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 wqnsihs
呵呵,庄兄高看我了,兼并合同是我写的。我本来就是学工商管理的,学过一点法律。做生意的可以是文盲,但不能是法盲,因为信用和法律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
法律,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法律执行都不是能够免除诚信人士的风险。
当然我完全同意信用和法律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
政府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做不到。
没过就是有功,推迟就是成功。
犹记得之前河里曾经闲聊长三角发展规划中没有安徽的一系列问题。目前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体现在:
今年年初,安徽《皖江城市带曾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这个是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并且是第一个“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发展规划。具体内容为在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等等九市59县市,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为长三角地区的省市构建产业转移模式。
规划中这个地区去年GDP是接近6000亿,占安徽省的一半以上。当时小弟认为,还是通过高层的推动与苏浙沪等省市合作共建的模式。
然后前两天,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建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共同建设,另外一部分搞“飞地经济”。让小弟我十分意外,据了解,安徽方面的初步设想是,在园区中划出一定区域,经合作双方约定产业发展方向、经营管理期限、权利义务等,由安徽将“净地”交给苏、浙、沪政府,由其组织开展建设与管理,独立经营,封闭运作。园区的经营期限将设定在10-15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经营方可在园区设立规划、税务、工商等派出机构,行使相关经济管理权限,享有园区开发经营收益。在享受安徽支持园区的各类扶持政策的同时,产生的地区GDP则可在苏浙沪统计。
并且这种“飞地”的用地指标安徽方面承诺优先解决。
小弟我觉得这种合作模式对安徽来说,首先是税收优惠;其次是政绩考核的统计数据全部归于对方计算;第三是税收方面归属于对方,属地征收年末结转。是否主要目标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但是有些疑惑在于:这种产业梯度转移,企业到安徽之后,考虑到经营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对于企业的发展难道不会造成障碍么?
条件,安徽领导就是在卖徽求荣。可以肯定也是走不下去的,政治反弹极大。所以我想应该有交换条件:例如高速公路、铁路连通,市场一体化之类,甚至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安徽发展等等。
至于企业转移到安徽,肯定是产业链转移,单个企业转移存活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物流供应链转移是必须的。
也许这是安徽打的算盘:傅作义进了城,就由不得你了,只要安徽控制物流供应链,企业全部得乖乖接受关门拔毛。
在目前还是看GDP考核政绩的情况下,安徽这边似乎付出过多。应该进一步关注双方的合作方式,谢谢mang总
安徽招商引资最成功的一票是几年前的联合利华。可惜除了联合利华,再没有震动沿海诸省的项目。
很多年前我们都认为安徽是承接长三制造业的最佳区域,而且很多长三的制造业也确实把安徽作为了最早的重点考察区域。可惜事实的发展与我们判断的不太一样。
忙总您咋看这个事儿?
想在那里办厂,劳动力还是比较丰富的,可是实际运行后,去年放弃了。主要原因就是配套工厂不足,现在不知有没有改良?今年有家同行的厂过去开厂不知进展如何。有时间问下。
自己能够成龙配套,否则必死无疑。
我讲一个故事你就清楚了。搞长三角规划时,安徽省委 [ ★wxmang ] 于:2010-01-12 18:25:07 复:2651052
派人到国家计委地方司游说,要求把至少皖江部分加进去,地方司征求专家意见,专家自然觉得没什么,反正从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来讲,皖江本来就是江南一部分。但是遭到江苏、浙江和上海强烈反对,理由是他们一来,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结果还是没能包括。另外规划南京到杭州一条高速,安徽希望从宣城或宁德过,结果两省反对,即使不建这条路,也不从安徽过境。当然这是N年前的事情,现在可能这三地不会这么露骨,好歹的给领导人点面子不是。
但是即使有两个安徽人当领导人,安徽也没什么起色。原因我想很简单:内耗太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为一点蝇头小利不惜同归于尽。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合肥的美菱和荣事达因为一点利益,搞得血雨腥风的。
就地理位置和基础条件,安徽应该远远好于福建,湖北,湖南。只能等等看了,可是文化改变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
一个镤阳人发泡技术比较好,但销路不好,我那里不愁销售,但技术不好,我们一拍即合,他出技术设备(我先垫付,实际等于我出钱)和技术人员,我出流动资金和场地55分成。
结果一年后,我亏了2百万,他跑路。
其实只要他好好做,我们一年就赚回来了,但他们就是不在技术上动脑子,只是想在内部挖,一开始就想从原材料赚回扣,此路不通后,又从技术上叉我脖子,一天到晚就是出不了货。
我就是想不通,只要有货出来,销得出去,财源滚滚呀。
最后我也是从他们内部把他们分解了,10个人先后全部回去了,现在的技术人员是花钱从上海请师傅培养的,今年开始赢利了。现在想来真的是文化的原因。
浙江人会做只赚一厘钱的生意,比如义乌小商品,其他地方不是不会,关键是不想,一心只想赚大钱!
现在黄山南麓的黄山林场还是上海管着呢,连派出所都是静安区黄山派出所。
小孩全部参加上海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