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血战太平洋之真实历史 -- 须弥一芥
谈不上有组织的抵抗,就是些残兵游勇
美军认为那帮孙子吃没得吃,喝没得喝,更别说军火补给,就是把丫的丢在岛上让他们慢慢烂掉。
可美军低估了鬼子的生存能力,那帮孙子就是吃吃鱼虾野菜,喝点溪水雨水就能活,扛到47年不是什么难事,前提是美军不去大规模扫荡他们。
菲律宾有个鬼子投降实在60年代(记不清具体时间,反正是日本投降很很久),丫是最后坚持到一个人一条枪,还是美军专门把他的老上级弄过去招降的他,这孙子据说成了日本名人,后来经常在右翼集会上当吉祥物。
我看的文章是写叫贝蒂欧,岛本身象个鸟,因为有个机场所以要打下来,结果是炮击效果非常差,只是把日军的通信毁了。登陆找了个潮水最低的时候,加上用的旧海图,一百年后这个珊瑚岛早变样了,美军只好早早涉水上岸,成了活靶。但那岛很小,应该是打了没几天。
美军事后总结的一条是,炮击要齐射,并间隔一段时间,以便烟尘散开后重新瞄准。
这就是M1917水冷机枪,进排水管子和水箱。
M1917的枪管被套在一个粗桶里,这个粗桶叫做水套。它的作用是用水给枪管降温。
水套上应该有两个孔,上面的是排气孔,主要是排水蒸汽用的。机枪射击时枪管发热,会使水套里的水汽化,这些蒸汽必须要排出去否则水套就成高压锅了。
枪管下的孔是进排水用的,可以手动打开和关闭。行军的时后水套里一般不灌水。打仗的时候,把水箱灌满水后举过机枪的高度,就可以为水套注水。射击的时候这个孔是关闭的,管子也是被拔掉的。当水套里的水因为持续射击变得滚烫的时候,还需要把水套里的水排出。如果你身边水源充沛,直接把热水排到地上,然后用水箱重新灌水就完了。如果水源不充足需要先把水箱降低到水套高度以下(就是图中的位置),先把水套里的热水排到水箱里,同水箱里的冷水混合后,再举起水箱将水灌回水套。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绝大多数水冷机枪的枪管都被放置在水套的底部,这是因为水套底部的水温是最凉的,水受热之后会变轻升到水套顶部,水套底部始终是相对冷的水。
以下是M1917A1数据
枪身:14.8 公斤
水:3.3 公斤
三脚架:24公斤
射速:400-600发
不了解实际用法的不少西方人都把掷弹筒误认为是抵在大腿上发射了,还起个名叫做knee mortar……画上的鬼子就是这么开火的。
当然,实际谁要是这么干会很惨
山本大将泉下有知,也要含笑了
刚才查了一下,我说的那个鬼子投降地是在菲律宾卢邦岛,这鬼子叫“小野田宽郎”,投降时间是1974年。
看来在“敌后”坚持到战后20余年的鬼子真不在少数了,武士道和军国主义的毒害确实猛烈,竟然能够支撑一个人在寂寞和孤独中持续死战不休······
您能介绍下关岛那个鬼子的大概情况么?
也是把原部队的少佐叫区,给他宣读终战命令,那家伙是一个中尉还是少尉,小队长。
您说的情节和菲律宾那位一致,少尉小队长,老上级亲自来招降。
这么看,我们说的是同一个鬼子,只是您把地点弄错了。
小野田74年时候56岁,看来老鬼子应该不在人世了。
是美国人的太平洋战争史里写的。
关岛的战斗并不激烈。这个异类的存在还是很惹人注意的。
只会呼呼的往上冲,阵型密集,一扫一片。这种情况不是应该分散,小规模,有技巧的冲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