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贵人相助,平步青云:八十年代江泽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 起轩

共:💬58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嗯,还是农民兄这个最有说服力

看您过去的文章,也是一汽的老人了吧。

家园 我替驴哥说的再通俗一点:

比如武有市××局,那么它就是武有市的二级单位,而武有××局,那就不见得是武有市的二级单位,而应该是中央直属单位驻武有市的机构。这种情况在电力系统最普遍,以前电业局都不带所在的市的名字,直到后来才改过来,但是,行政隶属仍旧是在上边。不在市里。

家园 关于江泽民任科长:

部下属的研究院是正司局级而不是正局级。以前,国家在行政规格上很严格,处级不上院,院级不下处,这是有名的。倒是九十年代以后,有些东西不那么严肃了。比如地厅级的办公室不能叫办公厅,只有副省以上的才可以叫,但是,我去过一些地市级单位,他们的办公室公开就叫办公厅,连他们主任的名片都堂而皇之的印着办公厅主任的头衔。现在这种事见多了,也有没有人过多的计较了,都忙着捞钱,谁管他这级那级的。

再者,问题在于江泽民虽说是从科长提拔上来的,可是没有资料支持他在八十年代还是科长。就这一点,我以为没有啥争论的必要了,很多人一辈子不说就是科长,就是一辈子当个老百姓不也是千千万吗?但是,大家说的焦点是江泽民在八十年代没有担任过科长,这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吗?

江泽民的履历在十三届一中全会当选政治局委员时,《人民日报》就刊登过,根本就没有必要做假,一个人在某个位置上做过什么,一份简单的履历是说明不了什么的,现在做官有该年龄的,该党龄的,但是,没做过什么官如果硬是要加上那么一段履历,岂不是没事找事?就是想做假也没必要在这方面使劲不是。

家园 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现在怎么叫?

这个所至少是副局级. 我在的局是副部级,下面的所是副局, 我记得几个热工所都是至少副局级, 也可能是局级的所, 出来久了, 忘了.

不懂司局级和正局级差别.

才知道原来前总书记竟然在我的专业作过所长, 哈哈, 俺还和前总理李鹏同行.

俺得赶紧和名人划清界线.

家园 二汽的
家园 就是就是。不过武有市是啥?呵呵

象那个哈尔滨化工局什么所的,归口是归哈市而不是化工部,当然业务上部里指导,人事财政上还是市里的。

家园 江在武汉的搭档丁瑞芝的级别

当时两个人一个所长一个书记。后来江进京,老丁回了常州,任常州锅炉厂厂长(正科,最多副处)。

九十年代江在常州请老丁吃过饭,据说当时常州市的那帮官们想沾点光蹭顿饭被江给赶走了。呵呵。

老丁后来做到市建材局局长,市政协副主席。

所以我想老江在武汉时级别高不到哪儿去。

家园 对江泽民在一机部曾为"科级"一说的反对意见的总回复

对江泽民在一机部曾为"科级"一说的反对意见的总回复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在此文章中所提到的基本内容,均直接来自一机部的老人们.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又是当年曾和江泽民多年相处的同事和老朋友.我没有进行过任何猜测和推理."科级"一事更是来自三种不同人的说法,并非我本人根据公开发表的,江的简历上的一些研究所的名字猜测而来. 顺便说一句,这种猜测方法是本人历来所不用的,也决不可能放到文章中来.

第二,我在贴出本贴之后即声明内容"绝非演义",如果有人不相信,一定要通过推理的方法来否定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因此而浪费了宝贵时间和精力,那完全是个人爱好,恕我不会再次提醒大家.

第三,关于"科级"一事,我只了解到江在70年代后期借调到一机部外事局(关系据说先在情报所放了一段时间)时,是以科级安排的工作.我没听说过他当过科长,因为部级单位一般不设科长一职.如果有人通过推理或听说江曾在上海,长春,武汉或坦赞二非洲国家工作时当过处长,处级所长因而具有副处以上,总书记以下的级别,与我文章中所说的内容无关.他到一机部机关(或情报所)后成为"科级",似乎不应该由我负责.

第四,有些网友搬出公开发表的江的简历,想以此否定"科级"一说.我早就读过不同版本的江简历,但恕我眼拙,我没找到江在调到一机部机关时是处级或科级的明示,我采用"科级"一说,是因为我更相信自己的耳朵.除非从一机部找到直接证据,诸位能使本人放弃 "科级"一说的机会微乎其微,继续推理下去也只好各说各话.

第五,我采用"科级"说法只是尊重事实,并无任何贬低江总书记的意图."英雄不怕出身低",是本人的一贯观念,和江总的著名理论暗合.我反对任何领导的错误政策和不良品格,与其出身无关.

做出以上五项说明之后,我还是想和口气颇为恳切的驴兄和其它几位网友们多说几句.

是不是一机部的司局长们(或老吏们)搞错了江的级别? 我看不会.在93年左右,我曾听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厅长说过江在来一机部时是"二级所所长(科级)".口气颇为肯定,周围其它一机部的人,并未有异议. 他是对江颇为不服气的一位老领导,说话自然不可全信.可不久后我又听到至少两位江的前上级(级别曾高于江,但非顶头上司)说了类似的话.看来在一机部持此说法的老人,并不在少数.

后来我又有机会同一些一机部外事局的老人(大部份在CMEC或

CMIC外贸集团工作)们谈论江在外事局的往事,他们确认了江是在外事局从"科级"迅速晋升为"正处"的说法.

顺便说一句,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江颇有好感.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位自杀身亡的外事局干部,当年在接待处工作.他的处长告诉我,他发现下属失踪后,告诉了江泽民. 江没把此事推给处里,而是亲自带消防队员们连夜打捞尸体. 他还清楚地记得江每晚都要他在大饭店安排酒席款待消防队员的事.和目前国内的局长们比,他现在对此事仍然十分感动.

江到电子部当部长后甚至当了总书记后,仍和他在外事局的老朋友们保持联络. 江进中南海后,曾两次邀请一机部外事局的老朋友们到大会堂聚会.我在文章中提到的 "马处长",曾告诉我,江泽民当时特意问过他一些关于中南美国家的事情. 每次依依惜别之际,江还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有事找我,先找小贾(现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在电子部时,即为江的秘书),找到小贾就找到我了."凭这些人和江的交情,我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任何动机故意把江从处级"降"到科级.

后来从几个一机部年青人的口中,我还听说江总书记回到部里,特意到他过去当”科长"(和温相的”科长说”不谋而合)时坐过的位子上坐了一下的故事.这里的科长实际上是科级科员的意思.

一机部虽然出过很多中央领导,但当到总书记的只有一个.江在很长时间都曾是该部的议论中心.”科长说”在一机部算是话题之一,但并不像在今天在本论坛这般热门,这么多年了,人换了几茬,话题早该变了.

是否相信官方的履历表? 我持保留态度.尽管它们一般来说是可靠的,但错误不少.如网上几位引用的江履历中说他曾当过所长,但我引的九月份江引退后新发的履历中,只提到副所长,和我在一机部听到的说法一致.

朱熔基自称他曾在廊房石油部管道局任生产科长,但据我所接触到的所有廊房和徐州石管局的人都说,他只代理过”副科长”.

这样的例子使我相信,从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们的嘴里,比从官方的履历表里,更容易找到真相.

关于诸位用科研单位名称推理其级别的方式,我也想说两句. 国内科研机构的名称和级别很复杂,且几十年来升升降降,关关并并变化极大. 简单的推理,很难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部属所(院)由于名气大,多数级别好判断. 如长春光机所,大连化物所,包头稀土所(院),沈阳金属所等. 而一二级所甚至部属所和一级所之间的差别,从名字上看,经常使人造成错觉. 以一机部系统组合机床行业的龙头研究所,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和大连机床研究所为例,两个所各有标准,业务上各有千秋,互不相让. 行业外的人谁能从名字和业务上判断出这是两个级别不同的所呢?在哈尔滨的省糖业机械研究所曾是甜菜制糖机械行业的龙头. 所中好多科研人员从日本”海归”,谁能从名字上判断出它后来成为省糖业公司下属的二级所呢?这样的例子我随随便便能举出几十个.因为业务关系,我曾在国内接触过许多各级研究所(院). 但从名字上判断级别的能力长进不大.现在虽经驴兄和温相等诸位不吝指教,自认为要想开窍还得多练几年.

级别的问题也并不简单. 在国内,名为副处长,实为科级的例子多的是. 省辖市的局为副局级单位,其下面各处的副处长一般为正科级. 当年许多大企业因为主管部门的级别的关系,在组建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定为副局. 企业下属的各处副处长,虽被叫作处长,但级别只是科级. 现在省里的许多局都成为二级局,局长为副局,副局长为正处. 也是搬用的这种做法. 以当年政企合一的大庆油田为例. 局级的大庆管着同样应该为局级的政务办(相当于市政府)和龙凤炼厂,三十万吨乙烯等应为局级的大企业. 因为被管的关系,这些单位下面的处,自然低半级..同理,副局和副处级的研究所在国内也不在少数. 它们的副所长当然是正处或正科级..有些研究所的一把手由上级机关的副职兼任.实际管事的副职被下级看成正所长,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以一把手定单位级别是人们常用的方法, 但科学与否难说. 哈军工建校时,定的大军区级.校长陈赓的资历战功级别不输当时的总参谋长黄克诚. 但陈赓走时把一把手的位置交给了少将刘居英.二把手哈军工政委却是在莱芜战役立过功的大老粗,官拜中将的谢由法.刘居英和当时的黑龙江省军区司令汪家道,23军军长游好杨均为少将.但我没听到哈军工降级的消息.大跃进后,毛泽东把冶金部长王鹤寿放到了鞍钢当书记.鞍钢并未因此而升级.

干部的级别问题还因为”代理”两个字搞的更复杂.我见过许多干部在一个位置上代理了多年没有”扶正”.最后只好联系其他单位,卷铺盖走人. 级别虽然没上去,原单位的人还以他多年前代理的较高职别呼之. 朱总理曾在廊房石油部管道局”代理”机电处办公室副主任,直到改正右派回北京,局里楞是不给他”委任?睢碑当地人嘴刁,始终叫他”朱工”,而非”朱主任”. 朱因为有反右前副处级的前程,再加上当时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代”所长,在美国学化工的”海归”薛宝鼎心慈面善,照顾朱熔基这位国家计委当年的小老弟,才使他荣升工经所室主任(正处). 否则,这个没扶正的”代理”.就可能使各位一辈子不知道朱熔基这个名字.

最后,外地的干部到了北京,就一定能按原级别安排吗? 那可不一定. 我在北京时,曾遇到一位文革前建材部的副处长.他在文革中走”五七”道路, 户口留北京,人随单位调动去了湖北. 文革后,他在北京找不到接收单位.当时北京行政干部过剩,业务干部紧俏. 没办法,只好暂时割爱”副处级”.他凭着在”人大”啃的几年书本,到北京建工学院教了三年”政治经济学”,才又进国家建委,恢复了原级别.

假设江的原级别真是副处, 可他的户口本在武汉,文革刚过就想往北京挤,自然困难重重. 当时常跑黑芝麻胡同的他,或许从老谋深算的汪道涵那里求得妙计,以科级(二级所所长)业务干部的身份,先在情报所”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也未可知.

上面所说的,不过想为爱推理的朋友提供一点思路. 如小有启发,是温相和驴兄等高手的点拨.如有不是之处,还请继续批评.

家园 一把手、二级单位及其他

首先起轩兄能耐心得码出这许多文字出来,驴就颇佩服。驴再重申一遍向来对事不对人的观点。起轩所讲,驴子实不好一一确认。仅有一点还是要商榷一下。下面是引用部分。

是不是一机部的司局长们(或老吏们)搞错了江的级别? 我看不会.在93年左右,我曾听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厅长说过江在来一机部前是"二级所所长(科级)".口气颇为肯定,周围其它一机部的人,并未有异议. 他是对江颇为不服气的一位老领导,说话自然不可全信.可不久后我又听到至少两位江的前上级(级别曾高于江,但非顶头上司)说了类似的话.看来在一机部持此说法的老人,并不在少数.

老厅长所说,江是二级所所长,看来勿庸置疑了,但是后面括弧里的(科级),是老人们同时说的还是推断的?我想这恐怕是与起轩的分歧所在。驴子了解到的情况看,一说“二级单位”,指的通常就是某机关或部门直属的某部门的下属单位,通常是事业单位--这么讲有没有晕掉?换句话,这个二级单位跟总部之间,是差了二个级别或者是两个层数关系。而二级所的说法,驴子确实不太清楚具体定义,但通常只是把二级单位的单位细化为所的名称而已,不是二级局、二级室,而是二级所,恐怕就这么简单。对照一机部讲,通常它的二级单位该是什么级别?一般就是从部上数下去二级:厅、处罢了。当然某些二级单位可能级别高些,但对于部来讲,科的级别似乎该是第三级了。

另外起轩兄说的一把手定机构级别的问题,确实,只是通常情况。机构级别是编制委员会定的。一定情况下,会出现一把手甚至二、三把手高配的情况。这个级别问题,可以用大家熟知的地方地市的级别套用。比如,副省级市的大连,大连下属区、市府组成机构的局级其实是副厅级;而地级市苏州,下面的区局就是处级,但是苏州市委书记却由省委常委兼着,是副省级,这就是一把手高配。常务副职定正职级别的情况也非常多。比如国家计委,主任是当然的正部,以前还多是由国务委员兼,而副职,前几位都是正部级。(具体前几,驴曾知道的是前四,不知现在的情况如何。)

得,先说这儿,少待再跟各位讨论。

家园 再就江泽民的履历说几句:

起轩说有人对江抱有好感,所以,对于起轩的之于江在八十年代还是科长的历史表示不感冒,其实,就我自己而言,对于江无所谓好感也无所谓恶感,参与争鸣的其他朋友我相信也都是如此。当年海外为之欢呼的乔石、李瑞环、朱槠基等人一旦走到江的位置上去是不是比江做的更好?在现行体制下我以为不太可能。所以,这也是我比较反感海外一些人逢江必反的理由,不过这和江在八十年代做科长还是处长无关。

起轩说江做科长的事情来自于一机部的老人们,说穿了,这就是私人的回忆,回忆录不是法律依据,充其量是人证,人证之外还要有物证,某种意义上,物证比人证还要重要,比如当时的文件等,金文明反击余秋雨时为了证明自己担任过《辞海》的编委,就出示了当年任命他的红头文件,而参与辞海编写的一些人回忆并不认为金文明就是编委,最后,文件出来之后,大家都没有话说,余秋雨也不讲了。这就是最有利的证据。而目前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江泽民的履历就是比较有权威的等同于文件的东西,除非你出具了比之更有说服力的文件,否则,那就是唯一能够说明问题的。江泽民在就任总书记之前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和以后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中国当时出版的有关辞典上都有江泽民的履历,和现在新华社发布的基本相同,至少没有说明江泽民在八十年代担任科长的信息。八十年代中前期出版的辞典总不能预测到一九八九年江泽民当选总书记,九七年成为真正的第三代核心吧?

而且,像这种老人的回忆录或者回忆片断是不能完全作为凭证的,列宁就说过不要轻信回忆录的话。当然,起轩的贴子只不过为了说明一件事,而不是作为正规结论性文章出现,自然另当别论。

我再举一个例子,当年护送陈云在四川活动的某位地下党员的身份的举证,陈云给调查组出具的信中明确的说:“我能够证明该同志在川东掩护过我,但是,其他的事情我则不能证明,而且,我的证明来自回忆,还请调查组成员给予一定的了解为盼。”以陈云那时候的中共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兼中央常委的身份,仍旧不敢对几十年前的事情做政治结论,可见,在没有足够的物证的前提下,人证只能作为旁证,而不能成为结论和完全的根据。

家园 果然有山东及时雨之风

顺便说一句,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江颇有好感.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那位自杀身亡的外事局干部,当年在接待处工作.他的处长告诉我,他发现下属失踪后,告诉了江泽民. 江没把此事推给处里,而是亲自带消防队员们连夜打捞尸体. 他还清楚地记得江每晚都要他在大饭店安排酒席款待消防队员的事.和目前国内的局长们比,他现在对此事仍然十分感动.

============================

人家这叫什么

会做人

对于手下的事情当成大事来抓

这可以得部下的心

即使是对几个消防队员也决不居高临下

这可以得外人的心

对比一些得志便猖狂的恶心分子

一把手真不是随便个人干的

家园 回驴兄:老司长当时怎么说的

怪我上文没讲清楚.当时情况是这样.老司长在闲聊中提到了江在刚到一机部(北京)时,只是科级. 我特意问了一句,"听说他当过副所长,怎么才是科级?" 老司长回答"二级所所长,还不就是科级吗?"他一边说,还一边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另一位一机部的人,那人点头表示同意.

我所写的"二级所所长"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在场的几位,都是部里老资格的处长以上干部,我也没再问进一步的问题.

家园 就江泽民的"科级"问题再说两句

就江泽民的"科级"问题再说两句

我在上一答贴中谈到我本人提”科级”一事仅是尊重事实,并无贬低江的意思.至于反对”科级”一说的其它网友们是否因”尊江”而反对此说,我从未提过.温兄似有些多心了. 我感觉,个别回贴”似乎”反应了这种情绪.但我指的贴子不是来自温相和驴兄.

温相说自己”对于江无所谓好感也无所谓恶感.”,这话我信.但他说” 参与争鸣的其他朋友我相信也都是如此.”的话,我看似乎主观了一点. 别人自己都没说的话, 温相能做主吗? 话是这么说,我还是想就事论事,只谈”科级”的事.

温兄说,回忆录不能作最终证据,这点我完全同意. 历史研究中,很多结论仅以当事人的回忆为依据,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找不到或根本没有历史文件为证的事件多得是,总不能无限期等下去吧. 江的事儿当事人都在, 一机部70年代末的一个人事文件可能就把一切都说清了,光凭老人们的回忆,自然可能出错.

我始终持的观点是, 一机部的老人们曾和江直接相处多年,他们的话,应比这里诸位的推理,可能更符合当时的情况. 如要搞清江在当时是以什么级别调进一机部的,最权威的直接和间接证据,最大的可能会来自一机部. 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一机部老人们的话,而非许多人推理得出结论. 这应该是人之常情, 如有人持相反意见, 我不太希望继续讨论.

温相认为公开发表的江履历应有更大的权威性. 这一点我不完全同意. 朱熔基的例子我已讲过两次,不在此重复. 另一个例子,是1997年作古的秦基伟.当年” 秦赖支队”的老人们都清清楚楚地记得他是1912年出生的. 抗美援朝回来以后,大家发现他整整”年青”了两岁. 知内情的人说,这个变化实际上发生在他和第二位夫人”办喜事”之前. 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履历表怎么说,温相应该不难查到.

温相认为,江没有动机改变其履历.我认为搞错这事的未必是他本人.况且我们所看到的,两份自相矛盾的履历表,谁对谁错还是未定之天.退一步讲,即使前一个更可靠,它也从未谈到,江在到一机部前的级别问题. 众所周知,级别和职务不一定听起来完全一致.况且,如江曾为副处级,他也完全可能以正科的身份进入一机部.这一点我在上文中已提过,不想再多说了.

温相说的对,我的这个贴子只是一个回忆录,并非法律文件或一个历史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还请诸位以平常心待之.

家园 呵呵,也只好仁智互见了

虽然驴还是坚持,江总彼时为处级干部的可能性极大。谢谢讨论。

家园 我知道江泽民的另一个"山东(或杨州)及时雨"的例子和"Q"兄分享

80年代在国内搞系统工程的人,多半会知道王慧炯这个名字.此人原是西北电力总局的总工程师,是最先把系统工程的理论介绍到中国来的"元老级"学者之一.

王老曾在马洪(高岗的五虎上将张,张,赵,马,郭中的那个"马")主持的国务院社会经济发展中心任常务干事多年.九十年代初,王慧炯因年龄原因从行政职务上退下来,但仍在主持课题研究.有一次,王老要因公出国. 按过去的规矩,已办理退休的人,因公出国,须由上级批准.

此时,王慧炯在中南海不期遇到了江泽民.江见了王慧炯异常热情,跑过来握着王的手连呼"班长".原来他们当年是上海交大的同班同学.

好客的江泽民不仅把这位"老班长"请到家里吃饭和深谈,并从此废掉了在中央和国务院研究机构中,已退休的资深研究人员因公出国还要审批的规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