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回风中笑网友 -- MRandson
SCI 多少篇的博士,也算是有点成果,进一个医院,没准还能帮医院干点拿国家钱的项目,这应该属于创业?呵呵
现在的问题是合格水平的人才就业需要花钱的问题,水平很高的到哪里都难不倒这个没有问题的,但是社会上合格水平的,一般水准的人有工作有饭吃也是和谐社会呢。
北京这边,去医院当医生也是明码标价的。
我都说过医院的标价是存在的了,也没发表是否行规的言论,你看贴不是很仔细。
如果单论有稳定的银行、公务员机会要不要去,我是一点也不反对LZ对大家的劝导。其他的一些,我是不能赞同的。
杨元元曾考取了两个外省小城市的公务员,但最终决定放弃,一是距离远,二又不是“北京上海”。
要知道按照自己的出身,有这样的机会已经是很幸运的了。以为自己书读得好就能如何,是对社会缺少认识。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的暗夜
大学的时候最喜欢鲁迅的这两句话,其实主要是考英语四级,老不过...结果在那时候看到这两句话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我也看到一些穷人的孩子有很好的出路,而且个人的勤奋占据了绝大部分因素,所以不能说是盲目的幻想。只是对于杨元元这样的情况来说,放弃中小城市的公务员,只因为不是京沪,那的确就算是幻想了。
那是五、六年前,我表妹师范毕业,想回本市(县级)高中当老师,我们市的行情是三年内不能入正式教师编制,三年后交5万块可以入编,入编之前每个月工资不超过400块,即使入了编,高中老师每个月到手的钱也不到1400块。为什么交钱还要等三年呢,因为很多人在等,一般等三年才能等到名额,后来据说要等五年了,当时我们那个县级市是教育强县,除了省会城市和一两个发达地级市,蔑视本省其他任何地区。我们家也算教师之家,家里很多人当老师甚至校长,但是没用的,当校长也没用,除非教育局长或市级领导批条,才有捷径可循。于是我表妹去了50公里外的邻县(这个县地理环境比我们县更好些,离省会更近),没有找任何关系,没有任何就业费,立即入编,现在她已经是该市一中的骨干了。
五年过去了,后果很明显,我们市的教育质量大大下滑,因为我们家老师多,所以体会很深。去年,我的小表妹高考,按以前在市里的排名,二等本科学校是没任何问题的,现在却连三本都巴结。在家里私下说,市里这帮wbd干的是断子绝孙的买卖,断的是当地的根。教育线是这样,其他各个事业行政部门更加严重。现在的后果是,我们原来是全国百强县,现在沦落到了本省的二级县(以前是一级县),各个部门的办公设备,配车等已经开始按照二级县标准配备了。而我们的邻县都从二级升到一级县了。
我的观点:第一,就业费是有地区差异的,有的有,有的没有。不过仅仅五年过去,不知道现在的毕业生还有没有我表妹的时运,还有没有不需要关系和就业费的地方。
第二,用人唯钱唯亲,必然导致各个岗位的行政事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大幅下降,常此以往,国将不国。
我现在只找熟人看病,不熟悉的医生一般回避。
交钱当医生医术是在不好说。另外就是医术好的话,还有药品回扣的问题,交了那么多钱当了医生,必然想办法捞回来。
不过不是学经济的,不管怎么说,我认为自杀都是不对的,人生的路还长得很,遇到比这个更大的挫折怎么办?比如前几年上有老下有小“下岗”的那些人?
高岗如果不自杀,挺到文革……。一自杀就被打成高饶**集团了,后来他的老伴总上访,上访有什么用?
文革再难,咬咬牙,就是十年。挺过去后面不就是拨乱反正,平反的平反,回城的回城嘛。
沈阳的行情我知道,一般人家的孩子建议不要浪费时间了。前几年,一般人家的孩子去边远一点,经济落后的地方(比如法库)还有一些名额,现在也很难。有些人家,让自己的孩子去法库那样的地方,为了竞争相对少一点,先有个地方落脚,将来找机会调回来。你那个朋友如果完全凭自己的本事,没找人也没花钱杀出来,那真是奇迹,很了不起。当然,也可能花钱了,没告诉你。
其实,我觉得过去的祖荫和科举分开很好。祖荫就是祖荫,开国功臣,没什么不好意思。打天下,脑袋挂在裤腰带上,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嘛。国家按照祖荫给解决长子,剩下的全部科举去。科举就是科举,提拔能人,把底层优秀人才吸收进来,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消灭潜在的敌人。
现在名义上是任人唯贤,其实祖荫不祖荫,科举不科举,祖荫剩下的就看谁出钱多,认钱不认人。
以上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的孩子都是我们县的副局长一类的干部的孩子,那时候咱学习好,靠着学习好,每一步咱都比他们强。于是自己凭这个经历得出一个结论,只要自己有能力,总能有立足之地的。
现在大概十五年过去了,再看看我的这些小公子哥(他们父母的级别实在太低,说不上太子,呵呵)同学们。那景象仍然很壮观啊,在这十五年里,他们学习尽管不是出类拔萃,但是依靠他们父辈超强的活动能力(他们的级别说不上影响力,就是对中国社会理解的比较透而已),也都逐渐的上了大学,顶多是晚一年,或者学校稍微差一些。然后找到工作,县城里公子的后代,还是喜欢吃公家饭的,他们都基本如愿以偿。
然后,他们在大城市买了房子,北京,上海,广州,房价大家都知道的。兄弟咱,尽管也有一席之地,不过当初的那个结论,现在明显觉得不全面了,有个好爹,还是十分十分的重要的。
镜头回到十五年前,那年考高中,突然要加试体育,占30分。咱人小体弱,平时又没锻炼,考了12分。我那公子哥同学们,虽然体弱的也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25分以上,很多都是28分。呵呵!
比我晚一届的一个女孩子就是体育加试(仰卧起坐二百米引体向上三项好像吧)不合格不让参加中考。她父母是挑煤炭的卖,本来这破事稍微有人帮忙疏通下就能解决的。可是没有。一个人的一生就被这些鸟官毁了。
命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