要也是由于缺乏实力。

此外,中方指出,在1964年的双方第一次边界谈判达成的协议中,珍宝岛已经划归中国。选择珍宝岛就是估计苏方不会作出过度反应。实际上苏方内部也有人的确认为为了这些无人小岛与中国全面对峙并不值得,原苏联驻华使馆参赞А·埃利扎韦京回忆中指出,“达曼斯基岛事件后,我们很难向外国外交官论证我们对这个小岛拥有主权的理由,总的来说,苏方“未表现出理智”,硬要控制达曼斯基这个“不适于停靠、无人居住的”小岛。”

另外选择3月份,一个是天气原因,冬天即将过去,天气并不恶劣,此外,江面还尚未解冻,部队登岛方便。另外当年3月,莫斯科正在筹划将于6月份举行的世界共产党大会,苏方即使有意大规模报复也不会马上行动,这样将会在各国工人党之间造成更为严重的分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