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读秦始皇评价有感 -- 泉畔人家

共:💬176 🌺973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儒家本质上就是主客、司仪

儒家的起家本事就是相礼。

传说儒这个字的本意就是主持丧礼的人。说文解字则解释为柔弱的人。

这个字比较后起,缺乏甲骨文和金文的支撑,不太容易知道他的本意。

这个字一边是人,一边是需。人,指明这是一种人,好理解。需字的本意是体虚盗汗。

我感觉,儒字的本意大约是指一种依附他人存在的职业的意思。或者说,是一个虚而不实的职业。

别人负责务实,他负责务虚,于是别人的职业有相应的字来标识,他的职业就只能用儒来标识。

但是其实用虚表示也可以呀。那么这大概是因为这种人也是大家比较需要的人,所以声旁从需。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说这种人的工作准则: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听主家的。至于所谓本意,丧礼上的赞礼什么的,其实也是一样:方向都是主家决定,自己提供一个套路。

儒者的身份一直很明确,就是指导主家做事的人。但是他再能指导,大方向也得主家决定。

客卿。

或者说,客相。

后来唐宋设计出来一个职务叫做“参知政事”,这个名词基本完美符合了政治圈里的儒者定义。

儒者就是个大参谋。

这个东西有个大毛病,就是终究不是主人。

据说儒家的一大领袖是周公。

周公是什么人?文王时代不敢多说一句话,武王时代开始积极参政,成王时代自己坐到位子上去了。最后位子没坐住,被赶了下去。

周公作为儒家的代表也很合理:

充分展示了儒家企图喧宾夺主的躁进心态,充分展示了儒家身为宾客其实不能以主人身份出发考虑问题为主家的事情负责的心态和地位,充分展示了儒家的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必然失败。

历史上大搞儒家的王朝几乎没有不窝囊失败的。

西汉王朝七代雄强,汉元帝开始纯任德教,大臣写报告因为不能弄段诗经当帽子都要被眼里批评,逐字逐句地批改报告,然后他儿子汉成帝就开始危机四起,天下末日。而且汉成帝自己也被塑造成为一个昏君形象。汉哀帝比汉成帝的形象还不堪,悲观情绪影响下汉哀帝居然搞出了一场改姓陈的闹剧,一个国家整这种事,说明整个政权都是逗比。然后不几年国家就崩了,实现了中国自建立统一帝国以来的第一次和平的改朝换代。而以儒家为名篡位的王莽实践了一下儒家思想,结局就是及身而亡。后来走投无路的儒家对此解释为“王莽是个伪君子”。呵呵,照着儒家做就是伪君子,这大嘴巴抽的。

儒家根本就不是在培育什么君子,儒家培育的只不过是走狗。

学了儒家,最适合做的职业是什么?是管家,是丞相。但是儒家又不适合做管家,不适合做丞相,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太厉害,以至于他们看不起主人,以至于他们肆无忌惮地用一万种理由架空主人。

而这,是宋明两朝共有的问题。

实践证明,儒家养的是狗,听主人的指挥到处咬人的狗,同时呢,却又是一种养不熟的狗,白眼狼。

家园 儒是司仪,书记,门客的进化

部落里有个头人,祭司就差不多了,没什么事需要外来人插嘴。统治区域大了,接触的人多了,头人有事摆个流水宴,宴请来客。办个部落大会就要请专门搞这些的人,乡下红白喜事就有请专业主办的。城邦一国,基本每天都要一批人吃饭开会。城主很忙,和外来人打交道的事,不可能事事亲为,事事记得。原来神神道道在龟壳上刻字,卖弄的神棍,进化出具体分工,记账,签约,讨钱,收租的书记。地主下乡收租,旁边除了满脸横肉的狗腿子,为什么还跟着拿着帐本,算盘的账房先生?地主自己当然不可能记得所有要收的钱,还是要专业人士干这些。管帐的专业人士接着进化,自然是提出如何更好收租,更好使用民力,更好用钱生钱,更好使用暴力圈入利益的说客。

组织化更好使用民力是治水的夏,更好用钱生钱是商,直接使用暴力圈入利益是周,秦国更是军国化的顶峰。

家园 集权和民主

郭文是从集权和民主的角度上说的,集权是错而民主是对,大是大非,无论秦始皇做了什么。其实两者都是管理人群的工具,都有利弊。毛不只是说说,他还亲自实践了绝对民主,比如红军初期的士兵委员会,不灵就改了。建国初,要的是追赶代差,就是要不断做大多数人没想过,不敢做的事,不集权,人人投票决定怎么行?从做大事的角度说,始皇和毛是相通的

家园 长城被黑得够久了

汉代有两个军事制度,一个广为人知却被黑得很惨,一个鲜为人知。

一个是长城,一个是武库。

秦汉时代的障塞长城,一般都认为是防御工事。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战略进攻武器。一般人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暴虐,认为修筑长城主要是一种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倾国之力构筑的大工程,只要赶得急没有不变成灾难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大工程本身是灾难。工程本身需要有其合理的意义,才会被提出并建设。

但是我们看到,在毛泽东翻案之前,宋明以降的儒家怒喷长城很久。

障塞长城的设置,大体上是五里一燧,十里一障,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目前我们所知道的障塞,东北到达了吉林省境内,西北也到了河套地区以北。

秦汉时代的武库,历史上考察得不是很多。但是《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的发现极大改变了这个历史。这本汉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的武库资料登记簿,直观地展示了西汉后期东海郡武库的装备储备情况。这样一个武库,储备了53万张弩,一千一百多万枝弩箭,7万多张弓,一百多万枝箭。剑九万九千九百多,盾十万,刀15万,矛五万余。至于其他战车、盔甲,就不在这罗列了。有网友说,这说明汉代大规模使用的是剑盾兵。是否如此我不清楚,但是,这一处武库存放这么多装备,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是障塞,一个是武库,这两个体系同时出现在一个军事体系中,是否共同发挥作用呢?

障塞的作用很显著。第一,保障了农耕民族的农业生产。第二,有利于农耕民族积累物资。第三,有利于农耕民族积累战争物资。第四,有利于压缩草原民族的活动空间。第五,有利于建立情报网络。第六,有利于靠前安置后勤基地。第七,有利于降低我军进攻风险(因为很快就可以后撤到堡垒区域获得保护)。

那么武库呢?武库的直接效果就是:军队后勤基地靠前,极大降低了后勤压力,极大提高了军队开赴前线的机动能力,极大扩大了前线军队的攻击范围。

汉朝是怎么做的,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美军现在怎么做的我们很清楚。美军直接在海外设立军事基地,发起进攻的时候,通过海上运输提供后勤支援之外,还可以直接从军事基地获取各类情报和后勤支持。当然了,这些后勤基地很多都是英国人无偿赠送的——英国人被希特勒炸得抬不起头的时候无偿赠送的。也有很多是米国人自己搞的。

美国人还针对苏联搞了三条岛链,后来又转而对付中国。

这不就是长城障塞和武库吗?

汉朝采用了在军事上具有极大意义的障塞体系,和秦朝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不过汉朝做这些的时候,比秦朝稍微有钱一点。

障塞武库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不是文艺类的文史专家可以理解的。

通宝推:履虎,浣花岛主,
家园 说法很多,最狠的说清朝还是奴隶制

东周春秋时代结束是老毛主导下形成的。这个观点后来有人笼统的说是西周时代。有人为此说中国教科书的准确率不超过10%。我觉得教科书可能真的有一些不准的内容,否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有相信教科书准确率比他们的脑补准确率还低的蠢货,特别是他们脑补其实是建立在别人的刻意宣传之下的时候。

还有人提出是宋朝基本废除奴隶制,因为北宋前期取消了一些人身依附关系。

还有人提出清朝还有大量的包衣奴才,所以清朝还是奴隶制。

基本上现在的学术情况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学者尽量将中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往高里拔,洗刷掉西方中心主义的东方史观强加的东方永远落后论。有学者已经提出其实至少是宋朝就可以算是资本主义性质社会了。

而网络情况是这样的,越来越少但是越来越积极的一部分疯狂炒作中国社会发展程度落后论,努力维持西方中心论的崇高地位。就连民国时代都找出了一些非法存在的奴隶性质的事件,酸溜溜地试图表明民国时代还有奴隶制残余。

基本上,西方中心论的表现就是这样:虽然三角贸易、殖民地经济、美国南方奴隶主都是以奴隶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但是他们不是奴隶制社会,而是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中国至少从春秋战国时代以后的主要生产方式都是以自耕农为主的,但是因为一直到民国以前都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所以是奴隶制社会。虽然中世纪欧洲采用封建领主制,人民集体成为领主的奴隶,但是那是封建社会,甚至有资本主义;虽然中国早在秦汉时代就架空了封建领主、建立了地主-农民经济体制,但是人民集体是皇帝的奴隶,所以还是奴隶制,最多是封建制。

家园 这个应当是柳宗元的<封建论>的观点

秦灭六国,以一家之私为大家之公,改变了以前的人自为私.所以郭以为所有的人都成了秦一家的奴隶,是奴隶制的回光返照.

但是柳却是称赞秦的家天下的,天下一统于一个自然人,实际上只能是一个虚拟的法人,在天子之下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你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成了天子的奴隶,但是宰相却不能奴役其他人.

真正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地方统治者都是世袭的,对普通人民的奴役是普遍和直接的,甚至平民都可以拥有奴隶.但是秦的一统就不再允许自己以外的人拥有这种权力了.

家园 “赢”=/=“蠃”

大王写错字了。

家园 应该是一个过程,一步一步实现的

比较明显的应该是周伐商,伯夷叔齐就不同意,周伐商开了犯上作乱的口子,当然了,周伐商有道理

可是,道理还不容易来吗

冷兵器时代控制人比较困难,特别是富人富到一定程度不怎么干体力活的时候就打不过穷人了

加上周伐商还废除了商的各种神,人不平等就没什么理由了

剩下的就是普及教育了,因为汉字难学,这是读书人在中国是一种身份,甚至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种姓"的原因

直到文革,不仅普及教育,还降低了读书人的社会地位,而且几乎强迫读书人跟乡下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简直就是高种姓跟低种姓混合,就是对高种姓读书人的迫害,只不过读书人概念早就现代化了,叫知识分子

上山下乡也是对高种姓读书人的迫害,高中毕业就算知识分子了,只是因为年青,叫知识青年

西方社会就没有"读书人"概念,西方知识分子也没有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特别是英语知识分子单词说的不是知识而是聪明智慧,只不过聪明智慧跟读书的关系不如知识更直接更接近

但是,西方有一种特殊的"读书人"概念中国没有,那就是各种主教,读圣经书的人概念,各种主教在西方社会的社会地位好比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一些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想要各种主教在西方社会的类似的社会地位,,差不多就是社会的教师,今天就是所谓公知概念了

家园 我怎么记得是嬴,是女在中间,到底是哪个字?
家园 女在中间的那个嬴

上古的姓可认为“出自哪个氏族”,带有些母系氏族残余,好多都是女字旁。如嬴,姜,姚,姒,姬等。氏族里人多了分化,为了互相区别“明贵贱”再给自己起“氏”,一般按官职,封地取,如司马,曹,魏,赵,徐等等。

秦王族嬴姓赵氏,按照当时人的习惯男子称氏,他当是被叫成赵政。

家园 柳宗元这话有点意思

分封制的特点,第一是分封,第二是世袭。周天子对诸侯分封,诸对下面的大夫也是分封,大夫对下面的士同样是分封;另一方面,周天子世袭,而各地的诸侯也是世袭,诸侯手下的大夫也是世袭,以血缘关系维持一代代的统治.根本上,这带有氏族制的特点.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关系实际上相当脆弱,并随着年代的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到后来周天子只有去被动的承认诸侯的既成事实,比如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资治通鉴》的开头司马光对周威烈王这么无动于衷痛斥了一番,不过在这种制度下最后周天子也只有这么点能量了。

电子赵括:【原创】变革的时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