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 -- 须弥一芥

共:💬463 🌺3238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家园 真是装13被雷劈,你个美国人整什么艺术人性。
家园 我的团长我的团

于此类似,导演太重视自己的感受了,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了,然后再传递别的,反之则事倍功半。 当然有的导演说,你看不懂我也没必要让所有的观众都满意,那也好找三五知己,放小电影何必公开发行呢?

家园 说的好

感觉从第7集开始才算有点能吸引人的东西,有个比较明确的故事架构,前边真是没有任何印象了。

家园 居然这就完了...没想到

看一个佩里硫就打了这么久,还以为打完太平洋要好几十集呢。这10集除了最后这一集应该说是都看了(都在硬盘上呢),不过回忆一下感觉希了糊涂的

家园 “太平洋”与“团长团”共同的毛病在于

太拿自己当人了,总摆着一副“超悟”的德性想要给各位观众们摸顶。“大师”的帽子压弯了自己脖子,

大师们自然不屑于商业,吾辈俗人也实在搞不懂“文艺”,于是乎俺们“没看懂”,大师们说“本来就没打算让你们看懂!”

家园 这片子不配叫《太平洋》

本来兴致勃勃的拉着老婆一起看。到第五集老婆就说不想看了,宁可再看一遍兄弟连。

这套片子根本不配“太平洋”的名号,改名叫“太平洋战争中的那些事”还差不多。

最大的问题是情节:散乱、拖沓。战斗在莫名其妙中开始,在莫名其妙中结束。然后配上不知所云的琐碎情节。导演可能是太想给大家展示士兵的日常生活,在这些地方花费的时间可以说是不计成本。最后的结果就是离题万里。

比如硫磺岛那集,导演的焦点是巴斯龙的故事。不厌其烦的给大家展示巴斯龙的复出,邂逅,拍拖,结婚,牺牲,仅仅给硫磺岛战役安排了十几分钟。看完这集,我知道了巴斯龙的事情。可是硫磺岛呢?这些人为什么要去那个鬼地方?硫磺岛之战为什么打成这样?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统统没有交代。观众要看的是《太平洋战争》,结果导演拍的是《巴斯龙传》。

另外,澳大利亚那集基本就是三级片。

另一个问题是视角:狭隘,小气。一开始我以为《太平洋》是套低成本片子。瓜岛的夜战很像是室内作品。全片能见到脸的日本人不超过10个。直到第五集,才见到了第一个日本人的地堡。似乎导演打定了注意:战场上的事,你们扫一眼就算了,城里的事儿可得听我慢慢说......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导演要么兜里没钱,做不出场面,要么肚里没料,想蒙混过关。(看了须弥一芥的帖子我才知道就这样居然也花了2.5亿刀。)

最后就名字再说一点感受。《太平洋》名字起的很大,但是我从中看到的是几个美国人和他们“芝麻蒜皮般”的小事。给人印象深刻的则更是屈指可数。《兄弟连》名字起的很低调,却让我看到了欧洲战场和一群有血有肉的军人。

关键词(Tags): #太平洋#感受
家园 《太平洋》的跳跃性太大,一会儿打,一会儿睡,一会儿

国内,一会儿战场,一会儿吵架,一会儿fXXX,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一会儿横扫小日本,一会儿沉思……突然间,阳光明媚,日本人投降。紧接着回国又絮叨一集。

几场战斗也是糊里糊涂,不知道为什么就打起来了,也不知道打得是哪。好像是导演觉得应该思考,就思考,就人性,就絮叨……自己也烦自己了,就开打,打着打着又突然想起去年在陈家村遇到一个铁匠,就继续思考,絮叨……絮叨的自己愤怒了就再拉着演员们FUCK JAP去……突然又觉得唤起人性了,就赶紧停下来,看着日本人和自己一样可怜,不禁的就唱起“Only you,能伴我……”……Bla bla……

家园 美国式的视角发展到极致就是这样

从个人视角入手,以个人反衬整体。这在传记类、家族类故事中很有效,但是在国家命运、战争全景类的故事中就显得过于零碎且内力不足。

家园 我个人觉得《太平洋》的主题歌应该用《城里的月光》

看看歌词,几乎和导演的想法一样

城里的月光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

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世间万千的变幻

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

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世间万千的变幻

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它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家园 《血战太平洋》第一制片人是Steven,

片头里第一个Executive Producer是斯皮尔伯格,第二个才是汤姆汉克斯。但我感觉这个东西是Tom一人在张罗,几次大的宣传活动都是他老哥一人出场,老汤卖瓜,自卖自夸。

在不同的几个场合听过Tom的一些发言,感觉以前对他有些评价过高了。他是不错的一位资深艺人,但远不到令人高山仰止的地步。

片中的John Basilone为什么会抛下7个月的新婚妻子重返前线呢,这其实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如果结合着今年奥斯卡获奖影片《Hurt locker》来看,也许能发现一个新的视角。

《Hurt locker》一上来就是一句醒目标题-- "The rush of battle is often a potent and lethal addiction, for war is a drug".

这句话是一位叫Chris Hedges的老兄在他的一本书里讲的,这本书叫做《The war is a force that gives us meaning》。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看看,绝对的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家园 感觉情节太散了

又不是水浒传或者天龙八部,好几个独立情节,最后又不能汇到一起,真实性或许还是不错的,但是艺术性要打折扣了。

觉得唯一的亮点就是,演员跟原型都好像啊。

家园 同意

基本看作是文艺战争片,注重描写个人思想感受,故事发散,刚看时因跳跃性大,有点摸不着门道,看到后面终于熟悉了才好点。

家园 是啊,但是看起来那句话被不少同学无视了呢

不过也许就是没看到,毕竟就是开头几秒。

家园 作为电视剧来说,脱离主流了

像这类战争剧,男人为主角的电视剧,角力、对抗、斗智斗勇才是永恒的主题,爱情、人性只是点缀和拼盘。大段的抒情、探讨人性,作为电影还算过得去,因为观众毕竟也有调剂胃口的时候。所以有了细红线、硫磺岛家书、Kokoda(澳大利亚电影,可能看过的人少),看来电视剧还是不适合这样。至少这样不好卖。

创作人员过于强调了太平洋战场和其他战争的不同。这虽然也是事实,不过在普通人来看,太平洋战争首先是一场现代战争,其次才会看到它战场环境的严酷、对敌人的隔膜、人的渺小等等。

家园 赞这句话

人类一思考,上帝他老人家就发笑

用来形容这个剧集,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