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对总经理述职报告的部分内容的简单解读 -- wqnsihs
假设,“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已经高达110多平米,远超过欧洲平均的84平米。”这个数据,是一个很合理统计模式下的真实数据,那么问题就出在规划部门,或者说,TG的城镇建设有大问题。
有一些直观事实。
1,计算所有城镇的居民住房空置率,并不是多么高。
2,那么人均建设用地之所以高出欧洲那么多,有这么几个可能:
-人均非居住建筑面积过大;
-城镇规划不合理,存在极大浪费。
至于粮食安全问题,我没有任何可靠来源得到真实信息,没法参与议论:)
不过,原理是明摆着的。我上面所谓健康的经济系统,是不能舍本逐末的,如果为了住得更好,而损害食物供给,就是根本不可行的选择。
一个全国贫困县的大广场,可以比德国首都柏林任何一个广场都大。
南街村的两个大广场,比我在任何一个十几万人规模的欧洲城镇见到的广场都大。
第二个例子某些左派朋友可能不高兴。可是,这个问题上,左派和右派一样的贪大求“洋”--尽管洋人本身并不如此。
这个应该跟中国经济的核心病症无关。
我这里关注的是,为什么很明显大众的基础需求摆在这里得不到满足,还会出现生产过剩,内需萎靡,这样一个佯谬。
基本需求都还有这么大的空缺,还奢谈啥指望“新科技开拓经济空间”。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政府加强对重要资源的控制是应该的,国家加强煤矿的安全管理也是正确的,但民间投资的强制退出,是否应妥善处理?现在很多都在观望,或者选择投资江浙周边,如丽水:或者融资给小的房地产商.嗨........无语
叫唤了好几年了,结果人家就是说,我不知道,我没看到,我措手不及,你能怎么办?实体经济不好,郎咸平的讲座一直在讲这个问题,视频文件历历在目嘛。
结果呢?我就是不听,就是不听,郎咸平你说中国,你就是唱衰,就是唱衰,所以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啊!
我看就应该把郎咸平、宋鸿兵这样的抓起来,判刑,让他们再敢唱衰中国经济。
国家固定资产75%是房产(不一定准确),所以房地产可能是今后几十年的国民经济支柱。但是中国是一个需要大量进口资源的国家,例如石油、铁矿等等,将永远需要。那就必须有相应的出口进行交换。这30年我们靠的是吃人口红利,搞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后没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了,靠什么出口?显然就是产业升级后的技术产品出口。所以搞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必须的,不然下一代没饭吃。房地产只是一个支柱产业而已,不是全部。
总有对的一天,就像一个算命先生讲:人是要死的。没有任何价值,关键价值在什么时候死,怎么死。宋鸿兵不认识,郎大嘴江湖气太浓,自我炒作嫌疑太大,缺乏严谨性,不被执政者看重。执政者要的是危机到来的时间、危机传递的路径和危机展开的方式。这是江湖好汉做不到的。
人类的本性么……善若忙总,也不免嗟叹智囊们门户争斗的同时,又以母校为界。
美国人虽然不能阻止危机的发生,但对它发生的时间,方式却可以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这些东西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测的。其实这场危机本该2003年就爆发了。但是美国为了打伊拉克战争而拖了下来,一直到2008年才爆发。一是捂不住了,二是反正伊拉克战争也没什么戏唱了。
梳理一下我的想法:
1,房地产事实上已经是支柱产业之一,那么,是否可以把房地产行业,作为切入口之一,通过改变房地产的行业模式,来一次所谓房地产二次改革,达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目的?也就是籍此可以有效增加内需份额。
2,除了房产之外,还有其他基础行业,中国的整体低消费水平都提供了中国极大的经济发展纵深,应该说是现在肉食者们值得幸运的地方,这么好的缓冲空间,我总觉得完全可以很好利用,而不至于搞成现在这么尴尬的局面,总觉得是有不少解决方案选择的。
3,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个人感觉还是有很好的土壤条件的:
(1),中国具有世界罕见的经济地区差的战略纵深,但是现在物流交通成本抵消了这种纵深,这个障碍值得拔除;
(2),人才和教育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起来,看起来似乎比十年前条件好多了;
。。。
纯属瞎想,摆足了网络国师的样子,YY无极限,呵呵,见笑了:)
我们现在的巨型企业都是央企,并且集中在能源,电力,金融等行业,这些行业主要还是在国内吸血的。要是机械,汽车,造船,电子,信息,大飞机,装备制造,半导体,零售业,音像图书文化等行业未来能够成长起在国际有竞争力的巨型企业,再加上比较低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肯定能保证几十年生活无忧和民族话语权,忙总所说的那50%拉美化可能也就没有了。因为这类型企业才是未来我们对国外出口进行交换的主心骨啊。
关键国内这些本土巨型企业还是在内外压力下没有成长起来,未来也是不容乐观啊。就拿汽车产业来说,三大们现在不仅毫无进取心,而且是自主品牌继续发展的绊脚石····
不过也许体制内的确有能人,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危机爆发前几年,日本的某些研究机构曾经发文预测过,不过具体时间准不准和方式准不准就不知道了,这种东西普通人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