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四月闲聊“经纪人” -- 秋原
很喜欢汤唯那种气质的,看完《色戒》,甚是痛心。
最近写的,是看了汤唯的那张照片,有感而发。
不过只是拿她做了情景设定的“道具”,相当于小时候的看图作文,与她本人无关。欢迎指正!
发在秋导这里不管了。
我对于人际观察还没有达到您那样的深度和高度,宅男一个,惭愧。
电影还是不错的,您文中谈到的情绪在见面前后双方都有明显的互动。
至于对本人喜欢与否,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上世纪20年代的女子气质。但对演员本人的努力认真和进步,倘若被我察觉,是很为之欢欣鼓舞的,都是年轻人么。
对于不努力的,捧红的,几年没长进的,恨之入骨。
您的文章应该发在河里,很不错的啊。年轻人就该有一骑绝尘的向往。向您学习。
我很想发西河来着,但是上不了图
flickr链接不上,不知道怎么回事
汤唯的经纪公司说这篇所谓的口述是假的。什么卖艺、当羽毛球教练、退代言费等事都不存在。
还有个正式的声明:
注册后,上传。在Your Stuff里面找到自己发的图片,查属性,用属性里面的地址。
看这个
保持着媒体对他尊崇的地位?
“媒体之战争(下)”
这是一个借网络做免费宣传的惯用流程:
第一步:炒手在一个高人气BBS的八卦斑面发帖,给网民看无名不入流女艺人的大胆暴露艺术照;
第二步:若干马甲在帖子里煽风点火,吸引网络暴民和无处泻火的宅男们对女艺人品头论足,进而引起争吵,对其上、下半身展开问候;
第三步:点击率达到预期数字后。女艺人或其经纪人出面,做委屈蒙冤状。大张旗鼓地就该帖侮辱其人格问题向该BBS提出交涉,并扬言诉诸法律;或立即由论坛转向网络视频媒介和传统平面媒介,多以“近日在网络上引起**风波的火辣女艺人”等名号做报道、专访。该女艺人或起经纪人必定有各种“声明”、“澄清”、“表态”……
正因为网络BBS的立场就是没有立场,所以BBS也为“争议事件”的酝酿提供了最好的发酵池。N多不入流的艺人与他们经纪人,都喜欢利用网络BBS这个廉价的平台,以制造争议的方式搏取并不好听的名气。
故意制造争议,就是吸引注意力的一种常用手段。近年娱乐界乃至文化界许多实例,就伴随着一系列网上网下的争议,比如对袁腾飞现象引发的争议;因某网文引发的对袁崇焕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贼的争议;对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和他的百万点击率是否早假的争议等等等等。这些争议很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永远不会有盖棺定论水落石出的时候,但争议的过程已经达到了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目的,已经有意无意地为当事者提供了扬名的机会——对于现代信息社会强调的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经济”或者说“注意力效应”来讲,不怕别人对当事方是褒还是贬,怕的是没人理他!
报纸、电视,这两种媒体,都有自己坚持的立场观点与利益平台。京报集团也好,还是南方系也好,各自的定位路线与言论立场都非常清晰。这就让人有的放矢——我不担心你是支持甲方还是乙方,只要我能通过你这家媒体的言论确定你的立场,那么让我赞同的,我就可以和你合作;让我反对的,我也可以采取应对的措施。
怕的是,你的立场模棱两可;或者干脆就是个趁机跳到两方中间,专门浑水摸鱼的搅屎棍。而网络,特别是一些公共BBS,恰恰就存在这种中间状态。
大型的门户网站,经过近十年的壮大,都有自己的采编队伍,在各种报道中,也有其坚持的报道立场和口风,基本已经具有“网媒”的样子了。但是还有更多的小站点,依然靠CTRL+C和CTRL+V。特别是其中一些BBS形式的大型公共论坛。这些BBS与报纸、电视区别最大的一点,就是报纸电视都要为他们发表报道的任何文字与视频内容承担法律责任;而BBS首先把自己推卸出去,宣布自己是免责的——BBS上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以下为发言个人观点,与XX网无关”。
我提供让网络世界里任何人物发表任意言论的平台,借此煽风点火,制造事件;同时又宣称自己不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真是便宜占尽,有亏不吃啊。幸好国家管理部门并不承认这个“免责声明”,真闹出事来,该封就封~
也正事由于公共BBS的这种特性,这类网站就不是正经的“媒体”——他没有自己的坚持立场,也没有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没事找事”和“无事生非”就是其生存之道;借各种虚头八脑的八卦吵作,迎合网民的猎奇心理,为自身利益谋取注意力是其真实目的。因此,这类网站足以堪称网络世界里的垃圾桶。
今天,娱乐业已经越来越依靠网络形式的生存之道。娱乐圈在网络平台上兴起的各种风浪,已经能让我们举出N多例子,比如说08~09年郭德纲和宋祖德的“博客骂战”、宋大嘴在其博客上一系列不实报道引起的种种风波;2008秋,原德云社相声演员徐亮也是以在个人博客上发布一条简短的声明,而瞬间引发了徐王二人热闹一时的“退社危机”……如果追溯这种以网络为平台的娱乐界PK事件,恐怕要早到1999年的金庸和王朔的“金王之争”。
但在这其中,有一点应该注意到:网络可以是某个社会事件或娱乐圈事件的起因,发展、渲染、直到走形变样的空间,而这个事件的最终结果,往往要从网络之外的方式得到彻底解决。郭宋二人骂的再激励,宋编造的有关名星名导的八卦谎言再多,最后是通过当事人诉诸法律,宋吃官司败诉的现实结束的。
网媒如此发达,如此迅捷,如此“嚣张”,但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他的优势和弊端都非常明显。而站在一个娱乐业经纪人的角度,就应该区分、并加以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和特色,筹划出自己的行动规划。特别是在一些有明显争议性的社会事件上,对不同媒体采取分门别类的合作、利用,是经纪人宣传吵作手段里一类系统的战术。
就拿不久前章子仪的“诈捐”这个事件来说。
整个事件费费扬扬地持续了几个月,最后以章子仪接受一家传统平面媒专访的形式平息。在这其中,就能看出章子仪和他身边经纪人智囊团的一系列对应措施。
首先,事件是先从网络上开始的。各种口风的相关报道散布在各类娱乐网站和公共BBS的八卦版块。娱乐花边的报道本身存在“连锁效应”,但这种短期内就迅速喧嚣而起,且口径非常统一的现象是反常的,以此就基本可以确定绝不可能是自然发生的普通娱乐报道,背后必定有人操作;
其次,章子仪、或者说她的经纪人,在事件发生后很长时间内都保持沉默、回避的态度,一直没有站出来对应。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了解这股风潮的起因,此时是她在明处,对方在暗处——网络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即无法马上确定事件是从网络的哪个角落里点燃的,也无法确定那些虚拟的ID都是什么样的马甲、枪手;而经过操作者连续几轮推动之后,各种传闻、猜测更让事件变的虚虚实实,错综复杂。在事态发展不明朗的前提下,章和她经纪人不能轻易表态。
直到10年3月,章子仪以接受了中国日报独家专访的形式,正式做出回应了。这就是章的经纪团队一个经过慎重策划的方案:
第一、中国日报是国内一家传统媒体,办报风格一向稳重,并不是专门以娱乐报道见长的花边小报。章接受了中国日报专访,就是以此申明她举动是个公开、严肃、认真的行为;
第二、中国日报是一家英文报纸,也与章“国际影星”的身份定位相符合;
第三、作为一家老资格的平面媒体,有自身一贯坚持的报道立场和口风。这家媒体对章的采访,自然就是章对此前一系列风波的正式回应,也借可借此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尽管并不以报道娱乐事件为长,但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是哪些八卦网站和花边小报根本无法对抗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章接受中国日报采访之后,持续数月的风波便迅速平息了。这场媒体战争,以一种临机逆转的戏剧性方式,宣告结束~
终于写完了,又填了一个坑。把这些撩草文字再重读一边,我更多地是感叹自己的浅薄——实际上,这篇粗陋的连载与其叫“经纪人”,还不如叫“经纪人与媒体等相关行业的存在关系”。
很多经纪行业的实际情况我都没有写到,比如港台经纪公司与内地娱乐经纪公司行事风格的区别,演员经纪业务与歌手经纪不同的发展路线等等等等。我只是一个与经纪人有往来的“第三者”,并没有直接从事经纪事业的实际经验,因此这些本该说到的内容都没有讲。在前文中我那些对不同类型经纪人与经纪业务的文字,也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的评论,这里面就存在着偏颇片面的地方。也因此,这篇文章才是一个“闲说”,而不是“正传”,他只能让读者对经纪人、以及经纪人艺人与媒体等相关行业的共事方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画出一个模糊的轮廓罢了。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在本文一开头的那句话:欢迎有识之士多多批评矫正。
从愚人节那天开始,断断续续地拖延到今天,前后近乎四个星期。一个月的时间写完这一万多不到二万字,没有太监,也算是对得起两个论坛上各位热心跟帖的朋友们了。《风声惊聩》马上也要面世了,希望大家能继续为我捧场~
最后,我用一句与本文不相关的话作为结尾:
提前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全文完)
我不靠传八卦过日子~
在下也在写一些传媒方面的帖子,纯属外行看热闹,望您不吝赐教
不喜欢小脸尖下颏的章子仪张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