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英雄王凤麟 -- holmers

共:💬145 🌺158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莫非27不是胶东子弟?
家园 讲东北内战的

据说此书出来后被禁掉了,我很好奇,专门从网上下来看,《集结号》有些情节可能从中取材过,比如那个指导员牺牲和杀俘的情节。

家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烈士千古
家园 比那个哥德巴赫还早

75年的《地质之光》,写李四光的,也是徐迟(《哥德巴赫》的作者)写的。

贝汉庭的那个作者是柯岩。此外还有写画鼻烟壶的王习三的,不一而足。

家园 裁军不完全取决于历史战功

43、23、24、63这些部队先后都被裁掉了,不完全是因为人家战功不够吧。42一直都在,有多少拿的出手的东西啊。26要比么,应该和22比,这哥俩才是上阵亲兄弟呢,22是被裁了好几十年了,26是至今还在(虽然老4师早就不在了),能说26就比22强的非常多么。

家园 所以说26比较冤呢,这后发位置也太后发了点

其实苍野兄分析一下二次战役开始时9兵团各军的位置就很容易得出26军的艰难了。

11月27日时,20、27军在已经完成作战准备,这时26军的位置在哪里?

12月6日在零下30多度长距离行军下,赶到战场的26军是个什么境况?为什么战斗都打响了几天了才让26军上?事后又要严肃批评人家?

非战斗损失,冻饿死伤发生在坚守阵地,发起反击时,还是行军途中?

如果连比较熟悉军史的如苍野兄这样的军事爱好者都对2次战役中的26军处境不太同情的话,只能说26军太不会来事了。

这么艰苦卓绝的零下30多度单衣(或者南方单棉衣)的长距离行军,一仗下来77师三个步兵团减员60.22%。

主力营、连居然大多未打上仗?这怨气能发到师团级领导的头上吗?

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和政治保卫部长丁公量就不分析分析?11月27日开战,你12月6日才行军到战场,这不贻误军机嘛!

20、27、26 都是好样的,当时打26的板子,9兵团打得不应该,当时的情况,后来冯文贡(26军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在回忆张仁初的文章中对二次战役的经过有过描述:

张军长是一个很顾全大局的人,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我们面对美陆战1师,全军指战员奋勇杀敌,给予敌人以重大杀伤,但我们没有完成上级赋予的攻歼任务,即彻底歼灭美陆战1师,部队减员严重。战后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其实,这次战役的失利是有原因的:在战役准备阶段,兵团第一梯队(20军、27军)南下,张军长请求兵团宋时轮司令员同意我们军派出一部分师团干部随行,以便了解敌情、地理位置,以及学习兄弟部队的作战经验,但未被允许。我们对前方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战役部署上十分被动。

兵团在战役指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战役中第二梯队(我们26军)距第一梯队相距六天的行程,这个距离实在是太大了,在战役进行的过程中, 27军歼灭美军一个团后转入休整,20军将下碣隅里美陆战1师和一个团压缩后也感到兵力不足。这时兵团司令员才急忙命令我26军往前赶,攻歼下碣隅里之敌。当行至三夜后(白天敌机轰炸只能夜里走)又接到命令要求部队当夜赶到集结地区,六天行程,他说是150公里,但按山路计算就不止是150公里了,对上级的命令,张仁初军长是坚决贯彻执行的,从不讲价钱。虽然兵团在战役指挥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他还是积极维护上级党委的威信,对上级的一些决策失误他从不对下面讲。

那时侯我们把骡马炮兵甩掉了,电台甩掉了,部队急行军向前赶,在零下38 度的严寒天气下,部队穿着单衣,后方运输跟不上。战士们忍饥挨饿,踏着没膝深的雪前进。加上昼夜行军非常疲劳,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所以在追歼美军陆战1 师的战斗中没能全部将敌人歼灭是有原因的。

在兵团首长参加的全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上,张仁初军长首先上台发言,由于饮食睡眠不足,他已明显瘦弱,但他两眼还是那么有神,声音大而洪亮。张军长指出失利的原因是指挥和保障不力,广大指战员是无责任的。他提出要迅速进行调整,抽调强壮人力搞好运输,解决粮食和装备问题。他要求全体人员振作精神,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我军的优良作风,完成好新的作战任务。他勇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的分析战况、对干部战士充满深厚感情的讲话,赢得了全体到会人员的热烈掌声和赞许,受到了兵团首长的表扬。 +4P,Ba

张军长是一个敢于负责的人,从不诿过,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品质。当出现问题时总是检讨自己没有给党委和首长当好参谋,我们工作做的不够。26军经过这次重大挫折并没有气馁。他要求我们机关干部经常深入部队,团到营,营到连,掌握部队情况,合理编组。他要求每一个连队要组成火力组,爆破组,出击组,预备队。每战以后,他要求部队必须进行民主战评,评敌情,评指挥,评协同,评工作,让战士们大胆讲话。他说:“要打一仗,进一步!”在军党委、军首长“打翻身仗”的响亮战斗号召下,我们认真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经过休整,很快参加了第四次战役。

在第四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关键时刻26军在议政府一线以机动防御有力阻止了美军的疯狂反扑,血战38昼夜,歼敌1万5千人,为兄弟部队调整部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受到志司的表扬。

赵新田(原26军宣传处长)回忆:

为给敌以迎头痛击,兵团命令我军配合兄弟部队歼灭龟缩在下碣隅里的敌陆战1师师部及所属部队。由于距离前线过远,长途奔袭中地形不熟,语言不通,严寒饥饿,部队未按时到达作战位置。虽给敌以重创但未能全歼。二次战役志愿军歼敌三万多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26军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未圆满完成任务,部队伤亡冻饿减员一万二千余人(其中非战斗减员近万人),受到了兵团首长的批评。干部战士情绪沮丧低落。

在兵团首长参加召开的全军团以上干部总结会议上,张仁初军长首先上台发言。

由于敌机的轰炸封锁,车马已不能乘坐,他同战士们一样奔跑;由于饮食睡眠不足,过去七次负伤病痛复发的折磨,他身体已明显瘦弱,但他既黑又瘦的脸上,两眼还是那么炯炯有神,声音大而洪亮。他简明的分析了战役的形势,做了自我批评,承担战役失利的主要责任,请求上级给予他处分,他大力颂扬了指战员顽强作战的精神。

在二十天的作战中,部队未得到后方任何补充,靠当地朝鲜农民的土豆、果菜维持生命。在冻饿交加致伤致残的严重情况下,仍同敌人殊死搏斗。

228团9连在坚守独秀峰战斗中,打垮美军一个营和三十多辆坦克的冲击。干部全部牺牲后,战士陈继业率领仅存的十三名战士坚守阵地不动摇。有的排在阵地上整体冻死无一人退却,有的战士追上敌战车却无力拉响手雷而倒在车下。

张军长指出失利的原因是指挥和保障不力,广大指战员是无责任的。他提出要迅速进行调整,抽调强壮人力搞好运输,解决粮食装备问题。他要求全体人员振作精神,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我军的优良作风,完成好新的作战任务。他勇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的分析战况、对干部战士充满深厚感情的讲话,赢得了全体到会人员的掌声和赞许,受到了兵团首长的表扬。由此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情绪,解除了顾虑,激励了斗志,使部队很快投入了新的作战任务中。

26军事后对于二次战役的总结:

第二次战役后,二十六军进至永兴地区休整,总结经验教训。此役是二十六军仓促入朝首战,未能圆满完成歼敌任务,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自身检查有如下原因:一,思想准备不足,一些同志存在盲目轻敌思想,对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人估计不足;二,后方供应脱节,二十六军入朝参战,粮食、御寒装备、弹药均未能供应,冻饿减员大增;三,作战待机位置过远,“两条腿”追不上“四个轮子”,地理不熟,战前未能获准侦察敌情,敌情不明;四,有的部队组织纪律性差,执行命令不坚决,贻误战机。

家园 说的对,当年63军被裁,也让多少人不理解啊
家园 27当然是,但26是干多说少的典范,这个跟领导有关系
家园 他的作品我看过

战将韩先楚, 雪白血红, 最近又出了一本枪杆子1949.

他是40军的专职作家. 雪白血红影响很大, 读起来很好看, 人物很鲜活, 但跟事实的符合度那就见仁见智了, 估计故人兄看不下去, 毕竟有文学的味道在里面, (您老偏偏又知道的多). 说他影响大, 是说某种程度上今天红遍荧屏的李云龙,陈大雷, 都有张正隆笔下我军将领的影子. 特别是钟伟, 这十年以来空前火爆, 几乎全是因为这本书. 另外, 他比较早的从正面描写了林彪, 把林帅写成一个似乎除了军事以外心无旁骛的纯军事天才, 被网上哈林派奉为圭皋. 其实, 那十帅, 每一个都是政治家. (我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 而且一直以为统帅的第一要素不是御敌, 而是御众!)

那本书被禁,原因众说纷纭, 有一个说法是王震看了, 觉得书里国军将领都文质彬彬, 我军的则是动辄娘卖x的, 所以大怒.... 这个说法无从查证, 但跟眼下一些影视作品一联系, 确实能看出该书影响之大.

家园 这文章,提气!花之

石头很宝贵, 要节约使用

TG 前三十年勒紧裤腰带发展军事装备工业,都是当年血淋淋的教训啊。

家园 苍野兄, 基层官兵的怨气不仅仅是对师团级

对兵团级的更多.

家园 26军的回忆录里

提到军长做检讨的次数很多. 跟别的军的长胜将军相比, 老八作风的纯朴就显出来了, 尤其是顾全大局这方面. 有些将军一贯强势, 相对应的就是有些将军一贯着眼大局.

家园 说起了熊大缜

看过《中国科学的基石》一书,不由得敬佩他的经历,叹息他的牺牲。有时候命运是不公平的!

家园 呵呵,不会吧

黄河大大怎么连这样有名的书都没看过?《雪白血红》由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这书当年出版不久就被禁了,据说是因为此书的政治立场有问题。我也是它出版十年后在网络上看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