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解读国资委新政策——央企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 -- 土拨鼠yuanap
不过,最让人担心的是,他退下来后,华为怎么办?
--------------------------------------------------
1、如果行业变化缓慢,华为各方面已经成型,按步就班,耗费的精力不大,任正非可以慢慢熬着,不忙退休,也没人逼他退(李嘉诚不也还在干),当然据说他身体不好;同时华为的孙亚芳、洪天峰、徐直军、胡厚琨、费敏等在各个岗位上轮换,起起伏伏、历经磨砺,也不是吃素的,任正非若想退休,可以先入二线、挺其中一人领导多人小组(现在叫EMT,执行管理团队),实在不行可以换人,也没那么可怕,中兴侯为贵退下来后也没有崩溃嘛。当然大家都盼着任正非之后的领导人带着华为再创辉煌,不过一个企业领袖老这样厉害,概率应该很小才对,就如同8086、286、386、486。
2、如果行业大变革,不可测,任正非自己也无法保证吧。
我觉得有些事儿,该摆上台面了,就是怎么去选择中国企业的下一代领导人?
--------------------------------------------------
题目太大了,没想过,不过中国的企业这么多,全世界的模式都可以拿来做实验,说不定都能行,呵呵。
是按照家族企业的模式,子承父业,还是按照美国职业经理人的模式,由股东出来说话,或者,搞点儿中国特色,政府给推荐个人?
--------------------------------------------------
华为不是搞的是企业内部员工持股嘛,股权分散,已经不同于上面引用文说的方式,不也算一种创新?社会主义的味道好像比它们还要浓一些噢。
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走了20多年了,当年那帮创业者,现在最少50了,还有几年干头?所以,怎么去选择好的接班人,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
题目太大了,没想过,不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国企、民企、国家、个人都一样,成功可能没啥模式,失败倒是可以吸取教训。
华为的运营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华为的优势不仅依赖单纯的低人力成本。
除去基本的ERP、SCM、和市场管理流程等,华为把技术开发也纳入到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中。并且全部通过IT系统固化。这一方面说明在电信设备制造环节,即便开发工作的管理弹性也还是基本可控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华为推进流程管理的决心。
不论是管理变革还是IT攻关,华为都是付出过成本和代价的。因为这些变革的思路,到底都是舶来品,直接套用是要水土不服的。这个时候就是靠任总的决心。在排异反应的阶段,带领大家拼死扛过去。然后在执行过程中逐步修改各个细节,把制度和职责设置一点点做适应性改进,把模板和支撑文件慢慢优化和丰富。过程中培养出可以持续变革的内部团队。然后企业文化也慢慢扭转过来,适应了新的管理模式。
华为是低调的,他的管理变革同样不为外人所知。但我想这些低调而又扎实的工作,实际上已经发挥了他的作用,演化成华为竞争力的一部分。不然华为不可能在这个高科技领域做到现在的程度。看看华为的竞争对手和客户们,还有他们背后的各种势力就知道,那都是虎狼之辈。
还要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这个政权能够走下去,尤其是后者更是开国者高明与否的要点
身边很多人的观点是电子和通信已经慢慢夕阳化,往传统产业过渡了。所以对这个很感兴趣
华为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因此目前的人事调整以及内部管理架构也是着眼于脱去人治的危险。但是,任的作用太大,能否真正做到,只能拭目以待;
创新的问题,来源并不在任,有一些战略部门在从事研究,决策也在向集体决策过渡。目前决策后的执行力很强,但任之后,是否存在问题也需要观察。
通信领域正面临者深刻的转型,转型后的规模是否足够大也是问题,而这个问题则不是华为爱立信能控制的。传统领域油水减少,新领域盘子不够大,这是比较要命的。
做标准,做服务,移动、电信、联通等外包服务给他们
不过我知道,华为在苏丹是代行移动这个角色的,就是说,人家在国外已经进入运营商角色了。这个橡树村村长能说道么。
如果能做好,那就上下一条龙通吃。
IBM现在也主要是服务占大头。
其实,国外企业已经把趋势点明了,只需要国人以这个思路做大做强,实现在各自领域内的突破和鳌头。
这个问题,仔细说,不谈技术恐怕讲不清楚,有时间可以来探讨。
简单说,就是以前通信主要满足一下打电话,整个行业的技术基础也是为了建一个打电话的网络。现在的社会信息化过程,提出了打电话以外的需求,通过IP技术可以低成本实现,这就是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时,只是把电信公司作为一个管道而已。特别是管制机构如果推动这样的变革,电信运营商的好日子不会太长。中国的情况是,电信企业是国企,政府不会那么那么快的。
运营商实际也在转型,不过他们还希望继续原来的好日子,就看博弈了。当然,电信运营商手里也不是没有牌。
有兴趣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今年的巴塞罗那电信展vodafone老大对googel的评论以及google老大的回应,按照线索下去,可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演进的端倪,还有就是摩根斯坦利去年12月份有一份关于互联网的报告,把行业的问题点出来比较多,值得看看。另外,大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年报中对于行业评论也值得大家去看。
转型都是渐变的,其实运营商的日子比起大多数行业来,还是滋润很多,尤其在国内。
一方面的确可以降低成本,但另一方面,网络是其核心资产之一(另一为客户),网络交给设备商运行,就是把条腿给了人家了。
国内运营商完全这么干,恐怕有问题,现在的人往哪里放呀,国企确确实实还承担就业功能,中国移动情况好些,包袱少,不象电信。
驻外使领馆、国内还有一堆外办。不过特务的编制不属于外交部。。
1、其实俺觉得华为是在全方位学习世界(基本就是西方啦)先进知识、经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显然不局限于平常认为的技术赶超。应该说是全方位逼近业内最高水平。在各方面逼近(不是质的差别,仅仅是量的差别)的时候,也就是企业系统级效率接近的时候,成本就有了竞争优势;
2、IT/电信泡沫之后,先行者的巨大投入没人买单(试错失败),华为落后半步反而有了一定的战略优势,同时运营商也缺钱了,任正非逆势而上,咬牙抢市场(似乎国开行也给了不少买方/卖方信贷支持),乘北电、朗讯、摩托、西门子、诺基亚、爱立信战略收缩时进行压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少当初的先行者在各种压力下倒下。这个情况说起来有点像中国在97年、08年的金融管制导致没有暴露于风险之中,当然我猜华为的市场化水平、管理水平比金融企业要高,中国的国企在08风暴以后不知道有没有辜负这次机会在海外有啥扩张?
3、当初的赶超者成了先行者之后,也必须试错,这个时候就又不一样了。
另外说一句,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是想让产品开发真正从市场需求开始(因为原来是研发什么卖什么,那研发什么呢?看看市场上有什么!),并且从市场、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全面评估市场机会,在此基础上开始后续的工作。另外,ISC、信息化、IPD、财务四统一、CRM等工作的展开是有先后顺序的。
开发基本可控,那是因为技术问题在预研阶段已经解决,预研可没法可控。
华为或者说任正非让人佩服的,俺觉得至少还有似乎永不满足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持续进化的努力、大胆的战略眼光、谨慎实在的执行,就像一个永远的战士。
有的是在争抢蛋糕,有的则是原来盈利方式逐渐边缘化而被动做的反应,或者两者都有。
之前说的“电子”其实是特指在现有工艺下的集成电路。电子是个很大的领域,一概而论确实不合适,说不准好东西又会从哪个突破口出来了
花谢
首先,像忙总这样的有责任心的职业经理人,肯定希望把企业管好。但遇到坏的呢?比如90年代,大量国企倒闭,很多就是老总故意拖垮,然后中饱私囊的。
难道今天中国都没有吸取教训吗?对央企的控制怎么办?按照忙总所说,只有几百人管理,那这个机构个空壳吗?
央企和大型国企涉及到我国核心竞争力,现在国资委又没办法做良好的监管,岂不是很危险?
经济增加值也好,传统预算控制也好,都是针对纯粹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放过来考核国有企业,有一些天生不足。毋庸讳言,国企其实还承担了其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尤其是抓大放小之后,留下来的都是对整个行业以及国民经济有柱石作用,简单等同一般企业,企业不完整。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定价权恐怕就不在自己手里,出去扩张也要收到国家战略的影响。
经济增加值这类工具,其实国内早就有应用,我自己记得起码十年前深圳某著名企业就引进过,但很快就放弃了。
其实无论EVA也好,平衡计分卡,战略解码等等,理念很完美,但实施效果如何,不同企业可能千差万别。国资委一刀切,恐怕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