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瓦斯

共:💬196 🌺677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意思,你说话直接却不难听。

有意思,你说话直接却不难听。 挺有艺术的。

看了看下面大家关于共鸣,精神的回帖。 其实我觉得,以路遥的笔力,将那个时代深刻描写出来是力有未逮的。 可恰恰是他认真的态度,不知不觉间,将那个环境里人们思想的局限性,抗争的矛盾性描写了出来。 这个不是路遥笔力所至,而是因为路遥恰恰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 他的一字一句,为人物设计的一举一动,求“不真”而自然真。

所有目前不可理解的选择,“幼稚可笑”的幻想,“飞蛾扑火”式的坚持与激情,恰恰是那个世界给身在其中的人们打下的深深烙印。这些让人不能完全接受、喜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特征,甚至未必是作者主动想要呈现的,但恰恰是那个世界真实的状态,也不可避免地经由作者到达了作品里。

我认为,与《平凡的世界》有共鸣的读者,不仅仅是因为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周围生活的现实描述,被这份稀有的关怀所感动、被人物不光明却也不绝望的抗争所激励。更多的是他们能看到前路的崎岖,看到了环境对自身思想的扭曲。 对生活的抗争,虽然笼罩着若有若无的悲壮神圣光环,却实实在在地,时时行走在失败、荒谬的边缘。

不少读者和我交流的时候提到了《平凡的世界》在文学上的缺陷,以及对书中标杆人物思想、行为的不认同。但对于那些被激励的读者来说,文学上的缺陷可以由生活的真实感受弥补。 对人物的不认同,可以由自身的选择、实践而证实或修正。 而作品带来的自身生活的存在感,是伴随一生的。

其实《平凡的世界》文学上,人物形象上的争议性从来没有出乎我的预料。 然而由于作品的这些缺陷,以及对其描述”真实“的不喜爱,而导致对其写实性的怀疑,这却是很出乎我意料的。 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平凡的世界》的人物们虽然成为政客,学者,白领,民工, 然而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却远没有超出《平凡的世界》的描述。 近乎教徒的忍耐,近乎偏执的坚持,近乎无知的天真,近乎自我毁灭的理想主义... 这一切,可以不喜欢,可能以不同形式呈现,却是真实存在的啊。

家园 【原创】虚幻的真实

本来回西喔喔的,回长了,读读觉得可以独立成篇,就再贴一下了。

看了看下面大家关于共鸣,精神的回帖。 其实我觉得,以路遥的笔力,将那个时代深刻描写出来是力有未逮的。 可恰恰是他认真的态度,不知不觉间,将那个环境里人们思想的局限性,抗争的矛盾性描写了出来。 这个不是路遥笔力所至,而是因为路遥恰恰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 他的一字一句,为人物设计的一举一动,求“不真”而自然真。

所有目前不可理解的选择,“幼稚可笑”的幻想,“飞蛾扑火”式的坚持与激情,恰恰是那个世界给身在其中的人们打下的深深烙印。这些让人不能完全接受、喜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特征,甚至未必是作者主动想要呈现的,但恰恰是那个世界真实的状态,也不可避免地经由作者到达了作品里。

我认为,与《平凡的世界》有共鸣的读者,不仅仅是因为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周围生活的现实描述,被这份稀有的关怀所感动、被人物不光明却也不绝望的抗争所激励。更多的是他们能看到前路的崎岖,看到了环境对自身思想的扭曲。 对生活的抗争,虽然笼罩着若有若无的悲壮神圣光环,却实实在在地,时时行走在失败、荒谬的边缘。

不少读者和我交流的时候提到了《平凡的世界》在文学上的缺陷,以及对书中标杆人物思想、行为的不认同。但对于那些被激励的读者来说,文学上的缺陷可以由生活的真实感受弥补。 对人物的不认同,可以由自身的选择、实践而证实或修正。 而作品带来的自身生活的存在感,是伴随一生的。

其实《平凡的世界》文学上,人物形象上的争议性从来没有出乎我的预料。 然而由于作品的这些缺陷,以及对其描述”真实“的不喜爱,而导致对其写实性的怀疑,这却是很出乎我意料的。 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平凡的世界》的人物们虽然成为政客,学者,白领,民工, 然而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却远没有超出《平凡的世界》的描述。 近乎教徒的忍耐,近乎偏执的坚持,近乎无知的天真,近乎自我毁灭的理想主义... 这一切,可以不喜欢,可能以不同形式呈现,却是真实存在的啊。

通宝推:冰官儿,bayerno,38楼208,
家园 貌似哥们说得很有道理

主要还是屁股的问题。平凡世界是些给男性的书,特别是凤凰男,所以广大凤凰男才有如此这般诸多的共鸣。

这也很合理地解释了困扰俺多年的为啥俺这么一个爱好读书的凤凰土鳖男始终不能对张爱玲来电的困惑。

家园 路遥确实在做一件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人都是有最无解的弱点的,如果能够超越那个弱点的话,那就是一个伟人。。

路遥没有超越他自己的弱点,但他至少用自己的生命去拼搏的了一次,何况他留下这部《平凡的世界》。。我们在这里争论《平凡的世界》是不是本好书本身就是对该书的一种褒扬。

15年前的《秋雨散文》、10年前的《三重门》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谈论?《平凡的世界》同期的矛盾文学奖中的其他小说能否在西西河挖出这么大一个坑?

人生能这样活一次,至少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吧。。。

家园 说实话,

平凡的世界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描写孙少平在高中打饭时候的心理和行为。。。

年轻人赌气好面子和因贫困而带来的自卑,非常真实。。。

看到那段描写的时候,我想起当年我上小学时候到北京来旅游的故事。那年在北京动物园里看到北京的小朋友春游时候基本上人手一罐可口可乐。老娘看我实在想喝,就去问了问价格,6块钱一罐(红色小易拉罐装),踌躇了一下觉得还是算了,问我买支3块钱的冰淇淋行不行(关于价格加个注解,当时一个少校军官一个月的收入为600不到,现在是4500以上,这么算雪糕也相当于现在的20多块钱,对普通的市民家庭也不算便宜了),我当时拒绝了(呵呵,我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有钱,有了钱我就天天喝可乐)。。

此情此景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至今难以忘怀。。

一个没有真实生活体验的人很难写出这样的东西。。。

通宝推:聚沙成塔,
家园 当年的乡镇企业不像现在这样的,

当年单干顾虑还很大,而且农村的兄弟之间关系并不是那么好处,尤其是在结婚之后。。

少平的选择在当时是合理的,如果能有机会进城,哪怕是打短工也要比留在农村强。

大概是你们那里的农村比较富裕吧,在那个年代农民想尽一切办法往外闯才是真实的,招工、参军、考学(哪怕是中专),只要能吃上商品粮就是胜利,因为这个发生了多少人间悲喜剧。。。

那个劲头,大概比今天北漂们拿北京户口的动力要强的多,因为闯不出去就意味着要回到农村,预期就是种一辈子地(当时还没有多少人能预见到后来有那么多选择)。。。北漂们今天还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以后还有机会改变命运,当时的人却没有这个预期。。。

家园 孙少平就是路遥自己的化身,

跟后来的时代确实格格不入,所以路遥自己去世了。。。

孙少平其实也死了,或者矿难死掉,或者变成了煤老板,或者被贫困压得再也不敢做什么文学梦,也就不再是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了。。。

从这个角度讲,你是对的,可是,路遥也没有错,毕竟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过路遥,也存在过孙少平。。。

后面的人再去读,也会知道历史上曾经存在过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田润叶、田晓霞们。。。

当年相同类型的小说,还有一本——蒋子龙的乔厂长系列,大概你会觉得我们的国企里从来没有存在过那样的干部和工人。。

正如建国前30年没有进行过经济建设,毛泽东不懂经济这些“真实”的情况一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区别在于,

平凡的世界在营造中国梦,在升华感情,给平凡人以鼓舞。。

蜗居我没读过,不过,有吗?

家园 写得很生活,很平实

包括王宝强的那部《盲井》吧好像就是改编自他的小说,好像是,记不太清了,呵呵

他写的乡下婚恋的心态很好,很真实感的

家园 树展本帖,过眼之处繁花似锦

几乎每行都有花!

不论褒贬,路遥泉下有知,看到这样的讨论,也会笑吧

家园 对我们来讲人生而本善是一个不可全信的神话

其实80后90后中间的大部分人也是希望这个国家富强的,只不过我们的眼光不一样。您这样的想法,我还遇到过一个人。聊过一些。他是8平方以后出国去日本的,现在在某建筑集团可能是个中层管理。我在餐厅遇上他的。聊起来他觉得我们这代没有爱国心,有的时候善恶观念没有他们那个时候强。我不否认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复杂的。或许50、60、70年代的人们是红旗下的蛋,生长在党的光辉中,以国家民族为己任,而80年代和90年代成长于市场经济的时代,看似对某些纯理想化的东西生疏了,可是即使是80、90年代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理想,也有一定的为国为民的情愫。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善恶是没有明显边界的,人并不总是生而本善的,社会并不是理想和现实合二为一的,这或许是件好事情。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虽然看似不是那么理想化,虽然看似实用主义,但是他们实用主义的目标,无非也是使时代和自己变得更好。

理想是不能或缺的,但是不是唯一要遵循的,理想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不违背某些底线,我认为,人生活的选择是他自己的自由。

如果您的孩子做出一个让您不是很接受的决定,您会如何反应呢?

家园 《穆斯林的葬礼》我和《白鹿原》同时看起的,现在还没看完

可能是女性作者的非常注重细节的描述,我读起来进展很慢,很久没有看出主线在哪里,也就看看停停,几年了还没看完,压到一堆书纸之间去了。

我昨天下载了你推荐的山楂树了,有空就可以开始看了。

家园 其实也不是那样

只不过我觉得当时的情况跟现代一样的不够理性。现在是宁愿都出去而不在家里呆着,当时也有这种因素。

但是我们旁边的那家,就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他们一家,包括男主人的弟弟和堂弟堂哥等,包括他的小舅子等人,一个大家族最终办起了三个纺织厂,结果20年过去了,他们成为我们县的屈指可数的富人。

书中对少平和少安之间的描述,让他们的兄弟关系看似一直很好,起码不差。少平在煤矿那段我看着觉得压抑,我前面已经讲过了,田晓霞给我的感觉太模糊,太不真实的感觉。所以她的存在不能作为亮点。我觉得虽然少平留下照顾师嫂也是一个选择,但是在他的师父和田晓霞都死了之后,他其实是有很多选择的。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近乎自虐的路,他是有许多梦想的,即使他娶了眼前的这个自己不爱需要照顾的女人,他会一辈子陪着她吗?按照我对爱情的逻辑,我不能想象陪着一个自己不爱甚至没有爱过的人过一辈子,放弃自己的原来的理想,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如果让我来写结尾的话,我会写少平回到农村,帮助少安开砖窑,没有娶师嫂,但是经常去看她。过了若干年,原来喜欢少平的那个学医的女孩子毕业了,在镇上开了一个诊所,等了少平很多年,终于嫁给了少平。

再后来,少平把他的师嫂介绍给了一个可靠的人,远远的照顾着他们。

至于少平以后的路,我就不好说了,毕竟,他的理想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实现的。80年代中期正是往商品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天知道他会不会继续他的文学青年梦。

家园 你的文字比平凡的世界让我有共鸣

近乎教徒的忍耐,近乎偏执的坚持,近乎无知的天真,近乎自我毁灭的理想主义...

你终于让我有点共鸣了。我追求我的理想的时候也是有点近似的(除了无知和天真),现在符合最后一条。可惜我可能还是对书共鸣不起来。因为书里的选择太少了。我喜欢有多种选择的生活,觉得那才像生活。我喜欢看着一堆选择发愁,然后挑一个去很努力的做,但是不喜欢在重压下走好脚下的路。让我感觉悲哀的是,我现在就是像后半句那样的。

家园 我们家庭教育是摆事实讲道理

如果您的孩子做出一个让您不是很接受的决定,您会如何反应呢?

老实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们家庭教育都是摆事实讲道理。至于别的就不好说了。

我儿子对我说:你们大人就是会打人,一点也不讲道理。

我的回答是:你要到了讲道理的年纪,大人就不会揍你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