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对GM作物,中国看来是下决心了 -- 山要

共:💬160 🌺1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鹿奶粉只试验八天应该也没有问题
家园 少打一个问号

能上市卖和稳定是两个问题

抱歉

稳定的杂种确实得不到,因为性状要分离的。三大遗传学定律

但是可以得到稳定的纯合品种啊。水稻搞三系杂交是因为有它的特殊性,知道制种的人都应该了解

家园 Del
Del
家园 【文摘】一篇引起争论的Nature文章

有网友在讨论中提到了这么一篇文章

Losey J. E., Rayor L. S., Carter M. E. Transgenic pollen harms monarch larvae. Nature 1999 399 214.

这篇讨论抗虫转基因玉米花粉对于野生蝶类危害的违章,在其发表后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论。有政治层面的,也有科学层面的。现在就摘录一下相关的争论

这篇文章中的实验设计如下:

Losey 等所用的花粉采自Bt 玉米(N4640 ,Norvartis 公司) 和与其没有亲缘关系的非转基因玉米杂交品种(实验对照)。

实验设计如下:马利筋叶面先用水润湿,再撒上花粉,密度似与玉米地中采集的叶片上花粉密度一致。为防止叶片失水将叶片的叶梗插在水盒中。每叶片接5 头3 日龄的大斑蝶幼虫,每组处理设重复5 次,4 d 后察幼虫存活率、累计取食叶片的比率和存活幼虫的体重。

研究表明,接虫4 d 后撒有Bt 玉米花粉、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和未撒花粉的叶片上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56 %、100 %和100 %。而3 个不同处理上幼虫累计取食叶片比率分别为0157 ±0114 、1112 ±0109 和1161 ±0109 。Bt 花粉叶片上和未撒花粉叶片上存活幼虫的体重分别为0116 ±0103 和0138 ±0102 g。

实验结果比较清楚,含Bt的花粉对大班蝶有毒害作用。无论生存率和体重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但争论的焦点在于实验设计上。实验设计的缺陷也是该文被Science拒绝的原因。文章中使用的环境是一个人为搞出来的环境,花粉是人为涂上去的,虫子是人为放上去的。实验条件是在室内,规模也很小。于是问题产生,自然界是这样的吗?

此后,美国农业部与企业,高校昆虫、杂草专家联合成立了一个研究团队,耗资100 000 美元,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就Bt 玉米花粉对大斑蝶的潜在影响作了全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Bt 玉米花粉对大斑蝶幼虫生长与存活率的影响和幼虫取食到花粉的可能性。研究发现,Bt 玉米花粉在田间对大斑蝶并无威胁,因为玉米花粉大而重,扩散不远,在田间,所有花粉只落在10 m 以内,在距玉米地5 m 远处的马利筋杂草上,每1 cm2 叶子上平均只能发现1 粒玉米花粉;大斑蝶通常并不吃玉米花粉,它们在玉米散完粉后才大量产卵

其后大量文章出现,试图修正实验条件,获取接近自然的结果。有人根据玉米花粉的沉降速度,得出结论玉米花粉的“杀伤”半径大约为10米,以3米的范围影响最大。也有人据此认为,有些转基因品种对蝴蝶无害,因为这类转基因植株采用的35S启动子在花粉中无效。

生态学家也提供了自己的看法

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Bt 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了40 % ,但与此同时大斑蝶的种群也增加了30 %

一个比较接近自然的研究是

2000 年7 月,Wraight等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Bt玉米花粉对另一种常见蝴蝶香芹黑凤蝶的影响。他们在盆栽的野生型欧洲防风根(香芹黑凤蝶的寄主植物) 叶片上接种初龄香芹黑凤蝶幼虫,并沿Bt 玉米田埂排列。还考虑到了田间条件下幼虫的自然死亡因子,如风、阳光和湿度都可以影响到花粉的沉降量和幼虫的取食量。Wraight 等发现,幼虫死亡率与寄主植物离玉米地的远近或花粉沉降量间没有相关性。室内生测时作者发现比田间高出5 倍的花粉密度仍然未能使幼虫死亡。Wraight 等指出,这并不能证明大斑蝶也不会受到玉米花粉的影响,但他们认为Losey(nature作者) 等在作结论之前进行田间和室内对比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家园 楼主啊,三鹿奶粉只试验八天也看不出问题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0-01/06/content_2507898.htm

恩道尔、张宏良之类的阴谋论过于政治化--不过,这些人都不是农业专业人士,我们就当他们打酱油好了。 可是,张启发这样的科学家,被问到安全问题,只能拿出八天的急性毒性试验来搪塞,也太误导老百姓了吧。

三鹿奶粉只试验八天恐怕也看不出问题,你要不要接着吃?

家园 何来这样的言论

我多次说我的观点是

1.中国的粮食始终是个问题

2.转基因作物作为一项技术,应该被中国接纳

3.中国要把转基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再读一下下面的帖子,你也可以看出,转基因本身只是一个技术,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入的功能基因。认为所有转基因产品都和三鹿奶粉一样,这个理解我实在没办法同意。

借这个帖子说一句。对于具体某人是不是买办,某政府是不是卖国,上帝的神光是不是要被遮住这类的话题没有兴趣答复,希望理解。这不是讨论的初衷。实在是讨论不动。对于技术细节的讨论也正在打算退出,没有裁判的争论,除了多出一些你不懂我不懂的口水,没啥大意思。

家园 请直接回复我的问题,不要政治化吐口水

八天的急性毒性试验够不够证明安全?就可以上商业化?

这不是政治问题,而是科学问题,请不要回避。

明明是你一遇到棘手问题就试图政治化, 转移视线。

家园 那就说说传说中的八天实验

洗心提供的内容是来自一个报纸报道

有专家普经用60吨转基因大米华恢1号稻米对小鼠作灌胃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均未发现明显的中毒情况与死亡情况。

8天后,通过对比,未吃转基因大米与吃过转基因大米的小鼠,各组之间体重无生物学意义差异; 解剖后,称量心,肝,脾,肺,肾,胸腺,肾上腺以及卵巢或睾丸的重量,各组动物脏器重量无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那么,如果换成是人,该会如何?张启发告诉大家,实验中转基因大米的抗虫蛋白含量,其受试剂量,按一个成年人一天吃一斤转基因大米计算,相当于一个成人吃657年的!

据报纸说,以上这些实验结果,证明转基因水稻对健康无影响。然后据此有人认为,这些结果让转基因水稻拿到了在湖北种植的许可。

我就说说不成熟的看法

1.上面的话真够乱七八糟的。60吨大米灌胃,生的熟的?怎么灌的?多少只老鼠?八天以后?和灌胃那个是一件事情还是另外一个测试?八天是连吃八天,还是停止喂食后八天?还有657年怎么算的?这些细节都没有,信息真的很少很乱

2.如果只做一个八天实验行不行?当然不行,重复都不做,谁相信?

3.张启发的研究组只做了一个八天实验?我搜到了其他一些信息,相对系统一点。大家可以看看

http://hi.baidu.com/cgwn168/blog/item/cd5c02c52b04d9d7d10060be.html

在毒理学评价方面,转基因水稻的大鼠90天喂养试验、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等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试验动物未见不良影响。

显然不止一个八天实验。不说这些实验够不够,是否可靠。不过说只做一个八天实验有点误导了

在营养学评价方面,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在主要成分、微量营养成分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

在致敏性评价方面,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Bt玉米、棉花等转基因作物已超过10年,其间没有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做了测试

室内外多点、多代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植株中的杀虫蛋白基因可以稳定遗传和表达,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鳞翅目主要害虫的抗虫效果稳定在80%以上,对稻苞虫等鳞翅目次要害虫也有明显的抗虫效果。

生存竞争能力方面,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相比,在有性生殖特性和生殖率、花粉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等性状和评价指标上,均未发现明显差异,在杂草性和入侵性方面也未发现变化。

在基因漂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根据国内外文献和对转基因水稻的试验观察,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的可能性及其基本规律与非转基因水稻常规品种是一致的,没有发现Bt蛋白基因漂移对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安全有不良影响。

根据室内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没有发现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稻田天敌、益虫、经济昆虫有影响,也没有发现对主要昆虫种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是水稻起源中心和基因多样性中心之一,属内种间以及种内亚种和品种间的基因漂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转基因品种和非转基因品种的基因漂移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影响是一样的。二者的环境安全性也是一样的。

一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申请单位应当进行生态环境长期监测。同时,国家有关科研计划也将安排项目,对转基因水稻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长期监测。进入商业化生产,还需通过品种审定

注意最后一句话,还没有进入商业化生产

再看审批的过程

经安委会安全评价和农业部批准,申请单位就转基因水稻分别于1999—2000年开展了中间试验、2001—2002年开展了环境释放、2003—2004年开展了生产性试验,2004年申请转基因水稻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除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外,根据安委会的评价意见,2004—2008年,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机构对转基因水稻的分子特征、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复核检测。经安委会综合评价,2009年农业部批准了“华恢1号”和“Bt汕优63”在湖北省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我不相信十年就搞了一个八天实验

还谈了Bt的作用机理

转基因水稻之所以抗虫,是因为其中的Bt蛋白可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请问,这种蛋白是否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杨晓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上皮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比较报纸报道中,张启发的回答

对抗虫转基因水稻,有人质疑,为什么虫不能吃,而人能吃?张启发称,这是因为,虫与人吃的部位不一样。虫吃的是水稻茎、叶,而人吃的是稻谷。并且,水稻本身就有抗虫基因。

我个人比较难以相信,这是张启发的回答。逻辑和常识都很差

另外科技日报的报道中还有一句。注意那些数字。另外,老鼠寿命较人类要短,3年时间也有多代了。

从1999年开始,科研人员连续3年使用约6吨转基因稻米喂养小白鼠,从毒性、致瘤、致畸、育性等多个角度验证了其安全性。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01/07/content_142785.htm

总的来说,虽然对GM作物要持谨慎态度。但是所谓八天实验,有点无稽之谈了。不应该作为讨论依据。我也没有打算回避这个问题,只是查资料需要点时间,见谅了

家园 错误严重,你自己删吧,我也就不给你砸砖头了

你先删了,我看到之后就回来把我这帖也删了。

家园 严重错误,你自己删了之后,我就不砸你砖头了

我看到你删了之后就回来删了我这帖。

家园 长江日报采访张启发他自己说的

长江日报采访张启发他自己说的, 不是什么传说中。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0-01/06/content_2507898.htm

逻辑和常识都很差,有什么好稀奇的。“科学家”也是人,也有其利益指向。环保局生物多样性首席科学家薛达元,并没有反对转基因,不过是强调生物安全,就被一些推转基因的人指责为“反科学”,我有同事亲身经历的:同事本来对转基因没什么看法,目睹了这一幕后说不得不有所怀疑了。 另外,薛是中国参与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 国际谈判 biosafety 以及 access and benefit sharing 等方面的主打专家,却被排除在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之外。

有一些霸道惯了的学霸逻辑和常识差一点,很正常。

家园 所以他拆自己台

把一个有两个消息源证明的三年实验,说成八天?

你根据你对张启发的印象说话

我根据三个消息源的比较说话

都不是当事人,说不上谁说的是真理。只能说哪个更符合点基本逻辑

家园 被记者转述过的话都需要核实,无法作为证据。
家园 虫和哺乳动物的胃肠环境不一样。

  哺乳动物的胃肠环境是酸性的,虫的是碱性的,那个BT只有碱性环境下才起作用。

家园 得宝吱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