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生产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区别 -- wqnsihs
【原创】再谈一下策划-管理
个人认为,除了精通自身专业和对服务领域的了解,首先是方向正确,能用简单办法把复杂事情搞清晰,能用更少投入调动更多资源,其次是有限投入下能调动参与要素积极性,再就是有效的监察。只有这样,才能在为自己和客户创造价值,否则就是骗自己或欺骗他人。
为自己做个广告,笨狼受限制的博客——笨狼出山 http://mememevvv.blog.tianya.cn 要我文集在我博客或者我在西西河的主题贴留下信箱
明显看出你在现场管理上没有实践经验,没找到现场管理的重点:避免瓶颈出现。而其主要办法就是预防瓶颈,手段就是实时调整生产线负荷。这是纲,纲举目张。其他都是小问题。
只是兴趣,不打算深入,真想介入管理,先花1年半-2年(1/3理论学习,1/3基本功,1/3实践)掌握技工知识再说。
不说工长,很多中小老板们被简单生产的怠工和反复搞得焦头烂额
在设计的时候预备一定弹性,让现场操作人员参与设计论证,是降低瓶颈约束的方法之一.
另外,那条不锈钢管道的保温做的怎么样?出现停电事故,及时打开低点放净阀总比流体完全凝结强,粘度系数估计很高.
这套设备引进很早(当初三井物产一共弄了10套,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完全找到客户或客户不要了,是1993融资租赁到中国来的,很便宜,当然可能也比较落后,设备生产应该在1991年以前)应该进行了一些技术处理,不然可能就完全报废了。其控制系统在1995年看来其自动化程度就已经不如国产设备了。(这个企业后来又搞了一套国产设备,但是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都不如进口的老设备)
看看军事史,战略有什么套路吗?
IT项目的主要关键是没有好的战术解决沟通问题
我在一家工程公司混口饭吃,以接触到的过去一两年国内项目石油/化工EPCM总包和分包形势看,设计、采购和施工(EPC)这三块基本都由国内工程公司包了,而项目管理(M)合同多数给了国外工程公司。我感觉现在国内的工艺设计能力应该比以前有质的飞跃。
降价一半,而且比进口的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调度和产品调整余地大,排程方便。基本已经把洋人彻底干掉。(我见过一个企业两套装置,一中一洋同场竞技的例子,结果我们自己的设备全面胜出,而设备投资大约省一半)。精细化工项目与德国人比还有差距,而且除传感器之类传统弱项外,我认为主要差距在管理流程上,我们积累太少,还需要时间。石化应该差距不大了。
用生产管理和项目管理来比较是不对等的。生产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工厂或者车间的全部生产活动,而项目管理是一个研发部门的单位研发活动。这样比的话,可比性太低,找到得更多的是不同点。反过来,是不是如果我们把比较对象改为生产管理和研发管理(或者portfolio管理),得到的结论会更加有内涵一点呢?
丰田的生产管理讲求平准化,从而消除各种波动对生产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野耐一不是举了例子说,如果一条生产线按照某种车生产几天,另外一种车再生产几天来安排生产,那么市场波动的时候,每天的负载就会很不一样,从而造成基本的浪费。
和这个类似,我相信研发管理也应该讲求平准化。现在普遍的现状是,整个研发周期如果24个月,每个工种可能全负载工作只有6个月,但是所有人都一直留在项目里:囤积资源是项目经理最喜欢的,可以帮助他们降低风险,但却是极大的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现在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先细分,定义SOP,从而提高效率,减少单位产出的工时,然后一工多能,从而实现大野耐一说得少人化。人力资源占用降低一半,假设项目投资回收加快1/4,也是一个很大的改善。
建造大型项目的管理,例如三峡工程,神舟飞船之类。
石化行业确实如此!本人刚好在某管理公司混,里面一群混子,很多老外狗屁不懂就是专家,只会装B,还有一群菲佣。不过确实老外的流程很好,条条块块画的很清楚,但是感觉过于强调点,由此而导致公司内部相互推诿,效率底下;而中国人则刚好相反。抛开政治,我相信中国工程公司能把外国工程公司打的满地找牙!
却需要时间来熏陶。例如我经常在工作中碰到凑合的员工,问他,他什么都知道:流程、规范、制度、标准,就是不认真执行。相比起来,洋人(尤其德国人)就非常一板一眼。其实从个人聪明程度,我们比他们强,但是模糊文化却常常让一个项目执行起来漏洞百出,不断返工,浪费巨大。有时仅仅是一个非常小的坏习惯,例如干完活后不检查工具,结果工具在设备里参与运行,结果一塌糊涂。
然后根据这个目标配置各种资源,解决问题实现之。
的目标还要详细,还要刚性,还要困难。
我原来的公司销售人员总共只有10多个,结果财务人员居然有20多个……确实,公司的确处于危机中。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