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 -- 须弥一芥
送花 关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太平洋》只是一部英雄+美人+血浆的枪战动作片,《兄弟连》则可以看作是对欧战历史的重现,有着史诗片的大气磅礴。两相对比,能称得上经典的还是《兄弟连》。
史迪威从驻华武官任上回去后,出任重新组建的7师师长,带着第7师取得了很多训练、演习的好成绩。
老史后来去了中国,当驻华美军司令,中国战区参谋长、援华租借物资分配人、中缅印战区盟军副总司令,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总指挥;
第7师则一路血战太平洋,又从日本打到朝鲜,然后31RCT在长津湖被27军打得落花流水,成就27军“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威名(……其实可能有点折扣)。
缘分啊,缘分啊
我也很同意兄的看法,太平洋看完了你也不知道这个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画面黑乎乎的,场面小小的,美军都是忧郁的,日军都是傻傻的。
就是看完了,没有一个full pictrure的了解,也没有字幕或画外音的总结,都看的人云里雾里的。
就是忧郁的美国大兵不知道为了啥跑到湿乎乎的林子里和面目模糊的亚洲猴子对砍。
挺滑稽的,首先对美宣战的是日本。偷袭美国的日本,最后对日作战却拍的这么不明不白。
俺和你一样,除了记住个snafu,别人一个没记住,人物刻画上确实失败。巴斯龙同志扫了一夜机枪,真看不出比战友们出色到哪里,去新兵训练营那一段简直就是所有的美国军事片的拷贝,一个大嗓门的军士长把新兵们骂的狗血淋头,什么阿甘正传,全金属外壳无一不是这种模式。幸亏有你这些好文章弥补了电视剧的诸多不足,有机会写写越战吧,最好从抗法开始。
鲍勃莱基坐车回家时,要给司机找零钱。
那个司机说:“我不会要的,虽然我也在欧洲伞降作战了,但我至少还能在伦敦和巴黎休假。 而你们陆战队除了皮肤病和疟疾,什么都没有。”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看来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好坏还是分的清的。汤姆·汉克斯zhuangBility 过了头,杯具了。
转自凤凰网娱乐新闻:
耗资2.5亿美元、号称“史上最贵”的十集电视剧《血战太平洋》,是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继《兄弟连》后再次联手推出的战争大剧。该剧于美国时间3月14日在HBO播出后,多家美国媒体都给出了满分评价,对其艺术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以摇控器投票的观众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首播只吸引了 310万观众,第二集降到280万,而后直线向下,到第九集的收视更跌破200万。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晚(北京时间昨日上午),《血战太平洋》播出了最后一集,但已很难扭转收视颓势,离2001年《兄弟连》首播的过千万观众相距甚远不说,比2004年HBO重播《兄弟连》460万观众收视也差了一大截。
低收视迷因1 视角散乱
《血战太平洋》收视低迷,不少观众认为与制作方向有关,汉克斯并不想重复一部简单展示军械和战斗场面的电视剧,事实上很早他对战争对人性的影响就倍感兴趣。《血战太平洋》用了大量笔墨来展现主人公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隆的生活场景,但一些观众觉得这样处理使情节很散乱,不同单位的几个主角完全联系不起来,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和集体。相比之下,《兄弟连》几位主人公从进入空降师的受训到上战场,观众能看到他们的成长历程,更容易代入他们的角色。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都表示,对本剧的“艺术性”更为看重,“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明天就会死去,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他不会在乎自己经历的是不是人间地狱,他会做出许多正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血战太平洋》的剧情不再单纯渲染战斗的可怕,很大的篇幅描述的是人在经历战争时的感受,以及人与人间的关系。
低收视迷因2 背景陌生
《兄弟连》讲述的是从诺曼底登陆后的欧洲大战,这部分历史对观众而言比较有认知度,而《血战太平洋》重点表现的是太平洋上的贝里琉岛战役,跟同属太平洋战场的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比起来名气并不大。虽然编剧布鲁斯多次强调这次战役的惨烈程度要胜于那些著名战役,但是对背景的不熟悉也会影响观众的投入程度。有观众直言不了解这个电视剧中的很多历史事件,而导演弗兰克林似乎没打算照顾这些完全不懂历史背景的人,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希望用无名战场和无名英雄的故事来引起观众的共鸣,现在看来效果并不好。
低收视迷因3 战斗逊色
《兄弟连》的战斗戏分解得非常清晰,单兵和团队协作的拆招应对有板有眼,对枪械、战术动作的考究更不在话下,而《血战太平洋》却似乎意不在此。虽说论惨烈程度,太平洋战场不输欧洲战场,但该剧到第五集时都没有出现完整战斗。虽然总是炮声隆隆、机枪扫射,观众却不理解这一次的战斗到底所争为何,更不用提日军的面目模糊,总是成片倒在机枪下。汉克斯认为,个人相对环境来说总是渺小脆弱的,《血战太平洋》想表现的是荒岛上的恶劣天气、内心孤寂等对士兵造成的影响,这些小细节其实就是历史的本质——但是对于大多数更喜欢看大场面的观众来说,他的步子也许走得过远。
32军基本全军覆灭,死了很多人,活下来的不知道他的下落,估计是阵亡了。
我拉了领导看了前三集,后面都是自己看了。
作为《兄弟连》故事的创作基础,我猜温特斯在整个故事里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E连(Easy Company)不论哪任连长都没有他深得人心,而且战斗的视角可以看出是连排级战斗背景下到各个战士的行为的再现,加上原著故事叙述上的严谨,这些让真个剧集安排很严整;而《太平洋》从第一集到第二集就可以看出有近似散文一样的记事风格,这个特点其实就是另一部反映太平洋战场的大片《细细的红线》的翻版(当然,那部大片确实更让很多想看战争片的人跌破眼镜也看不明白),这种风格到后边剧集中更体现地淋漓尽致,剧情编排集中在几个普通士兵的回忆录基础上,而非如温特斯这样基层指挥员的视角,也非按班排出现的群体形象,看过一集以后就能记住人。这样剧情乍看过就会觉得以后内容松散甚至不连贯,但如果你喜欢这样风格,再加上熟知这段历史(比如楼主这样的),那看完以后,会不会就像听完一篇悠长的叙事诗一般,百啭千回中,时而荡气回肠,时而柔情万丈?不要问我,至少我看完那些战斗场面后觉得有些压抑,但,也许这才是《太平洋》主创们真正地想传递给观众的东西,这份压抑和沉重其实正是当初陆战队员苦战中真实感受。
从楼主的描述,我觉得有个观点已经预示了《太平洋》收视一定不如《兄弟连》,那就是从战史角度看,太平洋的战场唱主角的其实是海军而非陆军(包括海军陆战队),而真实的陆战却比欧洲战场更惨烈,惨烈甚至到不可理喻的程度,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由于东西方军队战法和理念有太多的不同。我想观众不少会和剧中战士一样发问,“为什么他们不投降?”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