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回风中笑网友 -- MRandson

共:💬384 🌺1452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家园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世界

你说蒋敬不了解情况,说我没通过公务员的考试,其实你都看错了。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世界,承认自己认识的局限性,就不要否认别人的世界。

我在机关这么多年,一直按照扪心无愧的原则。我安排人进档案局,因为我觉得她可怜。她父母那样的情况,她被人顶下来,我给她个公平发展的机会。人在机关,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要有同情心。

我在你的帖子后面发帖后来删除,因为我单独发帖了。我管过信访,我没觉得那些人全都是无事生非。我觉得许多人可怜,他们没有申冤的路。方解石写的小镇生活,有人不信,其实那几年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单位里,公开讲,我会讲学习实践和谐发展,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公开。不过,到这里来,讲公对公的东西就没意思了。

你自称常识主义,其实的见识有限。你上次说神算子蒋敬不了解情况,其实他在许多事情上比你悟得透,别看他只在机关待了很短的时间。其实他在机关很有潜力,不过他自己放弃了。

副省长的秘书留在预算处不是为了钱。领导自己挑秘书,秘书不在在综合处,你没见过而已。为什么这样,你不接触这些,给你点透也没意义。也许你将来能体会出来,也许体会不出来。在机关里混,许多事情别人不会教你,自己慢慢体会去吧。

家园 冒昧的问一句,您说的是公务员考试么

公务员考试,有笔试和复试。有些单位要考专业知识。复试一般是面试。专业知识由各个单位自己安排。比如去外办,要考外语。外办出题,外办判卷,外办打分,非常灵活。

据俺的经历,您说的只有第一句话是公务员考试,后边说的是事业单位的招考。

一个单位招3个人,最少要安排9个面试,多到30个,有没有更多的不清楚。最理想的情况,是不允许互相调剂。如果允许调剂,机会就少得多。实际上,每个单位都调剂,没有不调剂的。这面办公厅招人,那边纪委书记的外甥打过招呼,你能不允许调剂?

据俺的经历,现在的面试比例是1:3或者1:5,末位同分可参加,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您说的30个人的;另外好像俺没见过公务员招考有调剂的

家园 专业部门是安排专业技能测试的

正常情况下,外办和外经贸委的相关岗位都要测试外语能力。理论上,进美大处,必须考英语。没见过吧。当然也有不考的。为什么不考,参见驿路梨花的解释。

1:3到1:5是常态。1:10是特例,我听说过。一个厅局内部岗位调剂很常见。没听说过调剂,说明你没遇到过。

家园 受教了,呵呵,花

确实没遇到过,受教了,呵呵

不过俺还是觉得,没必要把公务员招考说得那么的不堪,毕竟还没到一抹黑的地步,就像你也说了,1:10是特例

家园 其实我觉得1:1最好

这样没有关系的人,机会会多很多。

家园 Right person do right thing

所以,我不去学术界。。。

家园 不必讨论哪些细节了

从你文章中透露的那些关于你自己的细节,我已经大概可以猜出你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从我接触过的一些人身上我也可以找到你的影子。甚至,我可以揣摩到你的一些心理,有些话还是不要说破了,否则挺伤人的。

你如果认为我见识有限,那我就承认见识有限吧。我本身就认为自己认识有限,所以才只敢相信常识的。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干部我也都打过交道,中办那些北大、人大毕业的才子们,我看也不比我所见过的一些县委书记见识高出多少。站得高望得远,但也可能站得高看不清许多细节。

你在西西河是被一些人称为大牛的,自然不是浪得虚名,在某些方面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声名来的不易,不必和我这样的无名之辈浪费口舌了,还是奉行我提出的“三不”原则吧。

家园 呃,那就是笔试完了就等认证体检了

确实,只要有差额就有操作空间,呵呵,不过呢,其实机会是一样的,因为不管面试比例是多少,职位是一样多的

总之呢,俺还是觉得要乐观点,毕竟有考试有竞争的,就像前边有河友说的,大家不去竞争就便宜那些有关系的了

家园 许多县委书记其实很有能力,不过没有机会而已

县一级班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良相出自州府,猛将出自行伍。很多市委书记,确实不如下面的县委书记有能力。中国的事情,就那么回事情。你能看到这一点,说明你接触的人还不少,我小看你了。

在机关里混,需要两个原则,第一悟性强,第二比较冷漠。所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蒋敬的悟性很强,但是做不到第二。这样的人在机关混,心里压力非常大。他不进机关,是很好的选择。我在他身上,看到我自己的影子。过一过,我可能也不干公务员了,心里压力太大。

“三不”原则很好,我同意。

家园 我研究过日本的高文考试

把录用权集中到人事部门,这样相对也公平一些。如同当年中国考进士,名额很少。考中了,统一分配。这样的规则,好处是给寒门机会多一些,缺点是选出来一些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这样的书生做官,很大一部分权力,要分给师爷。具体到日本,考出来的多是学法律的,而且多数是东大的。不过,考虑到日本浓厚的封建传统,这样设置还是有道理的。

过去中国有举孝廉,当时有童谣: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后来改成了科举,很有进步意义。

家园 我不这么认为

以前农民的孩子出路有两条,当兵提干和上大学分配。可是现在当兵已经不能提干了,要考军校。上大学学费那么高,很多农村孩子读不起,即使借钱读了,大学生工资那么低,跟技工差不多。所以农村孩子大多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家园 “冷漠”,总结得好

这是一种天性,无法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不过我认为这种冷漠是做领导的先决条件,否则至少会产生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的情况。忙总曾经说“领导需要经常与魔鬼共舞”,我想也包含了冷漠的意思在里头吧?

我看到有些人硬要去学那份冷漠,若干年苦功下来,倒也学成了,但一般都是矫枉过正,把“冷漠”写在了脸上甚至嘴上,还不如不学。

家园 我也说两个故事

其一:几年前,我们省一个副厅长的女儿学的是一个极冷门的专业,逐托了朋友的单位招考这个专业的公务员一名,招考公告发布后,只有该女儿来报名,达不到开考条件;该女儿便约了两名同学来报名陪考。谁知笔试成绩下来,陪考的成绩远远超过正主。这事在省城传开,这个职位的面试一下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面试考官也就不敢过份。最后,陪考的录取了,正主读研去了:)

其二:我们市某热门单位人手紧张,便从市里其他事业单位借了个人来用。这人与我有过几次工作往来,其工作能力、做人处事都不错,而且踏实肯干。借了两年后,热门单位就想将他招考过来,单位一把手私下对他表态,只要他过了笔试这关,这职位就非他莫属。可这人的专业也太普通了,报考人数达到了几十人,这人的笔试成绩被挤出10名之外,连面试资格都没有。

说这两个故事,就想表达一个意思:笔试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的一个坎,通过笔试把这些人挤出去,或者对他们形成绝对优势,机会就来了。踊跃参加公务员考试吧:) 参加的人越多,考试越公平。

家园 忍不住要说说:

为特定人员设定特定条件的量身定做现象,过去不少,现在好像有难度了。

以我们这里(西部的一个地级市)为例,过去招人单位将招考条件送到人事局,再勾兑下即可。现在每年的包含了招考条件在内招考方案,要由人事局汇总后,交五部门会议(组织部/编委办/监察局/人事局/教育局)审核,报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最后由党委常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量身定做的情况不是说就没有了,但难度确实增加了,而且所设的条件的指向性也不能那么明显了,这就给那些局外人有了可乘之机:)

此外,只要达到开考条件,就必须开考;只要考试有效,就必须录取。意中人未考取就空缺等第二年再招的现象,这三五年来在我们这里还确实没发生过。

说来说去,还是那个意思:踊跃参加公务员考试吧:)参加的人越多,考试越公平。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