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在海外二十年的老留学生 -- 温雅颂

共:💬170 🌺66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在海外二十年的老留学生

看了忙总的

我接触的国内知识工人的近期思想动态观察,及里面一些河友的发言,其中有些帖子提到了出国二十多年的老留学生以及对他们的看法,感觉有些看法不够客观。我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愿意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不代表这个群体,但也许有那么一点代表性。

首先我想总结一下这批人的特点:

一,这批人大部分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国的,很多人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后头几年入学的大学生。当年的入学率是非常低的,能在那样低的入学率下考上大学,说明这批人不仅聪明好学,而且也普遍下得了苦功。这批人很多有过“上山下乡”经历,所以论起吃苦精神,这批人应该比现在的年轻人更能吃苦。

二,这批人由于中小学期间正值“文革”,虽然上大学后学习非常刻苦,但对本专业以外的知识掌握得非常不系统,文理分家非常严重,理工科的不了解地理历史,文科的缺乏科学常识等现象非常普遍。

三,这批人出国后大多进入了国外的工业界,在大学当教授的比例极低。因为工业界的发明创造属公司所有,所以这批人发表论文的数量很少。但由于这些人的聪明和勤奋,现在多数人都是公司里的技术骨干。但由于文化隔阂,这批人进入公司高层的极少,所以大部分人吃的还是技术饭。

四,这批人的政治倾向性比较复杂,因为他们经历过太多的历史变故,有文革、有改革、有六四、有炸馆、也有奥运。但总的感觉是:这批人既欣喜于中国经济上的进步,又痛心于中国全面的腐败。很多人在政治上很幼稚,不能接受TG犯的错误,迷信于免煮柿油。但真正反共的人极少,更多的人只是有一种洁身自好的清高,反感国内不明不白的“灰色收入”,满足于在国外“挣一份干净的工资”。

五,这批人在技术上有一套,但极端缺乏应付复杂人事关系的能力。

六,这批人中,男的很多愿意回国闯一闯,男人嘛,总希望事业能更上一层楼。除开那些自己开公司的,在一个公司里干得再好,除了利益上有所回报以外,其它就都谈不上了,成果是公司的,不是自己的。但回国干,干出的成果除了经济效益以外,还有社会效益,毕竟是在给祖国工作,那种自豪和成就感,没出国的人因为没有对比大概也难以体会得到。

七,但是,这批人中女的基本都不愿意回国。我对此的解释是:女人天性追求安定,多数讲究物质,事业心不强,民族感也弱,所以女人嫁老外的比比皆是。而这批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民族意识更弱。这些人不仅自己不愿回国,也基本都反对丈夫回国。在我认识的朋友圈子里,跟着丈夫回国的只有一个,而她不是搞技术的,在国外没有专业工作。另一个不反对丈夫回国的则是家庭妇女。三个丈夫想回国的家庭,都被妻子拦住了。最后一个则是离婚,男的回国了。

通宝推:karman,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如何海归

前面说过,这批人中男的想回国发展的很多,但回成的人很少。为什么?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国内的许多因素也阻碍了他们回国发展的决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内的人事关系太复杂。这批人出国时都还年轻,当时国内的环境也相对单纯,所以他们处理复杂人事关系的能力没有得到过锻炼,出国后由于一直在做技术工作,而国外技术部门的人际关系相当简单,这就使得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甚至更加退化了。

二,国内搞技术的得不到尊重。这批人对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他们手里掌握的技术和多年在国外工作的技术经验。国内现在的形势似乎是肯花大价钱买技术,但不肯花大价钱雇掌握技术的人。但这样对海外中国人来说就有困难了。这些人掌握的技术,属于所在公司的资产,如果泄露给国内,就等于是技术间谍,会面临被起诉的危险。这些人必须辞掉公司的职位,才能免于这样的追究。国外彼此竞争的公司常常互相挖对方的技术骨干,这是公开的竞争,谁也没办法。国内如果想得到这些人掌握的技术,只有花大价钱挖这些人,才能使这些人免于后顾之忧。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国内有这么干的。个别大学有花百万年薪聘校长的,但我觉得这里作秀的成分居多,绝对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大学校长不过是个管理职位,没有技术机密可言,完全没必要这么干。但工业界的科技人员不一样,那是掌握技术窍门的关键人物。技术窍门就是层窗户纸,不捅破你就无法看到窗外的景色。

三,国内“官本位”现象太严重。肯花百万聘校长,却不肯花同样价钱聘教授,因为校长比教授“官”大。其实,真正能提高学校水平的是教授们。当一个学校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自然就能带出一批高水平的学生和研究生,整个学校的水平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校长是“伯乐”,教授是“千里马”,二者根本不是同类,伯乐需要的是相马的能力,而不需要具有跟马一样的速度。教授需要学术水平才能教学生,考虑到中国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必要从国外引进学术水平高的教授。但校长是管人的,能不能把人管好需要的不是“先进”经验,更多的只是人际关系的常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早把这些研究透了。很多时候,做的不好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愿望问题。

究竟中国应该如何吸引海外人才,我个人的观点是:

一,是技术人才,就要按技术人才使用,没必要非得给个官衔,但要给予技术权力,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行政管理和其他事物性工作还是由国内的人做更合适。要从体制上形成彼此尊重和协作的团队。

二,要求他们一下就下决心长期海归,扎根国内,这确实很难(因为家庭原因)。但可以寻求签数年合同的方式。这种合同期限不必很长,但也不宜太短。我个人认为三、五年比较合适,可以根据项目而定。既然是合同性质,价钱就不必参照国内的工资标准,可以灵活决定。只要价钱合适,期限合适,再加上一些适当的补贴,比如租房、探亲等,我相信很多人会考虑辞掉国外的工作回国干一番的。在北美,人们三、五年换个工作很正常,所以回国干几年,就和在北美换个工作差不多的感觉,下决心就容易多了。

三,以特殊的方式聘请这些人,给他们特殊的职称,使其不与国内同行形成职位竞争和工资竞争的形势,便于彼此的合作。一旦这些人决定彻底海归,进入国内体制,则职称、工资、待遇等自然也就按照国内标准而定了。

四,以这种合同的方式,这些人应该明显有经济上的好处,但也应该明显有其它方面的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参与高层决策,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方面没有发展前途等等。以这种方式,吸引他们彻底海归,成为体制内成员。

总之,使海外人才在回国方式上有一个缓冲区,让他们在参与国内项目的同时熟悉国内的环境,为以后真正海归创造条件。

家园 我说胖哥

能不能回点有意义的内容啊

家园 我觉得有个技术问题不好解决

举例来讲,我们以前在搞物流中心时,接触过一个1984年去美国的,他在物流领域是权威,但我们愿意高薪(不低于美国水平)聘请他时,他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现代技术系统都不是一个人可以操作和开发的,需要一个团队。我们问大约多少人,答30多人,而且大多是白人,不可能到中国长期工作。所以引进海外技术人才很困难,因为要引进一个系统,而且一个环节走不通就不行。不是我们不干,是干不成。

家园 他要有了内容的回复~

他要有了内容的回复,他抢沙发还抢得过沉宝兄吗?

家园 老兄不大了解中国国情呀

没有行政职务,就没有社会资源,就拿不到大项目。拿不到大项目,很多人是不愿意回的。回了,没大项目,有几年时间你就落后了;再耽误几年,你就什么都不是了,反而耽误了个人的发展。

家园 不见得

肯花百万聘校长,却不肯花同样价钱聘教授,

现在国内聘请教授待遇不错的。

家园 现在物质主义流行,愿意为给祖国工作的人多吗?

三个丈夫想回国的家庭,都被妻子拦住了。最后一个则是离婚,男的回国了。

--------------------------

这个男人不简单,支持下

家园 螺丝钉还有如此这般的妙用

美国佬高明~

家园 技术体系都是这样的,

非常复杂,依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钱学森55年就回来了,但是把导弹搞出来,还是依靠留学苏联的一帮喽罗。

家园 离婚的那个倒未必是为了回国而离婚,

也可能是反正要离了,干脆借机回国发展去了。

家园 这种特例应该有解决办法

我对物流不懂,但我觉得这种情况下也许可以给他多一点时间和多一点的报酬,让他在国内带出一个团队来。

现在确实很多技术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团队。真正的大牛应该懂得每个环节或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独立带出这样的团队。如果不行,那他只能算是其中一个方面的专家,而谈不上是权威了。

家园 国情还是知道的

没有行政职务,就没有社会资源,就拿不到大项目。

这正是我说的“官本位”现象。有没有能力干大项目,本不该和行政职务有关,而应该和技术职务或技术级别有关,但国内没人重视技术职务或技术级别,只看重一个人的行政职务。比如一个项目给一个研究所,好像所长就自然是最佳人选,研究室主任就差了一个层次。其实这些都是行政职务,只表明了这些人有行政管理能力,并不代表他们有更高的科研能力。

这种现象不纠正,就只能导致国内科研人员拼命争夺有限的行政职务,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琐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没有足够的精力做科研,自己的科研能力逐步下降。而没有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则只能给这些有行政职务的人打下手,虽然技术能力得到锻炼,但永无出头之日。

任何科研机构的行政职务都是有限的,但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理论上可以是无限的。只有让二者脱钩,才能使更多的科研人员暂露头角,形成整体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就只能是若干“学霸”垄断行业的局面,形不成大批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样的科研体系,是不可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

通宝推:树袋熊毛毛,
家园 如果收益相当的话,

如果收益相当的话,我想会有很多人更愿意为祖国工作。

但如果回国工作导致经济损失太大,大多数人自然就要犹豫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