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9) -- 江南水
就算当时一斤相当于258.24克,6斤也抵上现在的3斤了。所以还需要其他解释,比如:
1)或者这个数量已经考虑到运输成本了(但是那样又太少了,也许是因为就地摊派+水运?)
2)或者这个是按照征收公粮时的重量计算的,属于未脱壳之前的毛重,不同于现代的粮食消耗量都是脱壳之后的净重。
不过汉书确实比史记多了很多细节。说起来司马迁和班固都算是公器私用了。
“强弩都尉路博德”带的是骑兵,请问这个有典故吗?是不是和秦军骑兵一样的弓弩骑兵?貌似路博德简直和公孙敖一样啊,担任接应任务总是迟到,打南越他就干过。虽然有客观原因“将罪人,道远后期”,不过走水路还能迟到也是够壮观了。
就算他们李家倒霉吧。不过六百年后不是又有人认他家当祖宗嘛。也算是补偿了。
路博德自己说: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
汉武帝的诏书说:吾欲予李陵骑
再加上后来没有路博德的配合,李陵只能率领步兵前去作战,我认为路博德手里是有一部分骑兵的。
西西河的当年明月就是你了!
都不得好死,确实是悲剧家族
所以这封家书就成为遗书了。
他们的家人把遗书带入了地下——从墓主年龄身份推断,应该是他们的兄弟——作为最后的纪念,期待能在另一个世界团聚。
另外有一点很有价值:黑夫和惊的家在安陆,楚国旧地,而此时曾经的楚人,已经身为秦军和楚国作战了。历史改变着政权,也改变着普通人的认同感。
晋国国君——黑臀,黑屁股
开国皇后——吕雉,野鸡
汉武帝——刘彘,小猪
著名的勇士——冯妇
铸剑高手——徐夫人
里面很明确地提了一句“攻反城”。
至于司马迁对秦的态度,绝不是单纯的反感。对秦的统一,司马迁是旗帜鲜明地予以肯定的。
《史记》里面对战事的描述用了“入秦壁垒”的说法,壁垒,是对坚固的防御阵地的说法——比如在记述长平之战中,就记载了秦军攻占赵军阵地“夺西壁垒”。可见,秦军是预料到楚军可能追击并做了准备的,但是准备了还是失败了,估计是和后方变乱,军心浮动有关。
王翦要那么多兵力,也未必就是相信战场上就要这么多人,而是要灭一个地大人多的大国,必须要建立绝对优势,消灭一切可能造成干扰的因素。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秦攻击六国,水运可以顺流而下,占据的优势太大了。有学者考证过,长平之战,秦军的补给主要就是靠水运输送的,而赵军的补给要翻越太行山输送。
水运可以昼夜不停,速度快;一艘小船很轻松就能装个一万斤粮食,能顶10辆车,运输量大,占用人力也少。
秦国的地利优势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家能凑到一块儿的时候,并不太多。
秦国人能够利用黄河、长江这两大运输动脉,那都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要是魏国一直占据西河郡,秦国人就没法利用黄河;要是秦国人没有控制蜀地,那长江就是楚国人的天险。
秦国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商鞅变法后,被充分调动,才逐渐形成了所向披靡的战斗力。
总之,秦国能并吞八荒,天时地利人和,都发挥到了极致,稍微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后果如何,都没法说,说大一点,我们还有没有汉唐盛世都不好说。
生活在继续,故事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