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于江青玻璃蜗牛事件控词的质疑。。。。。 -- 年青是福
远程航线15吨。运8是最大有效载重20吨,而且飞不了远程,只能作中程运输机。还是建议你多了解一些有关资料,比如看看《世界飞机手册》。
我不再回复你了,抱歉。
好多是其他棍子打在了四人帮的屁股上了。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们四个勇敢地站出来了,被上了醉人的骂名,来保证党的公证。翻也好,不翻也好。只要有人公正地记录下了发生的事情,以后的人总会更公正地评价他们的。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平反是给被冤枉了的一个公正。后来么,就知道了,平反,其实就是对现实进行稀泥。对死者来说,死去就已经解脱了一切。凭反与否,他/她都不知道。
您从哪里知道刷盘子和读书对立起来了,谁对立了?
自主开发的技术在市场毫无竞争力?不晓得您有否研发或者销售的经验,居然会导致您这么认定。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有发达地区的市场可以销售,淘汰的技术和产品,有落后地区市场可以销售,技术不行,价格可以弥补,功能不行,服务可以弥补,技术功能都不行,市场保有量还可以弥补。。。。。。。
把冰箱销售给爱斯基摩人,这是老外的销售命题,解题的途径就在于你得找出你的产品跟销售对象需求之间的契合点,重叠部分。
孤立片面静止看问题的人,当然就会在自己设置的,僵化,矛盾的框架下看问题,比如认定对立起来,毫无竞争力。千万条大路,看不到,有个条条框框就走不出去.
这样的人,既不会以劣胜强,也不会以强胜劣,总之就是失败。
运十的机身强度测试,78年业已测试通过了呀,发动机是国产仿制WS-8普惠JT3D-7.
您说的发动机进口,强度试验还没过关,是您信口讲来的?
运十的试飞,不是亩产万斤,而是扎扎实实下了功夫去做的,先后130余起落,170余小时,拉萨都去7次了
如果自主研发的飞机,与先进国家的飞机,有差距,那么应该是追加预算加大投入给自主研发,怎么反过来连燃油钱都不给呢?
这样子搞法在搞现代化吗?
什么是笑话,什么是货真价实的笑话,ARJ12才是!---07年高调假下线,气密测试失败,09年当着中外双方的面强度测试失败,拿不到适航证.
但是国家层面来讲,这个就不是主要要考虑的问题了。从国家层面来讲,一个产业不怕赚不到钱,不怕亏本,就怕中断,就怕没有自己的队伍。
刚改开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出口产品(比如纺织业)是相当落后的,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但是国家没有放弃,靠人民币贬值+出口补贴,付出了通货膨胀的代价,逐渐地,这些产业也慢慢赶上来了,同国际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有的现在已经是世界先进水平了。
第一,关于强度测试,机翼主要承力部件在到设计载荷100.2%的时候破裂。当然你可以说达到设计要求,不过这种安全余量恐怕说服不了用户。
第二,涡扇八发动机都没装到运10上做过哪怕一次试验,连空中开车这种基本试验都没做过。
第三,“如果自主研发的飞机,与先进国家的飞机,有差距,那么应该是追加预算加大投入给自主研发”——任何研发都要有预计用户的,运10研制出来准备给谁用?
第四,搞现代化首先就要承认自己落后得太多,而且资源有限,不要在从立项开始就彻底错误,根本就不应该存在的项目上浪费资源。运10花了5亿多,超过歼10之前在所有歼击机项目上的投资总和,中国连第三代战斗机的边儿还摸到,连制空权都无法保障,就花了这么多搞国家已经投入得够多了,够意思了,别不依不饶的。
ARJ21拿到订单了,就凭这点,就比运10离“笑话”更远。
要明确一点,既然运10作为民航客机研制,就要拿出和同期波音空客差不多的产品才行——因为要参加竞争,就要有竞争力,客户没有义务支持一个竞争力不足的产品。残酷么,就这么残酷,受不了就别玩。
“一个实体公司必须考虑现金流的问题,但是国家层面来讲,这个就不是主要要考虑的问题了”——在国家层面来讲,个别的项目可以不考虑现金流问题,但是总体上也要考虑现金流,否则陷入缩小再生产的困境,经济要崩溃的。所以,把哪些项目列入“不需要考虑现金流”的范围,就是一个权衡的问题。
比如,60年代,相对于常规武器,两弹一星等尖端武器就有更大的优先权级别,因为同样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大的安全收益。
在80年代,中国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无法生产,连覆盖全国的雷达网都没有,基本的制空权都无法保障,这种情况下,运10的投资已经超过建国以来在战斗机研制上的投资,这种优先级别难道还不够高么?但是收益呢?
这个是题外话,不想展开了,去看他和陈经的大量辩论。
下面说了一些很空洞的话,我一句话就可以驳倒:运10即便按最理想的假设在1990年左右达到和波音707相当的水平,和波音空客的成熟产品相比又有什么竞争优势,能说服用户使用?“技术不行,价格可以弥补,功能不行,服务可以弥补,技术功能都不行,市场保有量还可以弥补”——遗憾的是,这些项目一个优势都没有,就这么差劲。
德国,美国,在草创之初,都是这么来的,要建立保护机制的.
他们刚开始的时候,与先进国家英国相比,差劲极了,但这不妨碍他们能强大起来呀。
若运十跟707相当,那么就加大投入给运十,把国内市场做足做实给运十呀,给钱它赚呀,让它起步呀。等它长成,可以相抗衡了,还可以出口呀,更新换代呀。
这很难么。
我国的万向控股,当年找全球业内很牛的一家老美谈生意,人家连门都不让进。前些年万向控股把这家企业买下来了,吃掉了。
如果我国的汽车及配件,采取了放任不保护的政策,哪里有万向控股的今天。
实际例子都摆着呢。您似乎都看不到,也不知晓。您有过这方面经验么,还是书斋式的.
经济学本科教程里面就有介绍。
保护幼稚产业的实质,就是用保护期的高成本换取成熟期后的低成本。所以,只有能够支付保护期的高成本,才谈得上可能(不是必然)的成功。
空客公司拿了20多年的补贴,大约两百多亿美元,才达到能和波音竞争的地步。比欧洲落后得多的中国,运10需要多少时间,投入多少补贴?是不是以为中国那时就是一个很富裕能支付如此大量补贴的国家了?
我对一切建立在时空穿越基础上的讨论毫无兴趣。
好,假设此成立,那退一万步讲,这个研制单位设计、开发个摩托车应该没问题吧?比如南昌飞机制造厂搞了个洪都摩托车,畅销的很,那他们也搞个摩托车,自己养活自己,队伍不散,原有的生产线保养着,这总可以吧?
可把队伍解散了,生产线拆了,把辛辛苦苦积累的家当废弃了,这算个什么事儿呢?这个是注重经济效益的做法吗?
肯定绝大多数都是坐办公室的。
就我所了解的企业来说,车间里生产一线的工人占一半左右,有的甚至连一半都不到,其他都是科室辅助人员,改制以后,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生产一线的工人。
是的呀,您对时空穿基础上的讨论没兴趣。
个人其实很希望在商业竞争上的对手们,都跟您一样,对实力的烘培滋养没兴趣,对势力消长没兴趣,无论一开局,对手拿得是一手好牌还是一把烂牌,个人都见猎心喜,找就要找这样心态的对手来竞争。
因为你自己也知道运10根本没有和波音空客竞争的实力,任何优势都谈不上,国家当时也没有“扶植幼稚产业”需要的资本。
但是你对这种情况不爽,所以一定要证明是有人破坏了前途远大的运10工程,来发泄自己的怒火。
而我告诉你:运10本来就没什么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