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胡不归管窥传统戏曲(序) -- 科大胡不归
除了药名诗、禅理诗(前者取巧,后者意深),印象深刻的唯一首:
倚山通路,傍岸临溪。处处柴扉掩,家家竹院关。沙头宿鹭梦魂清,柳外啼鹃喉舌冷。短笛无声,寒砧不韵。红蓼枝摇月,黄芦叶斗风。陌头村犬吠疏篱,渡口老渔眠钓艇。灯火稀,人烟静,半空皎月如悬镜。忽闻一阵白蘋香,却是西风隔岸送。
------------------
八戒此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出口,确实可令天下男儿引为知己呵呵。
行者有一句格局阔大: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取经四人中就唐僧和猴子懂点文墨,这么高雅的诗句明明是作者自己的么:
何况能想象一个长嘴大耳的家伙朗诵这样的诗句?
把传统大团圆结局改成悲剧,没有合理的解释铺垫就成东施了。
说得不完善,容易引起误会。改了一下。
花旦刀马旦的觉的一般。青衣以唱功见长,唱词也比较雅致,不那么口语化,传统女子“以花为容,以月为貌,以鸟为声,以柳为态,以冰为姿。。。以诗词为心”整体体现出来了。
生,喜欢老生戏,小生好像有点自恋的感觉
另外,戏曲创作最佳人选应该是旧文人而有新思想,这样的人才现在很少了。
文革对戏曲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吧,《锁麟囊》55年起就被禁了。
-------------抱歉的分界线----------
刚才点确认失误,一个回帖不见了。抱歉哈!
帖子大意锁麟囊49年以后就没有演过。
据三联周刊的回忆,解放后程砚秋一直推这个剧目,也愿意改剧本,但一直到去世,都没有成功。
文革对戏曲的影响,是不应该以这个剧目为例。
花后握手!哈哈
虽然似懂非懂。
青衣唱段,除了苏三起解之外,你推荐什么?
张派的状元媒,薛亚萍和赵秀君都好。
现代戏不仿听听李丽芳的海港“进这楼房,常想起当年景象”,李老师最后一次在上海登台演唱,好多人都听得哭出了声。李炳淑老师的龙江颂“手捧宝书人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听了可以治病。
大雪飘,整段下来的,周围的老票友们说还行,有些味儿唱出来了。
我现在空闲下来就开唱,我好难理解好些我这个年龄的人热衷于出什么歌厅夜总会,能有啥意思。
我在家唱戏,既锻炼身体,还弘扬国粹,老婆也支持,这么好的事情哪儿找去。
俺自己在家里唱,京戏评戏二人转梆子坠子四平调信天游采茶灯花儿赶马调,自得其乐。昨天看领导做晚饭,俺在旁边唱柳琴,逗得领导边炒菜边笑:
皇帝御驾要出征,(6565321)
三宫六院忙不停,(3565532)
(过门)121651653523,12165165352——
东宫娘娘烙大饼,(6565321)
西宫娘娘剥大葱(3565653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您很有感觉呀!
程砚秋先生男旦,声音再婉转也是男音。
程派的婉转要求演员要力气上得去,那一口气吞得进也吐得出来,正当年的演员不出名,出了名的演员过了盛年,运气发声都不行了。
张火丁的程派是野路子,太弱没力量。
您找几个男旦的程派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