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于是那帮达官贵人就去了台湾 -- 达闻奇
本朝才六十年,除了开国总理是神一般的存在外,其他的要比还真没什么可比的。朱的影响力可排第二我认同,至于功绩么,二十年后再看。
我对其不满首先是重启个人崇拜之风。自邓公起,中共领导人在这方面已经很节制。即便如此,邓还揽了个总设计师的名头。
我记得南巡之后,九三九四年的时候,民间(主要是知识分子之间)便开始流传关于朱的种种佳话,比如行事果断,口才犀利等。朱在任的五年间国内外大事不断,其所谓的个人魅力也发挥到了极致。现在我想问问,这些声音哪里来的?
朱卸任后仍不愿放弃其影响力,去年还出了书。他是利益集团代言人我觉得无须讳言,至于这种代言是否落在国家的基本面上,现在不好说。我觉得朱的幕后团队深谙当代传播学之道,其宣传水平比起宣宣部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兄若对朱有独到见解,愿闻其详。
比孔家似乎短一些,从东汉到现在也快有两千年了,现在后人在台湾,还袭着“天师”的名号。
有人说三国时的徐庶还活着,一说老子活了一千多年。
周公子那个帖子里,有个孔门后人出来质疑他的贵族身份,被奚落一通,说:“你孔门不过是皇家的一条枪而已。”有人说光凭这句话他就不可能是个贵族。
贵族不贵族的不去管它了。传承是需要的。电影《孔子》里有一段孔子和老子的对话,
“丘惭愧,一无所成。”
“那就索性放弃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
“那弟子何去何从,毕竟不能像葫芦一样挂在门楣上,无用于世。”
“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
“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而我的道,则在人间。”
“那就不要在意天下的误解吧,富者赠人以金,我没有金子,就赠你这几句话吧。”
明说
我就偷偷地嘿嘿嘿笑了。就算纽约的皇后区也不算啥好地方吧,干嘛编个这种名字。
贵族只说法语,尽量不说英语;要说,也得是“地道伦敦腔”,
贵族不喝咖啡,只喝茶
贵族不上学,有专门的家庭教师,
贵族不穿紫色,
贵族不工作,不赚钱,把钱交给别人替他们赚钱……
贵族咋这么拧巴捏?!
据说冯小刚憋了几年想拍一部《贵族》,就是瞅准了中国这帮暴发户想向贵族靠拢的心态。不过总局不让拍,小刚同学很受伤
发现基本还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异性相吸占了上风,只要是帅锅,一群小丫头立马眼冒绿光,口水都流出来了,嗷嗷叫着争先恐后往上贴,金钱地位能力反而退居其次。
作为一个娱乐节目,他们的样本选取挺有意思,达到了让大众开心的目的,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孔家是礼乐教化,张天师是宗教世家,都是一定程度上脱离世俗社会的,所以也就避开了政治和社会变迁的冲击。
这是传说中的贵族么。贵族都是玩政治的...
主要是官僚气味少,勇于任事,比如让开会迟到的人外面站着之类,当时是在市井传为美谈的。当时年纪小,对这些事情也不关心。但是他在上海的风评是不错的。特别是89风波的时候,三代到京赴任,上海是朱主事,局势比较平稳,没有动用军队。
朱到中央赴任的时候,文艺界开始大赞改革派,话剧《商鞅》,电视剧《雍正王朝》之类,都是鼓吹铁腕改革的。商鞅和雍正,都是民间记忆中刻薄寡恩的改革派,朱在当下的评价,基本也是如此。
对朱的评价,其实就是对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评价,今世的事情说了犯忌讳,不妨比诸历史:如果认为大一统帝国要比列国并立竞争要好,自然会肯定商鞅的历史作用;如果反是,则必然否定。对于朱,也是如此。
据说在和台湾的那支争夺天师称号
要比也跟王安石比吧。商鞅开万世一统之基业,朱倒是也开了,谁的一统呢?
还有《雍正王朝》是为朱唱赞歌,我倒记得胡玫的老公何新对朱是颇有微词,那篇《论某公》写的相当不留情面。
朱卸任后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赞叹美国有“持续上百年的长期战略”,我倒是想听听他的长期战略是什么。
姑娘们自然也要跟着替天行道一番
不过话说这样的事情也是正常,社会确实需要这样的声音,但是更需要行动。
可惜的只有声音,没有行动
得 大家最后还是鬼哄鬼
最近的美剧《斯巴达克思》里,有钱有势的奴隶主想插手政治,被执政官一顿奚落,“把政治留给那些口含金汤匙之人吧”。
政治上绝对的错误。
从对她孩子对她的家庭好的角度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毕竟两个家庭的生存状况有很大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所以很容易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我身边已经有一些例子了,最后不是冷战着,要么就直接崩了。
就好像跨国婚姻,光是对家庭责任的看法差异非常让人受不了了。
不过话说回来,再怎么有苦衷说这样伤人心的话也是太不应该了。毕竟中国人还是含蓄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