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双十二寄,也谈老蒋抗日 -- 只爱你
不过用错对象了。估计委员长圣经读的多了点,史书读的少了点。
要是借了外力,就不一样了;这恐怕就是老蒋的逻辑了。
不过老毛自己说,和红四方面军分开,单独北上的那一天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这么看来的话,至少张国焘能把老毛逼到这种地步,应该还要比老蒋强一点。
太祖北上时候还是很乐观,相信四方面军迟早会北上的,当时他手上的兵力比29年初下井冈山和三湾改编时要多,而且都是精英。真正最黑暗的时候还是他在苏区被剥夺兵权的那两年,看着自己亲手缔造的军队和根据地一步步损失掉自己什么都不能做,那才是最难受的时候。
北上时他手里只有一、三两个军团,八千多人。而徐向前和陈昌浩的部队至少有四万人,如果当时陈昌浩命令攻击,后果可想而知。
说到精英,难道四方面军的红军战士就不是精英了?张国焘搞肃反搞的,四方面军里面有文化的人几乎被杀光了,结果极端的重勇不重谋,战士们打仗倒是异常勇敢。
相反,我认为在瑞金,老毛一直在隐忍,等待时机。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也知道博古李德他们是错误的,所以这些人的失败是可以预料的。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会搞什么阴谋诡计。老毛跟他们的分歧是公,不是私,并没有个人恩怨。
而张国焘这人就不好说了,他私欲比较重,不是那种会乖乖遵守规则的人。要是他当时南下成功,很可能会去当个军阀,建个独立王国。
碰上美日这种阳谋+阴谋的就熄火了~
29年井冈山突围,46年重庆会谈比这个可险多了。太祖有充分把握北上,首先红四方面军尽管有军阀倾向,但主干是贫苦人民,红军不打红军的旗号一亮出来,陈昌浩的开枪命令能执行到什么程度?其次北上抗日的决议光明正大,南下不仅面对国民党重兵,而且明显是割据自保,论理上他又输一筹,第三,太祖在遵义会议后不久就派陈云潘汉年去共产国际汇报,张国焘一直没和国际取得联系,他最多只能开除毛王张博古的党籍,要对国际内都有知名度的太祖下杀手,日后怎么和国际交代?就算不提国际,他如何控制北上的红二方面军,难道也采取武力强行兼并?太祖对遵义会议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历次党的会议少见的,太祖在那两年担心的并是自身的安危,而是路线问题还没来得及纠正之前红军就完蛋了,那可真的是万劫不复,湘江之败后李德还打算把红军继续往死路带,如果太祖这个时候还不站出来就真完了,太祖尽管打算复出,也不希望以这样的代价复出。至于他和斯诺的谈话不知道兄台所本,限于国际和党内的机密,有很多东西是不可能谈透的。
长征北上的决定最先是博古做出的,早在长征之前,名义上是为北上抗日,但实际上就不好说了。张国焘的说法是北上叛逃,目的是投靠苏联。
现在看来南下是愚蠢的,可在当时,南下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连林彪,萧克,何长工这些原本老毛的嫡系都支持张国焘南下。而且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张国焘所料,陕北远不如四川富庶,那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中央。如果不是老毛这位穿越强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把军队拉去开荒,中央被困死的几率会相当大。
中央红军单独北上时,李特去追,对着行进的部队大喊,张主席命令你们回去。结果怎么样?绝大部分四方面军的人都回去了,只有很少的人留了下来。中央也有很多领导去拦,如林伯渠,反复讲北上是中央的决定,南下只是张国焘的个人决定,但是根本拦不住。照说这些跟随红大行军的人,大多是高级干部,是骨干,党性应该很强的。
张国焘说,你们把一方面军搞垮了,又想来搞四方面军。我相信许多人对这句话是很有共鸣的。
当时张国焘是红军总政委,名义上是二号人物,实际上是一号实权人物。行军打仗时,红军听从他的命令也很正常。相反,中央执意北上倒是越权了。而且基于此,张国焘另立中央,其实也说得通。
对中央来说,北上的威胁也不止是陈昌浩,还有从四面八方正在逐渐缩小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圈。当时曾有人提醒陈昌浩,要他防止中央逃跑,陈昌浩说中央没那个胆子敢单独北上。
客观的说,如果没有四方面军主攻,右路军过了草地之后能不能打通包座的北上通道都成问题。后来四方面军的人都大骂中央卑鄙,利用四方面军的牺牲为自己铺路。
张国焘那帮人还趁机煽动,声称中央红军走之前抢了四方面军的粮食,还烧死了很多四方面军的伤员,结果搞得四方面军的人群情激愤,高呼要报仇,要血债血偿。
红军真的就不打红军?不要低估农军的战斗力,但也不要高估农军的判断力。这些战士本性是好的,但见识少,思想狭隘,被洗脑是很容易的。
再看看那些被逼跟着四方面军南下的原中央红军的人所受的待遇,斗争会挨批算是轻的了,动不动还被拳打脚踢。杨尚昆的妻子李伯钊曾回忆,有的人只不过为中央辩护几句就马上遭到毒打。朱德在政治上比较坚定,张国焘搞不定他,就从他的妻子康克清方面下手,逼得康克清几次三番想要折返北上去找中央,最后都被朱德劝阻。朱德当时的话是,你现在跟着大部队,张国焘还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一旦你单独北上,张国焘就能暗中派人杀了你。
张浩从苏联回来后,声称苏联不承认张国焘的中央,这个事情其实水分比较大,很多学者都认为是忽悠。
老毛那时在军内的威望很高,但在党内,长征前,他跟张国焘的地位差不多。长征后,张国焘八万精兵在手,要不是老毛竭力阻拦,张闻天就要把总书记的职位给他。可以说张国焘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
斯大林确实听闻老毛是个狠角色,但这不意味着他会重用老毛。苏联从来都只需要毕恭毕敬的追随者,而不是能与其分庭抗衡的实力者。
苏联一直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时为了让老蒋出兵牵制日本,减轻苏联的压力,中共仅仅是一个筹码,对斯大林来说,根本无足轻重。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老毛这样的强人力挽狂澜,中共早就被苏联卖给老蒋了。
一直到中共七大,老毛在党内的地位才正式确立,苏联这时迫于无奈也只能同意。
哪怕这个高级军官一滴血也没有沾过,只要他制定、执行了战争罪行,就是战犯!
往大概念里说,冈村宁次是高级将领,比方说他手下10万人,那么,这10万人的血债他就得扛下来,而下面的小兵,假如有确凿证据证实是有战争罪行的,可以抓出来,比如比赛杀人的军曹……但是,这个在战后的审判中是很难实现的,一般的大规模杀人放火,也可以理解为执行上级命令,总之,官越大的,黑锅也越大,这个国际惯例,可不是政治家嘴皮一碰出来的……
往实际情况说:冈村是罪证确凿的大战犯,这还没服刑接受应有的惩罚,甚至连认错都不见得有呢,就被包庇起来,从阶下囚成为座上客,而一般的战俘,别说不一定能入罪(虽说的确有个别人是有血债的),最关键的是,他们认罪改过了,至少在表面上,给足了中国人民面子!
有些问题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看有没有借口,有没有台阶,常总裁这个做法,分明是打中国人民的脸,不骂他骂谁?
主席后来推崇遵义会议,一来那次算是名正言顺,是大会上正面交锋然后胜利,咋说都没问题.....
这个悍然北上,撇下四方面军,从行动上非常仓促,几乎可以说是逃命,有点说不出口.....而且北上之时对日后茫然无知,没遇到刘志丹之前(至少是确认他还在陕北之前)几乎可以说是如丧家之.....这个就不写下去了.....所以日后实在也不好太多渲染......这个是主席生涯中少见的赌博行为.....主席再伟大,这次还是没把握的....
他作为中央派到鄂豫皖苏区的钦差大臣,能够在短短几年内收拢人心,掌握实权。不仅像王树声这种德高望重的人对他忠心耿耿,就连陈昌浩这种心高气傲的人也能对他俯首称臣。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能力。
可以说张国焘当时在四方面军里的威望并不低于老毛在一方面军里的威望。
即使后来南下和西征遭受了巨大损失,张国焘的威信也没有减少多少。
戴克林曾回忆说,延安反张国焘,四方面军的很多人非常生气,说“你们为什么反对张国焘?他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过一句反人民的话。”
所以,光论能力的话,张国焘也的确是个枭雄的材料。
只可惜,他运气不好,挑了一个糟糕的时机反中央自立。如果他能抢在遵义会议之前,兴许还有一丝机会。
不带任何偏见的说,老毛跟张国焘其实同样是在长征途中夺权。老毛费尽心力,才说服王稼祥支持自己,走的是正当程序,投票表决,至少名正言顺,别人挑不出刺来。而张国焘却被胜利冲昏了头,一心想走捷径,干脆直接以武力相逼,但这样就算一时能够得逞,一旦将来形式反转,他的下场也就注定了。
遵义会议之后,博古还对老毛有忿恨,现在被张国焘这事一搅,也不得不向老毛靠拢,枪口一致对外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张国焘算是帮了老毛一把。
这基本上是手把手的教了,还都是TG的要害。伪座居然还玩到带着百万国军转进的地步。天作孽尤可恕,那个自做孽不可。。。
好像是统一了口径说的话,不一样的声音不多
我到是有它的电子书,没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