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俺感受到的京沪差异 -- 大懒虫1号

共:💬253 🌺48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粗与细

做官的地/做事的地。

家园 晕,楼下的各位都别吵了,可别弄成地域贴

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美,关键在于去发现,去体会。

家园 上海其实是小市民器,买办器

北京可能就是天子脚下气

家园 俄们送花党这么久了一个宝也没看到!

入乡随俗.

一方水土一方人.

这种多样性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有利.

家园 中办直接指示城关?

吹牛有这样不靠谱的?

家园 呵呵谢谢啊!

是啊是啊,一方水土一方人。

只是,人可以移动,水土却不可以,哦,也不对,南水还北调呢~

家园 你是夸上海呢?还是贬北京?

五十年代末的时候曾有个苏联专家跟我父亲说:“北京城整个就象一大村庄。”..........

提起“几朝古都”.....北有厚重的西安城.....南有秀美南京市...

想想看......如果当年本朝不定都于北京的话.......

北京也不过就是被八旗子弟败了家的大村庄一个......

说“上海100多年前不就是个渔村”.....

哈,本人不是上海人,但我把这句话当成是对上海的溢美之词.....

想想过去的小渔村,再看看人家如今的繁华.......

至于北京过去如何如何.......

对于吹嘘自己祖上怎样怎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

家园 这话也太不靠谱了吧

就不说上海立县在元朝这许多人不了解的事,上海开埠在1840年代,这可是中学历史必学的,到现在也170多年了。原来英国人还特地挑了个渔村来通商,让人长见识哦!

家园 大懒虫以后讲讲上海宁波的差异吧

据说:宁波出老板,上海出瘪三。送花得宝

家园 对上海的误解,以此句为甚
家园 正常啊

中办这么多人,也许人家就一普通干部呢?

家园 周润发的北京 梁朝伟的上海

曾经读过一篇很小资的文章,把北京比作周润发,成熟,沧桑,永无畏惧,不轻言败。无论小马哥华服锦袖还是衣衫褴褛,你都会被他逼人的王者气质征服,他够狠,够自信,是江湖。

上海就像梁朝伟,优雅,神秘,有一点阴柔。是夜晚迷离灯光下拖着自己清瘦的影子饮酒的男人,精致,多情。

家园 呵呵

上海宁波这个,不好讲呀。都是吴越文化区,相似度太高了,要分析两地的异同,需要相当的功力滴~而且主要是这些年来,无论宁波还是上海,我都是长期不在其中,无法很细腻地去体会去感知其中深层次的东东,因而不敢道听途说胡说八道呵呵。

很喜欢北京,有空讲一讲。

家园 嗯呵呵你一说俺倒想起一往事,

记得十多年前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本寝室在午睡期间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其中一个就来自中办的一个哥们。当时该哥们追求本寝室某姐们。无奈该哥们长相比较猥琐,姐们没看上眼但不忍心拒绝,所以有几次都是让俺做坏人代接电话进行屏蔽的。该哥们比较执着,我们大四毕业找工作那会儿还来电话企图以介绍工作为诱饵呢~

家园 【原创】再论京沪差异

哥儿们是个混装北京人。就是那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但父母那一代却不是纯粹的北京人。不过从小就在北京长,所以对北京的许多事情都习惯了。

第一次去上海时是九几年,当时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从北京土城墙根儿下到了大上海,算是开了眼界。尤其是那条特别长的购物街,好象叫南京路,真是繁华呀。在南京路上遛来遛去,看着什么都新鲜。

在南京路最热闹的地段的一家商场(好象是个老字号)里见到了一种非常小的散装糖。后来北京也有了,好象叫什么vc糖,要么就叫钙糖,我不吃糖也不太清楚名称。糖一小粒一小粒的,有的象骨头棒,有的桃心……。个头很小,不超过小拇指盖儿,色彩鲜艳,非常吸引人。我这个北京土老冒就有点儿动心思了,想买点儿带回家给孩子们当礼物去。不过,这些个糖豆儿个头也太小了。别说二斤,就是买一斤的话就会太多了。一大包分给家里的孩子后,还会剩下不少,那可怎么处理呀。to be or not to be,买还是不买,还真是个难题……。

正在犹豫着,一个打扮入时的中年妇女来到柜台。冲着售货员说:“售货员,阿拉要二两糖”~二两!!”。我心里想,买糖居然还能要2两!! 惊讶之余,决定地站在柜台旁边,看一看上海人是怎么买东西的。

售货员小心翼翼地拿了个能封口的塑料袋。用勺把糖装好,然后再舀上几颗,就把糖袋放到电子称上。再把勺中的糖一颗颗地颠到袋子里。到了最后,发现放进一颗就超过2两,然后取出来又少于2两。于是售货员把最后一颗颠进去,抬起头来看女顾客。

还没等售货员说话,女顾客的脸哗啦一下就拉下来了,伸出两个手指说“我只要2两!”声音快且尖,并且重复了一遍:“就要2两!”售货员听了,赶忙低下头。把最后一粒糖舀最出来,拿着勺到装糖的格子里去找了半颗糖,正好凑了2两。然后裹一裹,装了一个小包包。

哇!在上海还可以这样买糖。这是什么样的服务!我这个北京城里的老冒也准备当一次上帝了。凑到柜台一伸手,咬着牙对服务员说~给我来4两糖!!

就这样,慢慢了解一些上海人的习惯。不过回到北京就开始不太习惯了。

回家的第二天到了菜市场买菜。看到油菜还不错,8毛一斤。就对摊儿主说,给我来一斤油菜。摊主二话不说,抓菜、上称、装袋,然后从摊里扔出来:油菜,1块5!

我立刻想起了上海那位买糖的大姐,勇气顿生,冲着摊主说:“我只要1斤”。后来每当想起这件事儿时,我总怀疑连这句话我都说出了上海腔。

只听到柜台里的黑三吼了一声:你到底买不买?不买算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