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篇可以用来观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1 -- wqnsihs
还是个最不入流的洋奴。
光换国籍是不够的,还得把自己这身黄皮给漂白了才成,别恶心到你家主子。
恭候下文哈!
PS:楼中某些给这篇文章鸡蛋里挑骨头的,别动不动就想搞什么阶级斗争,有意思么?别人不提社会环境就是没水平?
请先想清楚哪些是自己能做的!你提的那些东西你们改变的了么?既然改不了,说了跟废话什么区别?
我们能做到的只是从技术层面去改进!至于社会环境如何,不是我等可以改变的!
一天不打,您大概浑身不舒服,吃嘛嘛不香。
我记得你在探讨德隆问题时说过中国政府应该会汲取德隆的教训,那么在处理天宝系的问题时,那些方面反映出来这些经验教训的作用呢?
金融机构被挤兑或逼仓。这是预防的结果。没有扩散危机。
希望有人将来能够给出点更详细的情况。
我自己也是在国外玩混业经济的,曾今在澳纽top10的金融公司做过高管,后来主动辞职也是因为看到金融这个行当深水区脏不可触。当时当机立断的辞职了,15万澳刀的分红也放弃了。
我对忙总此文的不同看法很多,但这是2004年的忙总看法,所以无须再在不同看法上着墨。但评论一下张瑞敏的这个说法。下笔前专门google了一下,在国内也是大大的牛人,了不起。
我先逐句评论,然后综述。这是我做金融以来做分析模型的一个习惯。
综述一下。如果这就是中国商业的领袖级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认识下的组织必然会快速衰败(30年内)。商战领袖人物的见识决定着他整个团队的认知和能力,他的犹豫和不确定性,不会立刻影响企业,但都是经年累月后的放大了的崩溃效应。看了这段话我也理解了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性的跨行业跨国公司,实在是老大的问题。我绝对相信在国内见识有超过张瑞敏的人,但是光见识强没用,还得综合条件也强,中国现在需要刘备+诸葛亮式的集团,但是应该是不可能有的。所以,中国的企业要想玩顺金融,看来需要贴上若干大型集团企业才可能。
兴的多付出少索取,很多人都有觉悟,如果一边是利益集团的欲壑难填,一边说牺牲是为了复兴,比较难以置信啊
比方,写给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这类机构的材料,绝不会谈你说的这些问题。
(实业和金融业),不管是经验,资源或者是政策都不足以成功。例如著名的东方、希望、泛海等等都逐步退出这个财团梦想构建行为。
海尔这5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找不到方向。他的实业由于缺乏核心能力,就是一个组装工段,利润太低。想自我创新,又没有积累。进入服务业,由于储备不足,理解不够,惨败而回。
中国目前特批了几个金融混业经营的试点:中信,光大,平安,招商等等。
也有综合商社的试点:华润,中化,五矿等等。
目前民营企业想在中国做大的可能性为零。
我们为什么要搞金融混业经营?特别是银行和保险掺和在一起,对风控的要求太高。这类全能型金融企业在国际上现在过的也不舒服要从新走回分业经营,例如富通,ING等等。
民企也有前赴后继的,比如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