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讨论,民工荒的另一面。 -- 铁手
江浙一带不管是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大发展,还是后来金温地区私营企业蓬勃,作为一个上海人,从我记事儿起,就能接触到数不胜数的,吃苦耐劳的江浙农民来上海做小生意。
从那么点蚊子腿上批精肉的利润开始积累,经过这么多年才有如今的局面,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有没有这样的精神呢??
下属某村建立一小民营企业(05年成立)。4人合伙制,轮流坐庄。解决领导权问题。
民荒--从这个小企业来讲,一直存在。
原因是交通不便,只能从当地农村招,同性质小厂子多,因此谁的工资高,去那里。是老板求人。
工资--计件,大概600到1100元左右,各种社保--没听说过。
ps--建厂初,正好回国,厂内拉电线-一个混蛋建议用裸线,俺极力建议制止。
现状--要拍卖,原因很多。
我了解的落实社保的有以下企业
1 公司(日本)在东莞的工厂--关闭,委托当地律师事务所按国家法律处理。--产品销路不畅以外,人工成本上扬。
关闭前,国家规定的社保全有。
2 宁波合资厂--厂长告诉我,全部是本地乡镇人员--社保是否全部--不清楚,我们只收知识产权费用。但印象是员工工资在这几个厂子第2低。
宁波富有是个好地方,印象尤其印象深的是,当地老总请客,商量几次,最后带我们去舟山市一个私人租买的小岛-休闲胜地,搞得很好。
3 江苏一个厂子--本地员工--全部社保
4 华北一个厂子--本地员工--员工全部社保,工资最低,当地中上。
个人意见--劳资博弈,2000年后的民工越来越会维权,03年我本人协助处理过一次。
简单经过--我反映给日本总部的信息就是东莞员工的要求不满足,员工就会通过东莞律师和公司对阵--结果就是公司屈服。
INTERNET冲击信息不对称--是好事情
出外挣钱,长见识--年轻可以,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再有孩子,有剩余应该是重要的条件。
我们原来合资厂的老总,退休后还想私人做我们的中介公司。个人能量不够,没有定下来,最后总部也退出了浙江这个厂子。
算是个忘年交,人很不错。
曾经告诉我,大家都以为厂子是我的,其实不是。
他们是改制--管理层购买企业。
建议参考一下ane的大江东去里面的杨巡,很典型。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19259
应该不算是做广告吧,人家的小说都早就出书了,这个不是完整版的,可以再搜一下完整版的
一共是写改革开放30年的
艰难的制造是后面10年的
以前为了比在家务农更好的收入多去珠三角,没有更多选择,现在长三角、渤海圈、中西部开发,选择多了,民工有了博弈的条件。珠三角三十年不长进,老想着挣外省人的血汗钱,一闹金融危机就大量解雇工人,把负担甩出去,工人没有归属感,而且没有职业发展前景。现在长三角及渤海圈的劳动保护做得更好,民工用脚投票。所以珠三角闹民工荒,还炒作得很厉害。
如果有统计各个经济区民工的分布、企业的分布,那这个事情就会很清楚了。
新生代们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艰苦朴素,也不那么喜欢存钱了。
这么低的工资如果还要存钱,真的是不容易。。。
生活就是成了工作--睡觉--工作--睡觉,到过年了存了点钱回家乐呵一下,然后又是开始找工作,循环。。。。
我也经常和能接触到的打工者聊天,普遍感觉,现在工人素质在提高,对老板的要求也在提高,有一定积蓄了 ,都想自己创业,没有想做一辈子的。
各调查组走访了辖区的多数企业。从反馈的情况看,重点企业开工正常,员工返岗率较高。由于经济形势好转,去年底很多企业积累了大量订单,因此春节后开工时间普遍比往年较早,一般在初八、初九,部分企业甚至初三、四已全面开工争取时间组织生产。大部分企业的熟练的技术工种的员工都已经基本到位,但仍有一定的缺口;缺口比较大的是工资较低的非熟练工种的员工,以及近年来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较快、或搬迁到新工业区的部分企业。
天下熙熙,利来利往。民工出来打工就是想挣钱,想有积蓄。从这点上来看,企业用工需求有缺口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岗位工资的差异。部分员工比较稳定的企业的共性特征是,员工的福利待遇都比较好,一直以来生产也比较稳定。
首先是今年工业经济依旧保持相对强劲增长势头。即使碰上了春节,二月份的工业产值仍相当于去年月平均值的一半,不能不让我们对今年工业经济的发展势头有所期待。经济发展的背后就是对社会员工总数的需求增加。
其次是企业之间员工的正常流动过程。人往高处走,员工在本企业得不到自己期望的工资额,就很容易跳槽寻找较高的工资。在春节刚过那段时间里紧俏的用人需求之下,即使是一些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中,工资收入较高的熟练工人岗位也出现紧缺。
第三点是伴随着区域工业的产业升级,社会对技术工种的需求增加,这部分的技能人才不是象普通的农民工一样,从田地里出来就可以直接上岗,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才能上岗,也就是说,即便我们跟劳务输出大省达成协议物色到足够数量的人员,在他们成为熟练工人之前,对部分企业来说,依然会有民工荒的可能。另外,技术员层级的中层管理人员也较为紧缺,亟需从外地引进。
第四点是非技术岗位的工人不想出远门打工。去年国家4万亿投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内地经济发展及四川灾后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部分中小企业非技术岗位薪酬和内地相比优势不明显,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降低。
最后一点是在新兴工业区,由于周边生活设施配套不完善,新迁入的企业员工流出数量较大。
举双手同意楼下 观望者 兄台的话“这是中国的国情。而民工的春节后短缺,那是经常性的。”与 投入 兄台的话“民工荒、就是罢工”。中国的农业农村过剩人口还远远没有消耗光,哪里来的民工荒。荒的是对短期内技术工人的紧缺,和短期内对劳动报酬偏低的反应。但是,只要是有用工需求,就不要担心没有产业后备军。只要有合适的酬劳,普通工人一个电话就能叫来几个老乡。
民工工资占比相对大幅度下降,在广东的打工者没有得到应有报偿。
可能是政府一直叫嚣的保八等文宣的猛烈,以及统计局年年初报远低于终报的数据(但是媒体文宣上,初报统计数据都得到大力宣扬,而几个月后的调高数据,一般无人关注)。
这样给大家的印象就是,1992年,到2008年,也许中国经济大致是个增长3倍而已。
然而实际上,2008年全国GDP总量为314045亿元(这个是到2009年12月底发布的经过最终修订的数据),1992年全国GDP总量为26651亿元。
从名义数据看,2008年是1992年的11.8倍,将近12倍。当然,名义数据是包含着通货膨胀的,真实增长比这个低一些。但是,对于劳动者来说,领取的劳动收入也是同样羼水膨胀了的名义货币,所以,正常来说,即使不提高劳动在GDP分配中的占比,农民工的收入也应该是1992年的12倍才能算刚刚跟得上中国经济的发展(此处还有一个需要调整的因子,2008年中国全体劳动从业人员数量与1992年可能有所增加,所以应该稍微调低一点人均增长倍数,暂假定取10倍为收入合理增长。)。
随便查一个珠三角有代表性的地区的数据:深圳市“特区外”,深圳特区外,俗称“关外”,存在大量农民工,可能超过1000万。这个地方的大部分资本家,都很嗜血,给农民工开的工资都盘桓在法定最低工资线上(也许还有少数低于最低工资的黑工厂),此外,则是通过大量加班,来充分利用人力24小时用满生产线(当然加班费也远远达不到法定倍数)。
2008年特区外最低工资标准为900元/月,
而1992年特区外最低工资月标准为245元(似乎是1992年起深圳有了最低工资制度)。
如果以1992年为标准来看,2008年应该增长为10倍,也就是2450元,这样才算让农民工正常分享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可是实际上2008年只有900元,只有合理工资的37%!!!
说明农民工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16年,被盘剥的程度增加了几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积累日久,民工荒突然爆发,是很应该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中国人口过多,劳动力一直超量供应,民工荒应该早若干年就爆发了!!!
现在出现了民工荒,资产阶级应该地坦率承认对农民工盘剥过大,工资长期滞后经济发展。
应该尽快把工资占GDP比例恢复到1992年水平!!!
然而,资本家们是死不悔改的,不见棺材不落泪!深圳扭扭捏捏,至今尚未发布2010年最低工资标准,而据说拟议中将有“大幅度”上调,也许是调到1000,也许是调到1100。这样的微调,资本家们已经很心疼了!!!
谁说的来着 萨缪尔森 还是谁说的来着 葡萄?
长期大量出超 而有不升值本币 必然带来国内通貨膨脹来着啊 。
我在厦门的一家小工厂做外贸的,工厂不大,开在城中村里。产品是包袋,全部出口的。今年本本打算招工80多人,但到现在只有招到30多。听我朋友说,其他有些工厂去年250多人的,只有回来50多人(正月十五时的数据,不知道现在怎么样)。我们老板今天和我说,泉州那边有些10几条线的工厂,现在只能座满一条线,根本没法开工。今天还收到一个询盘,似乎那外国人也了解国内的情况,因为他要的货比较急,一开口就是问你们工厂有多少人,我要的交期能不能保证。整体来说,今年招工是难的。老板自己说的是,还好他去年就想到了,所以去年底就开始提工资。去年工人回家时,拿的是我们这一带工资最高的,所以今年回来的比例高些(有几个自己创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