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对于江青玻璃蜗牛事件控词的质疑。。。。。 -- 年青是福
萨苏和老观都是天使
人比人,气死人
等您用完了在说这话不迟。以当年中国的科技实力,建立大规模的电视机生产线是根本不可能的,质量就没有保障。电视机应该是一个耐用消费品,当时中国很难做到大规模的合格生产。
我家在78-79年曾有幸拥有过一台,真的需要一手扶天线/一手扇扇子,画面要多差就有多差,价格还绝对不便宜,那还是黑白的,不是彩电。
有N制,是美国制定的,有P制,是西德制定的,有S制,是法国制定的.
日本是N制。
但《1974“蜗牛事件”:让中国老百姓晚看了五年彩电》怎么会讲:
给读者受众的感觉,日本电视是P制的呢。
为什么选择P制的彩电生产线,也许是解开为何多花了9千万美元的钥匙。
要再想想。但有一点,个人觉得,多花这9千万,跟江青是没关系的,她在79年早已被抓了,实在够牵拖。
个人父亲,喜好无线电,自己买零部件装过收音机,在80年,自己装了一个9吋的黑白电视机。记得街坊们都是搬凳子到家里看电视,后来坐不下,干脆把电视搬到街上,黑压压全是街坊。
个人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有个京剧的《三打白骨精》,还有一个就是审判四人帮直播(应该是直播),个人当时还小,哪里知道这直播是干嘛的,有段时间画面没了(估计是江青在激励对峙),家里人也不肯换频道,个人吵闹,还吃了两记头包。
您的认定,归根结底就是“自己不行,外国的行”。
个人也是这个认定,是的,个人也认定“自己不行,外国的行”,但要加个限定,是这个时间点上,自己不行外国的行,在未来时间,这种局面,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改变。
所以,推演下去的应对是:自己不行,那么让自己行起来,优秀起来,见贤而思齐,不让外国专美。
好象有个故事,说是索尼还是松下,在当年,做电视机销到美国,结果老板到美国一看,因为质量有差距,被老美当打折货卖。于是把货买回来,对公司进行震撼教育----这是耻辱呀,把质量提升起来。
没有一个大公司,大企业,或者国家,是生而优秀的,生而顶尖的,在最初,都是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问题在于在未来,准不准备改变,拿什么心力意志去打拼,打拼出一片出头天。
有志者事竟成呀。吴下阿蒙,可以令人刮目相看呀。
自己不行,外国的行这个认定,没啥的,实事求是就好的。
但若就此觉得,算了,没办法赶超人家外国的,自己搞的话,国内的科技实力,没办法大规模合格生产的,画面要多差有多差,价格也不便宜,何必呢。
那还不如买人家的生产线,就造出合格品了呀,若生产线淘汰周期比较短的话,那买也不用买了,租好了,这多划算轻松呀。
面对这样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个人要反驳:
1)自己不行,外国行,这个局面的根源在自己不行,要提高自己。
2)提高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很多事倍功半的事情,就是要去做,把原理和细节,都摸透。
3)赶超,在战术上要快马加鞭不耽误时间,但在战略上,要长远考虑,整体统筹。
个人觉得,当年认定自己不行,国外的行,且走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人,要为今天眼下,我国的彩电行业状况负责---还是一副底层打工仔模样,核心关键都是别人的----这样就在自己不行外国行,然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恶心循环里,不得解脱不得超生.
某个国产汽车品牌,当年起步时,请某国际大牌同行做发动机,结果被拒绝,于是就自己搞发动机。后来这国际大牌还来法律告这国产品牌,为什么,台面上有表面理由的,台面下的原因当然是觉得这国产品牌要成气候,赶紧要扼杀了嘛。
还有个万向集团,当初是小角色的时候,在80年代到美国一家大企业,在万向节上面有最多专利的一家企业,去拜访,人家连大门都不让进。过了多年后呢,万向的老板,在电视节目上讲,我们把这企业买了,这企业成里万向的子公司!
这才是中国人的榜样。而没心力意志,就算身强体壮,金银满屋,仍然是东亚病夫,落败是迟早的事.
有些人觉得这条路太崎岖,成功没什么希望,还不如就拿外国人的现成好东西得了。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就是整个民族给外国人打工,造他们的“好东西”,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要用几亿条裤子换别人的飞机。
可惜没宝
独立自主,说得那么容易哈, 会妨碍很多人发财的。。。
砸你的帖子太难得宝啦 雪老。
人李特写的虽然短,味道还很呛,居然从他那里能得宝。你的?好几朵花也没得宝哈。
要求购买本省生产的“韶峰”牌电视机,黑白的,14英寸。厂里便买了一台。搁厂办公室的一间小房内。那时规定,每周星期六晚上可看。其余时间要学习,不准观看。好不容易挨到星期六晚上,每回,一等到把电视打开,观看得个把小时,那电视机便跟人一样,发起烧来,一发烧,屏幕上的图像就扭秧歌,不关机便图像全无了。每每这时,一大群年青工人就开骂。想想当年,如今真的是是进了天堂呵呵!!
这有什么意义吗?工业化大生产产品和个体的研发是没有方法做比较的,令尊有装配修理电视的能力,可中国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如果是一个产品不合格,那就活该他们倒霉,为国家做“贡献”了?我家的电视最后可是卖了个破烂的价钱,那可是用了我家老人的一大笔钱买的。这种例子在当时的中国可并不罕见。当然您是不必为此发愁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自己不行,外国的行”,要不然就不用引进技术了。说难听点,到现在也一样,无论高铁、大飞机都是如此。君不见大飞机的发动机又开始全球招标了。照您的意思,应该让大飞机等国产发动机过关了再生产?这样的飞机您会去做吗?
个人也是这个认定,是的,个人也认定“自己不行,外国的行”,但要加个限定,是这个时间点上,自己不行外国的行,在未来时间,这种局面,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改变。
所以,推演下去的应对是:自己不行,那么让自己行起来,优秀起来,见贤而思齐,不让外国专美。
运十,这个大飞机,是个被扼杀的典型例子。从那个时间点,自己不行,国外的行的这个算是客观认定出发,想办法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人,胜利了。
以前自己不行,国外的行,到了现在,还是这个样子,胜利了的人,要为此负责。
谁要是说,无论是直白地说还是拐着弯来说:“中国人就是不行,外国人就是行,无论何时,无论做怎么样的努力去赶超,都没用的”,那么万向集团,就是个反驳,实实在在的反驳。
不知网友,实际上是要认定,现在自己还是不行,外国的行。这个认定,是支持个人观点的.
国产发动机花了这么多钱,到现在都过不了关,20年前就更别提了。当时老百姓都穷成什么样了,都别吃饭了,光等着坐飞机吧。也就在那饿着肚子等着。
“‘运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确切地说,它是该国发展其设计制造运输机能力的10年之久的锻炼。说中国人全盘照搬波音707的人是不了解今天的中国。他们急切希望自给自足,他们急于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1980年5月《航空周刊》 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副总裁斯坦因纳)
“尽管Y10和波音707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参观过上海(飞机制造)工厂的老资格观察家们显然认为,这架飞机是自行设计的。” (美国1980年6月《航空周刊》)
“中国能自行设计制造‘运10’飞机,这是一个飞跃性进步。它表明中国飞机制造技术已具有相当水平。”(1981年12月12日《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前总裁布里逊达因)
“在得到这种高度复杂的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英国路透社1980年11月28日电讯)
“设计‘运10’的目的是为了显示中国工业具备了发展这种类型飞机的能力。”(英国1981~1982年版《简氏飞机年鉴》)
“仅仅这种大型飞机本身就汇集了中国的航空技术,就有必要作高度评价……仅就中国运10飞机的发展,我们也有必要给予很大的注视。”(日本1982年10月出版《航空情报》)
运十如果当年真搞下去,完全成功用于民航的希望也不大。准备采用的发动机是仿制的,能不能在89年前利用和西方的蜜月期引进发动机技术也不好说。民用的可靠性也可能是问题。不过,改造为军用,小批量的生产试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还是很可能的,对锻炼队伍也还是很有好处的。国民经济,真的就差运十这点钱么,后来重复投资、浪费、公款吃喝的钱,不知道比大型运输机的研制经费多出多少倍了。
政治原因是不可能没有的,路线转了嘛。
个人从商业角度来看,外人当然那个时候会廉价出售大型客机,要多少有多少,使得运十相对显得成为鸡肋,甚至是包袱。
养、套、杀,这是老套路,真真做生意的,但凡得了空子就会这么做的,老外当然不例外。
若是有河友,研究一下对比一下前后30年的基础研究高科技研究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变化,就应该会有所得。
个人不相信运十就是个尽善尽美的大飞机,水平非常高,立刻就可以投入量产,什么问题都没有,外国的大飞机也是很坎坷才走到成熟的地步的呀。
好好扶持嘛,慢慢烘培嘛。
有个事物,是各国都比较介意的东西:外货倾销。 倾销而来的东西,当然价格好,物品品质也可以接受呀,老百姓欢迎的呀,为嘛介意呢,甚至要设置贸易壁垒来挡呢?原因很简单:涌进来的这些东西,要把我们的产业的未来给毁了。
我国,不晓得咋回事,一旦发展起来,全身调动起来,有两个倾向: 一个是亩产万斤,一个是外国的月亮圆。,
而且,具有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倾向的,是同一种人,左倾冒险和右倾投降双剑合璧。当年站在11万斤亩产密植田里的人,后来会把自己的科研大项目,挨个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