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歼-10是“狮”式的拷贝吗? -- 晨枫
p55构架的话是奔腾1代俗称586,奔腾构架最多也才到4代。
p6是pentuim pro,p7就是奔3,奔3之后奔4采用了netbrust构架,只是处于奔腾的品牌效应,还在用pentium做为产品代号。
netbrust构架不是很成功,intel又出了conroe构架。conroe是基于p6的大改。08年intel推出了Nehalem构架,今年会转移到sandy bridge.
所以并没有奔5这个东西。
国内说的p5,应该是指ibm的power5。power系列国内据说逆向工程做的很多,但是power5是04年才出的,国内逆向工程再快也得搞3年左右才能拿出实际的东西出来。
军工用的cpu确实是来自ibm的power系列,但是powerPC,power3比较靠普。至于奔5,根本没有这个东西,既不是微构架代号,也没有实际的产品叫这个名字。
而是发动机旋转产生的绕飞机纵轴的扭力矩。
这个扭力矩造成的影响是飞机向一侧倾斜,滑跑时的倾斜造成两侧机轮对地压力不同,所以摩擦力也不同,所以下压的一侧速度较慢,飞机向这一侧跑偏。同时因为倾斜,飞机的升力从垂直向上变成向一侧偏斜,又因为低速时升力中心比较靠前,则升力的水平分力形成一个在中心前面的转弯力,也使飞机跑偏。这两个造成跑偏的力方向是一致的,所以飞机会明显跑偏。同时如果发动机反向旋转,恰好机身倾斜的方向相反,所以跑偏方向也相反。
就正机身倾斜应该用副翼,这个没问题。如果用方向舵来纠正,就不能解决机身侧倾的问题,当滑跑速度增加时,可能会一侧机轮先离地,更加不妙。
关于飞控,飞机地面试验时,很可能用模拟的信号代替传感器,来欺骗飞控计算机,这时就能看到飞机的各个操纵面不断地调整。即使你很理解这种调整的原因,第一次见总会有些惊讶。比如我记得第一次在机床展上见六轴平台铣床的时候就很惊讶,但是仔细观察一小会就能理解了。
关于电传的效果,如果飞行员不犯错的话,同样的飞行目的,最终落到控制面上的动作应该是一样的。如果犯错,无电传时错误动作会导致飞机偏离稳定状态,有电传时飞机仅仅是偏离预期航线,这两个差别是很大的。
cctv自己弄了个网络电视软件,叫Cbox网络电视。下载安装个客户端,就可以在网上看22个中央台,以及几十个地方卫视台了。直播的,和无线电视信号放送同步。cctv-5的体育节目和cctv-10的探索发现都不错。cctv-6放的新电影也越来越多。不过晨兄可能对cctv-7的军事节目更感兴趣吧。现在不少年轻人都不买电视了,反正宽带是必定要装的,要看电视直接上网看。
我也是装了这玩意儿之后才发现中央台居然有22个!
喷气式飞机在理论上有可能有同样的问题,在实际上从来没有。这个差别甚至使肯多螺旋桨飞机上的老鸟不能习惯喷气式飞机,也是部分国家空军反对使用螺旋桨教练机的原因。现代螺旋桨教练机通过飞控补偿反扭力,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依然只在空中有,在地面上没有。飞机在地面的滑行不是像汽车,汽车靠发动机驱动轮胎前进,所以两侧摩擦力的较大差别会造成跑偏;但飞机是靠发动机直接在空气中产生推力,轮胎是“自由”滚动的,在起飞滑跑时,两侧摩擦力即时有差别,也不至于造成跑偏。
他正在他的博客里说了很多,原来歼十最早是1982年就开始,LAVI也是当年开始的.
电传是犹太人的.翼型是学人家的.但我一直不明白的就是米高杨-格列维其起了怎么样的作用.其实目前按网上的图,早期的歼十方案机体接近歼九,进气道在92年李鹏那个图开始变.而那个时候是屠基达等一群人天天跑俄罗斯的时候.看来迷还是很多的.但至少,机体,气动,结构和犹太人没什么关系.
我们都能看出来歼十的机头的线条和MIG29相似绝对没那么简单.再说那个时候,MIG33在成都继续.
这样看来,我更相信高山的那个图了.因为考虑到MIG.说知道I.144的资料有没有到中国.
我更不明白的是JH7的飞控到底是属于那一类的.
还有,目前最敏感的是中国的重四.SF有自己的计划,而且是干下去.听人说SF的说如果空军不要,他们就卖到国际市场去.SF的理由是他们的计划更容易实现.成都的风险太大.
还有雷达那一口的,目前很诡秘,一种多天线技术正在搞.如果过关,一架小飞机也可以成为一架预警机.
机载高分辨率雷达已经装机测试,大约是装在SF的机上.那东西扫描面相当大.而这个东西听说一装机,奖金就发了老大的银子.
转来了美国的资料,狮狮竟然除雷达外基本没以色列什么事!
然后碰上个pupu是狂贬沈飞,这两人在一起很有意思。
但在技术上的帮助是巨大的,而且IAI的作用也不仅仅在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研发设计的规范流程和项目管理理念。
【中国要有这个本事,把奔5也反向测绘了,国产CPU不也解决了? 】
出处:
我们的科技和工业体系,借助从苏联引进的项目一举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研发和设计环节,尤其是相关的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缺口,唯一有丰富经验的钱学森等人都压在两弹一星上了。直到现在,这个方面还是我们的短板。
以色列人在技术规范和项目管理上的帮助还体现在空警2000上,这些是飞机外形或者性能上看不到的,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科研体系的建立正是靠这些东西。换句话说,如果今天美国F-22、B-2、C-17什么的图纸、资料一夜之间都消失了,给他们时间,可以重新做一个,甚至做一个更好的。但是把这些图纸、资料都交给70年代的中国人,都不见得能造出同样的飞机,或者说改动一个螺丝的本事都没有。
但把歼10和歼8III相提并论,实在是……
看那个样子,像静态稳定的,即使电传,难度也要小一点。
看那个样子,像静态稳定的,即使电传,难度也要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