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节语文课:中国的高速铁路 -- 路边
这种文宣稿一般都有个加减分系统。比如阐述甲乙两方的争执,潜移默化的给一方加入负面形容词,另一方给正面形容词,以期望能影响部分脑残读者。
比如prominent这个词。这个词我见得太多了,都是在一个固定位置见到的,比如“prominent scholar 某某不学无术的反华分子”。所以我在学习中就自己有了个字典。
词条 prominent:形容词,杰出的,常用来形容反华分子。
其实这种宣传影响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比如“解放军”在西方是个绝对负面的词汇,但是在中国是个正面词汇。所以大可以敞开让国人读,一读就不对劲。正好让大家见识见识他们的丑陋嘴脸。我一直认为人的观点主要来于自身生活的现实,其次是源于性格,还有很小一部份源于接触的读物。西方读者中脑残也不会太多,他们爱读也就是自娱一下,读着开心呗。你说中国崩溃论可能是个理性分析的结果吗?但是很多人爱读,就是自我满足一下。
不过那儿有关键词限制,
所以转了个传送门过去。
不知《北京之春》社长王丹先生算不算prominent scholar?
意外啊,居然得一宝哦!!
with Jon Stewart 里面不也拿这个搞笑嘛,里面不管讨论什么热点问题,那个客串出场的 talk show 主持人就会顶上 "Senior XXX Analysist" 的头衔。当年我记得似乎是 CNN 特别热衷搞这个,最后彻底搞成了狗皮膏药。
被多人知道的学习的人
例如我弟弟,你敢说他不是prominent scholar嘛?
如果单纯回忆,语文课在我的大脑里完全一片空白,但读完这篇文章,十几年前上课的情景历历在目。
如果撇开冰岛、中国等国际经济、政治问题,单纯看学校中的教育,语文,真的是学生需要的吗?从小学到高三,课本里选的文章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但这种经典,是老师明明白白告诉的吗?是老师说“这段话用了XX修辞手法,这段话的中心词是XX”可以表现的吗?如此这般,学生还有多少机会自己去体会、自己揣摩?
在英语杂志和报纸上大多数关于中国发展的报道都是用这种口气和修辞的。楼主太有才了。
揭开了西方“公正" 媒体的画皮。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Well the Chinese are sure making some foolish long term bets. I mean investing in interurban and intra urban rail systems. What's worse they are even investing heavily in green technologies, universities, research etc.
The way to go is to spend money fighting endless foreign wars that drain your treasury, increase your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slash education spending and definitely stick your head in the sand when it comes to climate change.
What I don't understand is why the Americans cannot sell their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China.
结果把专家搞成了“砖家”,教授搞成了“叫兽”。
每个国家都讲授灌输语文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