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魏晋时期说起 -- wolfgan
首先,从人物上讲,委员长和曹孟德就很相似,都是以武力夺取天下——曹孟德仅仅统一了北方,委员长也只是控制了江浙一带,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全国统一。
从社会结构上来看,民国上承清朝,满、蒙、汉八旗是清廷的三根支柱。八旗在从白莲教、天地会到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的一系列内外战争中被消耗殆尽,到了清朝后期,出自李鸿章门下的袁世凯北洋系新军成了维持清廷统治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正是这支力量最终葬送了清朝。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分裂成若干山头,为国民党的兴起创造了机会。国民党出身海外华人,与北洋系并无瓜葛,这使得它与北洋系所代表的旧上层并无太多瓜葛。国民党能够在中国掌权,主要是依靠与共产党结成联盟,其“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准确,但是确实是很倾向于平民阶层的。但1927年国共分裂后,随着“四大家族”的形成和巩固,新的贵族阶层在政权中的分量越来越大。这不光表现在中央政府,也表现在地方政府。阶级固化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民国的历史基本就是魏晋时期的历史的翻版。另外,从经济上讲,司马炎登基后的年代里黄河流域的人口和曹操征战的年代里相比,人口有了明显增长,经济也随之有了明显恢复,可以与之对比的是,1927到1937年的中国也经历了“黄金十年”。而与晋朝的情况又很类似的是,司马炎死后晋朝陷入了“八王之乱”,而蒋介石还没有死就发生了蒋冯战争、蒋桂战争、蒋唐战争……直到中原大战。八王之乱严重损耗了晋朝的国力,是造成后来“五胡乱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30年代的民国军阀混战,也是导致日本入侵的重要因素。和五胡乱华一样,“黄金十年”后的中国迎来的是“南京大屠杀”这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
因为他不久就被比自己武力更强的毛泽东赶跑了。所以拿委员长比曹操,一点不像。曹操没有委员长这么难堪。
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是很认同你的看法。近代中国最需要的不是“更加快速的阶级流动”。恰恰相反,近代中国的“阶级流动”可能是世界上最“快速”的——昨天的“穷泥腿子”今天可能就是前呼后拥的TG高官,而昨天锦衣玉食的大地主明天可能就是社会底层饱受歧视的“黑五类”。近代中国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成员相对稳定的核心群体。近代以来的当权者,都是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捞一把就走”的过客。中国近代吃这个问题的亏吃了无数次。而所谓“需要建立的是一个更加扁平的社会,需要更加快速的阶级流动而不是固化”的理论,为这种“轮流坐庄,捞一把就走”的行为提供了强大的合理性基础。我的问题就是:你怎么保证“阶级流动”不会变成“轮流坐庄,捞一把就走”?
西晋就是明证。这个社会的核心是明确的,就是那些世家大族。可是他们中间没有多少人为这个国家的利益操心,都是在为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操心。结果大灾难就发生了。
成员相对稳定的核心群体并不能确保对社会有利,但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群体的社会,绝对是一盘散沙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只能是冒险家的乐园,和外部势力鱼肉的对象。
凭什么成为相对稳定的核心群体呢?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的公认就不可能。那么怎么样才能让社会公认呢?
你说的“他们中间没有多少人为这个国家的利益操心,都是在为自己和自己家族的利益操心”就是明证。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社会博弈的结果。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原先属于这个群体,但行为不利于这个群体的人会被排斥出去。
有太多的社会是没有自己的核心利益群体的。譬如就拿最近比较热炒的海地吧,按照你的标准,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形成过自己的利益核心群体。
你的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核心利益群体的国家没有几个。中国历史上能够维持时间比较长的朝代,都有成熟的核心利益群体作为中坚。
你最好重新定义一下。
就是一个成员相对固定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依托于国家而存在,任何对这个国家的利益的侵犯都会导致对这个共同体的利益的侵犯,也就是井底望天所谓“兄弟连”。
在这个博弈过程中,要么是原先属于这个群体,但行为不利于这个群体的人会被排斥出去,最后形成核心共同体;要么是这种人成为主流,最后导致核心共同体无法形成。
但是他们依旧把自己个人和家族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